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6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CuFe2O4纳米粒子能显著增强Luminol-EDTA体系的发光,首次建立了Luminol-EDTA-CuFe2O4 NPs化学发光新体系。紫外吸收光谱和化学发光光谱表明纳米CuFe2O4注入Luminol-EDTA体系后,未生成新发光物质,结合纳米CuFe2O4的特性,提出了CuFe2O4 NPs参与Luminol-EDTA体系可能的发光机理。研究发现芦丁能抑制Luminol-EDTA-CuFe2O4 NPs体系的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将此化学发光体系应用于芦丁片中芦丁含量的测定。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芦丁浓度在2×10-8~2×10-5 mol/L范围内芦丁浓度的对数和相对化学发光值呈线性,芦丁浓度检出限(LOD)为1.21×10-9 mol/L。将本方法应用于芦丁片中的芦丁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102%,RSD为2.54%(c=1×10-7mol/L,n=11)。  相似文献   
2.
饲料添加芦丁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索饲料中芦丁的最适合添加浓度,在饲料中分别添加芦丁0、0.1、0.3 g/kg(分别为对照、低浓度组、高浓度组)饲喂吉富罗非鱼幼鱼,于第15、30、45天检测血清IgM,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含量。结果表明芦丁添加组吉富罗非鱼血清IgM(除45天低浓度组),抗炎症因子IFN-γ(除45天高浓度组)、IL-10(30天)含量显著升高,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8(30天,45天低浓度组)含量显著降低。本试验证实一定浓度的芦丁对吉富罗非鱼幼鱼具有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环境胁迫下银杏构件种群药用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不同环境胁迫下银杏构件种群中Jie皮素和芦丁2种药用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Jie皮素含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旱胁迫反过来抑制了芦丁含量的增加;遮荫处理对提高银杏幼树叶片中药用成分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养分条件下银杏幼树叶片药用成分含量在1年中出现2次高峰;施肥对提高银杏药用成分含量作用明显,其中施尿素对提高叶片Jie皮素含量有显著作用。施复合肥对提高叶片芦丁含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芦丁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面团时,芦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槲皮素;传统荞麦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远高于芦丁含量;不同加工方式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对荞麦中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大(苦荞面粉中的芦丁含量为6869.1 mg/kg,槲皮素未捡出;而苦荞醋中的芦丁含量为19.8 mg/kg,槲皮素含量为29.2 mg/kg),油炸次之,煮制对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小;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苦荞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发酵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油炸制品最弱。此结果提示人们在加工荞麦制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加热温度较高的烙制和油炸,可多采用煮制加工,以减少对荞麦制品品质的影响,同时应重视苦荞醋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不同供氮水平对荞麦茎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普通荞麦品种晋荞1号(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cv.Jinq iao 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和开花前不同供氮水平(0(CK)、100、200 kg.hm-2)对不同生育期荞麦茎叶的干物质量、芦丁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100、200 kg.hm-2的氮肥处理,盛花期叶片中芦丁和黄酮含量分别下降了36%、46%和27%、47%,成熟期分别下降了20%、56%和22%、52%;经100、200 kg.hm-2的氮肥处理,盛花期茎中黄酮含量分别下降了13%和19%,成熟期分别下降了31%和28%。高氮处理对荞麦叶片黄酮含量的负效应比对茎的更为明显。100 kg.hm-2的氮肥处理下单株茎叶干物质量及芦丁和黄酮产量皆最高。适量施用氮肥将有利于单株水平上的干物质产量和黄酮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资源,以内蒙古甜荞子粒为研究对象,利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子粒中总黄酮,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得出荞麦子粒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水浴时间80 min,水浴温度60℃,料液比1:20(m/V,g:mL).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新型木材防霉剂,采用抑菌圈法、载片观察法及木材防霉试验,探究芦丁及芦丁不同金属配合物对黑曲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芦丁-锰、芦丁-镁、芦丁-锌可以减少黑曲霉的菌丝数量,影响孢子的产生和成熟,对黑曲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芦丁、芦丁-铜、芦丁-铁可以影响黑曲霉的菌丝生长,但是对孢子的产生和成熟的影响较小,对黑曲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浓度为1.6mg·mL-1的芦丁-锰、芦丁-镁、芦丁-锌浸注处理毛白杨的侵染值分别为0.67、1.33和1.50;芦丁、芦丁-铜、芦丁-铁浸注处理毛白杨的侵染值分别为2.33、2.50和3.33。芦丁-锰、芦丁-镁、芦丁-锌对黑曲霉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用于制备木材防霉剂。本试验结果为芦丁金属配合物制备环保型木材防霉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旨在为树莓叶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通过正交试验与响应曲面法设计改良乙醇提取工艺,并通过HPLC建立树莓叶黄酮的色谱分离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色谱柱,流动相为1mg/mL乙酸-乙腈=72.5∶27.5,等度分离,柱温30℃,检测波长:257nm,完成树莓叶黄酮的初步分离,以及黄酮中芦丁含量的准确测定和验证。最佳提取工艺为:646mL/mL乙醇,料液比1∶12.5,41.9℃加热回流173.3min,最佳工艺所得提取率1.127%,响应曲面法最佳工艺提取率略高于正交试验法,且其工艺条件均较优于正交试验所得工艺,可为后期研发树莓叶芦丁兽用中药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flavonoid compounds found in the different grain parts of common and tartary buckwheat, and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flavonoids to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buckwheat. Eight flavonoid compounds were quantified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determined by FRAP, DPPH, and ABTS assays. Of the flavonoid compounds identified rutin was the most abundant, particularly in tartary buckwheat, in which it comprised approximately 90% of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Flavan-3-ols were detected in common but not tartary buckwheat, and quercetin was detected only in tartary buckwheat. Flavonoid content—in particular, levels of rutin, orientin, and/or epicatechin gallate—wa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buckwheat.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antioxidant activity is not onl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lavonoid content, but that different flavonoids contribute differently to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mmon and tartary buckwheat.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提取技术对薜荔(Ficus pumila L.)叶、薜荔壳和薜荔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以亚硝酸钠、硝酸铝和氢氧化钠为试剂,芦丁为对照,溶液浓度在10~50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9 9x+0.002 9,相关系数为0.999 9。在合适的提取条件下,测得薜荔叶、薜荔壳和薜荔子中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7.05%、3.94%和2.54%。结果表明,薜荔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在薜荔壳和薜荔子中的,对薜荔黄酮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