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56篇
  1648篇
综合类   41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土丘陵区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蓄水窖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洪洞建立了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农田下垫面产流场,对不同下垫面的降雨产流量及蓄水窖主要工艺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27次降雨中,在同一坡度、同一降雨量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产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和农田下垫面的产流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1.4%、73.6%、41.6%、2.7%。表明前三者均有较好的集水效果,而农田产流效果较差。研究提出的蓄水窖主要工艺技术体系经大面积示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黄河上游主要干支流近期降水、径流统计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利用假设统计检验法对黄河上游干流唐乃亥和支流洮河、湟水河、大通河四个流域——即刘家峡以上黄河主要干支流流域,近30年来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检验。为探讨流域蓄水特征和产流特征变化,考察总径流量变化趋势,分别对枯季径流、汛期径流、年径流及相应时段降水做了同步分析,并分区域探讨了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得出黄河上游径流在这四个流域有减少的趋势,但程度各不相同的结论。湟水和大通河在降水和径流方面的变化均不显著,洮河流域降水减少最为明显,且下游减少最为厉害。在径流方面,洮河汛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同于降水,人类用水量的行为已改变了径流序列的时程变化特性。唐乃亥降水特性有所变化,但更为突出的是枯季径流显著减少,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红壤坡地雨水产流及其土壤流失的垫面反应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通过4年(1998~2001年)径流场定位观测研究,探明了不同植被垫面雨水产流过程中系统水土流失有显著性差异。水流失量为农作区>常绿灌木区、针叶林区>常绿果园区>退化区、恢复区。坡地不同垫面间雨水地表径流的差异存在,为坡地雨水利用和利用坡地集雨支持农田灌溉提供了依据和可调控性。土壤流失量受人为干预、耕作强度的影响很大,坡地从自然保护到作物栽培,系统的土壤流失量提高20倍。茶果林地的土壤流失低于作物耕种的2~3倍,而高于自然利用和自然保护的6~12倍。养分流失在数量和质量上皆取决于垫面构成。提出了利用坡地集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并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34.
王淑英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127-129,136
提出了黄土高原旱作地区非耕地径流高效利用的基本原则,研究了径流补灌水在果树、温室蔬菜、大田粮食上的补灌效应和效益,认为非耕地径流水应优先用来补灌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其次是大株稀植作物的点浇抗旱保苗。  相似文献   
35.
土壤水蚀模型中的融雪侵蚀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季节性或常年积雪地区,春季积雪融化产生的径流及其造成的侵蚀占全年总侵蚀量的比例很大,同时反复进行的冻融过程会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团聚体稳定性、水分传导率、抗剪切力、可蚀性等,进而加重土壤侵蚀。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融雪侵蚀预报十分必要,它主要包括融雪径流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土壤侵蚀量,冻融过程导致土壤性状的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融雪侵蚀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几个代表性土壤水蚀预报模型中的融雪侵蚀过程,提出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侵蚀模型中考虑融雪侵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6.
森林流域水文及水沙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量分析国内外对森林流域产流产沙及其水文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7.
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在北京地区饮用水源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给出了该区小流域对比实验的初步研究结果,有林小流域和无林小流域对1996年7月30日降雨过程较为一致的径流响应表明,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流域产流有较大的影响,在降雨较多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该区产流方式可以表现为饱和地表径流.尽管该区以霍顿超渗产流为主,但对于1997年7月31日至8月1日降雨过程,森林流域产流总量为1393.80m3,无林流域为2202.43m3,森林流域减少洪水总量36.7%,消减洪峰流量达373%.然而,1997年7月19日降雨过程森林流域径流洪峰量与洪水泥沙含量均较无林流域高,这表明预处理措施对径流泥沙过程有极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尖山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坡面产流产沙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玉溪市小尖山流域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试验,对珠江石灰岩溶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坡面产流产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小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雨季(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3.2%,当降雨量大于5mm或10min雨强大于9mm/h时都会使该流域坡耕地发生产流.②灌草丛和次生林比坡耕地减少产流54.29%和92.06%,比人工林减少产流52.78%和87.13%.4个径流小区的产流大小顺序为:坡耕地〉人工林〉退耕地-灌草丛〉次生林.③土壤侵蚀量随着径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灌草丛和天然次生林分别比坡耕地减少土壤侵蚀量95.96%和99.02%,比人工林减少土壤侵蚀量64.60%和91.40%,其大小顺序与产流量一致.坡耕地、人工林、灌草丛的侵蚀量主要是由几次单次侵蚀贡献的,而次生林则是平均贡献.因此次生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在建立人工林时,应该考虑合适的复层结构,乔灌结合才能达到水土保持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9.
祁连山主要植被下土壤对降雨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祁连山主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渗透率、渗流速度及其地表径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物理性质决定着土壤对降雨的分配情况,有林地将降雨全部分配成入渗水,而牧坡草地根据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将降雨按不同的比例分配成入渗水和地表径流水2部分,不同植被的土壤蓄水量也各不相同。林地土壤100cm土层蓄水量为320.2~509.7mm,比牧坡草地高5.4%~60.47%,灌丛云杉和高山灌丛土壤蓄水量最高;轻度放牧的草地土壤蓄水量比强度放牧的高33.48%。  相似文献   
40.
The increasing shortage in water resource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ARNC). Water shortages also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on's oasis eco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cycle of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e ARNC, focusing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spatial-temporal features of water resources(including air water vapor resources, runoff, and glacial meltwater)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flow composi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and anticipated future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although the runoff in most inland rivers in the ARNC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both the glaciated area and glacial ice reserves have been reduced in the mountains;(2) snow melt and glacier melt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ARNC, especially in the Kunlun and Tianshan mountains;(3) baseflow in the inland rivers of the ARNC is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with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being the reduction in forest area and the over-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river basins; and(4)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water resources, ecology and economy will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ight also help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