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295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26篇
  657篇
综合类   957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17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系统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系统为例,介绍了地下水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分析方法,计算了其动力学特征指标:Hurst指数为0.91~0.97、Kolmogorov熵为0.054~0.081、最大Lyapunov指数均大于零、分维数为2.50~3.36。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系统的各子系统都具有混沌性;Hurst指数刻划了系统的开放程度和受外界干扰程度;分形维描述了非线性系统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92.
极端干旱区生态过程与生态现象具有特殊性,分析生态信息的表达模式与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其内涵、特征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的TM和2005年的CBERS-2/CCD影像作为提取生态景观信息图谱的基础资料;依据干旱区MODS特有的耦合关系,将我国极端干旱区的新疆吐鲁番划分为4个一级类型与13个二级类型.同时,借助GIS符号库,从客观真实性与美观实用性等角度,设计了景观生态专题制图符号体系;极端干旱区景观生态信息图谱模式由图形和特殊符号,描述性数字参数,数学模型3个成分组成;在ERDAS 8.5及ArcGIS 9.0的支持下,编制了景观生态专题图,最终实现了景观要素的图谱表达.  相似文献   
93.
余敦  陈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07-111,11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由2001年较安全状态下降到2005不安全状态。(2)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状态有所好转。研究也证明了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可作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4.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重金属Cu、Zn、Cr、Ni的含量特征进行了评价,并同时对其在消落带上的影响因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上的含量分别为28.69,126.03,57.20,27.91mg/kg。相关分析表明,Ni、Cr、Cu的含量明显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其中,有机质、粗黏粒和黏粒均与Ni、Cr、Cu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粉粒与Cr、Cu呈显著正相关,砂粒与Ni、Cr、Cu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r、Ni主要受粗黏粒含量的影响;Cu主要受砂粒含量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不同区段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从上游到中下游逐渐增大,下游又有所下降的趋势,其在消落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治理前后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土壤肥力的各项指标较差,植物难以生长。以生物措施米,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治理后,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库、养分供应强度和保肥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土壤的强酸性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明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南岭黄檀是南亚热带侵蚀赤红壤一种较好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土效果较好。种植果树等开发性的治理措施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加大投入与管理力度,增施有机肥,并注意保留地表植被,以促进园地土壤结构改良与土壤肥力恢复,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优化。表2参10  相似文献   
96.
耕层以下包气带中氮素蓄积的原位修复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层以下包气带土层中的氮素蓄积再释放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将已优化制备的生物脱氮菌剂与白糖碳源共同施用,并于常规的田间施肥后在一定灌水量下以一定时段(3个月左右)观测,进行了现场原位修复治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该方法可有效去除耕层以下2.0m以浅主要发生氮蓄积的土壤层段中的高含量氮素,为防范地下水污染,消除潜在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三种甘草下胚轴及子叶节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甘草维管组织在下胚轴、子叶节区内的排列形式及变化规律一致,但不同的种维管组织排列成不同形式所经过的距离有所不同。下胚轴是根和子叶间维管组织转变的过渡区,而根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无直接的联系。在过渡区内外始式的木质部经过后生木质部分离、拉开呈一条直线的过程,然后在子叶节区靠合形成子叶的内始式木质部。在子叶节区子叶迹分化完成,上胚轴维管组织开始分化,同时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之间有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98.
日本冲绳岛琉球松林台风干扰后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述亚热带地区琉球松林受到干扰后的演替规律,就日本冲绳地区琉球松人工林在强台风干扰后,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琉球松林经台风干扰后演替形成两种群落类型,即琉球松-峨嵋木荷群落和琉球松-峨嵋木荷-蕨类群落;两者在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特点方面差异明显。琉球松-峨嵋木荷群落中,出现乔灌树种26种(DBH≥3.0cm),树种多样性指数为2.55,林下植被特别是草本层盖度低,没有蕨类植物分布。而琉球松-峨嵋木荷-蕨类群落中,出现乔灌树种33种,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51,林下植被特别是草本层发育较好,并有大量蕨类植物分布,其盖度达55%。此外,经受干扰的琉球松林出现了大量的较耐荫的常绿阔叶树种,尤其是山茶科和樟科的树种,而没有出现本地天然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壳斗科的栲类(Castanopsis spp.)。充分说明强台风干扰促进了琉球松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目光温室黄瓜幼苗不同根区温度的处理[适温(CK)21~23℃、亚适温14~16℃、低温8~10℃],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的黄瓜幼苗,①根系中N、P、K、Mg的含量增加,而Ca、Fe、Mn、Cu、Zn的含量降低;②茎中N、K、Ca、Mg、Fe的含量增加,而P、Mn、Cu、Zn的含量降低;③叶片中K的含量增加,而N、P、Ca、Mg、Fe、Mn、Cu、Zn的含量降低。津春3号(J3)比津春2号(J2)在维持矿质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上表现出一些较强的根系耐低温胁迫的能力;④根系体积、吸收面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都增加。降低根区温度虽然增加了黄瓜幼苗一些元素的含量,但同时也使叶片中除K以外的其它元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含量的元素作为限制性因子最终还会阻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这些结论为低温季节日光温室中黄瓜品种的合理选择和更好地改善根区温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南亚热带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素积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也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约占生物体干质量的一半左右,碳环及其空间分布与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悲志永等,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