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29篇
  191篇
综合类   446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wo wild genotypes from the same species 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 WVA106 (susceptible) and INRA-Hirsute (so-called ‘resistant’),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reaction to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isolate Réunion (TYLCV-Mld[RE]), using both whitefly-mediated inoculation and graft inoculation. Disease incidence and symptom severity were scored. Presence and quantification of viral DNA were assessed by dot blot hybridisation. Upon insect inoculation, accession INRA-Hirsute showed a moderate resistance against TYLCV that was overcome by a high inoculation pressure obtained by increasing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inoculative whiteflies. Temporal analyses of the disease progress in relation to this criterion exhibited that the protection was quantitative, mainly reducing the TYLCV-Mld[RE] incidence by at maximum 50% at low inoculation pressure. When graft inoculated, the final TYLCV-Mld[RE] disease incidence was 100% in both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genotypes with severe symptoms, suggesting a reduction of virus transmission by a vector resistance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Implications of using such type of resistance in breeding programm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2.
对桤木人工林细根、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桤木细根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2)土壤各层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3)细根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在冬季存在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Fe、Ni、Cd含量在一年四季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Cu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负相关关系,Zn、Pb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
铁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为了弄清四川盆地西部漂洗土壤区不同水环境中铁的形态和含量、浅层潜水的季节动态及其形成原因,为该区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于不同时期在四川省名山县漂洗土壤区采集潜水、池塘水、稻田和茶园沟渠地表水、土壤孔隙水及相应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其铁的形态和含量及相应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潜水和土壤孔隙水来看,潜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为0.30、0.08mg·L^-1)均为最低,稻田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为2.92、1.13mg·L^-1)均为最高,茶园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3a生以下茶园分别为1.25、0.92mg·L^-1,6a生以上茶园分别为2.66、0.65mg·L^-1)居中;就稻田和茶园的土壤孔隙水与沟渠地表水比较而言,孔隙水总铁和亚铁含量总体上高于沟渠地表水相应的总铁和亚铁含量;潜水总铁和亚铁含量分别变动在0~0.86mg·L^-1和0~0.36mg·L^-1之间,其季节动态在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与其所处地形部位及地表径流条件、离居民房屋和畜禽圈舍远近、土壤pH、有机质和铁元素的形态和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及作物种植年限、天气状况及水井自身氧化还原电位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64.
采用大类群分类法对保护地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与非豚草样地中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棚中共采集昆虫17科,属8个目,其蚁科占绝对优势(占昆虫总量的66.35%),其次是蚜科(16.28%)。豚草地昆虫群落〈半豚草地昆虫群落〈非豚草地昆虫群落;因昆虫的种群差异,在不同样地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季节的推移,昆虫群落先增后减,8月份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65.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螨类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的自然林、人工林、耕地、菜地、荒草原、灌木林及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螨类5200只,隶属于4目41科61属,其中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和若合甲螨属(Zygoribatula)为该区的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量的18.21%和12.52%,而懒甲螨属(Nothrus)、扇珠足甲螨属(Licnodamaeus)、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尖棱甲螨属(Ceratozetes)大翼甲螨属(Galumna)等15类群为常见类群,占总数量的53.6%。其余的44类群为稀有类群,占总量的15.67%。研究区七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差异,个体数分别为自然林>菜地>荒草原>人工林>灌木林>耕地>荒漠;类群数分别为自然林>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原>菜地>耕地>荒漠。不同季节所获得的土壤螨类总个体数量的大小顺序为9月>11月>7月>4月。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土壤螨类主要集中分布于表层土壤,即0~5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cm土层,在10cm以下的土层中土壤螨类数量急剧减少,不同土层间的个体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6.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相似文献   
67.
西藏山南地区草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于对西藏山南地区草原状况缺乏全面认识,未能合理利用,出现了草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通过调查提出:调整畜群结构,推行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开展季节性畜牧业,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68.
朱春江  唐德善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23-2624
以土地资源、农作物需水量、肥料、乡村劳动力资源、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作为农业种植业规划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线性规划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以山东枣庄市为例,提出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方案,该优化方案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9.
以杉木化感忍耐型和化感敏感型无性系为材料,杉木1代林、连栽2代林、连栽3代林以及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采用盆栽方式,测定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动态。研究表明,相同培养基质及测试时间下,杉木忍耐型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敏感型无性系,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增加幅度逐渐变大。同一培养基质下,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数量表现为2011年9月最高,2011年12月最低;真菌及放线菌则表现为2011年6月最高,2011年12月最低。相同测试时间下,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0.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 (B)免疫家兔 ,14 d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效价可达 1∶ 8,2 8d抗体水平明显升高 ,可达 1∶ 32 ,注苗后 35 d攻毒 ,攻毒后 2 d保护率为 93.3% (14 /15 ) ,自然保护率为 2 0 % (1/5 ) ,10 d保护率为 6 6 .6 % (10 /15 ) ,自然保护率为 2 0 % (1/5 ) ;用多联苗 (B)臀部肌肉注射免疫泌乳牛 ,试验期间 4个月内 ,3ml剂量组临床型乳房炎月平均发病率为 11.0 9% ,其对照组为 2 0 .19% ,发病率降低 4 5 .2 9% ,差异极显著 (P<0 .0 1) ;5 m l剂量组月平均发病率为 13.0 1% ,其对照组为 31.36 % ,发病率降低 5 8.5 1% ,差异极显著 (P<0 .0 1) ;3ml剂量组与 5 m l剂量组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注苗后泌乳牛血清抗体水平可持续 4个月 ,且 30 d时效价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