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1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3514篇
林业   65篇
农学   2704篇
基础科学   1003篇
  3022篇
综合类   11637篇
农作物   6153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24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371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720篇
  2021年   845篇
  2020年   739篇
  2019年   822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1004篇
  2016年   1340篇
  2015年   931篇
  2014年   1375篇
  2013年   1231篇
  2012年   1698篇
  2011年   1407篇
  2010年   1187篇
  2009年   1297篇
  2008年   1066篇
  2007年   1256篇
  2006年   1161篇
  2005年   1013篇
  2004年   793篇
  2003年   772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236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筛选出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合双季稻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总结其高产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指导当地农业生产,选择五优308、新两优6380、辐优21、特优165、金福优16共5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五优308的产量最高,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4.6﹪;其次是新两优6380,比对照增产37.9%;再次是辐优21,比对照增产35.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这3个组合可在柳江县双季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2.
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越两国同属东亚季风区,水稻病虫害在发生危害上为一个整体。每年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两迁"害虫)随着季节和气温变化,在两国间往返迁飞,发生为害,相互影响。研究两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发生的关系和影响规律,对于提高监测预警的早期预见性和防控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中越两国实施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通过连续多年开展交流合作,初步明确了越南"两迁"害虫发生规律。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越南"两迁"害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中越两国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的相关性,对提高中国"两迁"害虫中、长期预报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丙溴磷在稻田中的残留动态过程,借助气相色谱技术,得到添加回收率为80.1~113.2%,相对标准偏差为2.7~9.4%。丙溴磷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2.2d,3.6~4.3d,1.8~2.5d;丙溴磷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5.0×10-2mg/L、5×10-2、5.0×10-2mg/kg。  相似文献   
34.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晚稻秧田不施或少施基肥和苗肥,培育青色、青黄色健壮秧苗,适当增加大田插本数,可以显著减少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增加产量。在对照区平均丛发病率12.8%,平均单产435.5kg/亩情况下,秧田不施肥,大田每丛插2本苗的丛发病率可控制在1%左右,亩产增加100kg上下。  相似文献   
35.
为了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选用呋虫胺等7种农药单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噻嗪酮40%悬浮剂对靶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药后15d,防效在87.7%以上。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药后7~15d防效理想,在90.9%以上。异丙威20%乳油和敌敌畏90%乳油对靶标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较短。  相似文献   
36.
Excised leaves of four rice varieties, ‘Facagro 57’, ‘Facagro 76’, ‘Kirundo 3’, ‘Kirundo 9’, were chilled for six days at 10/5°C day/night, along with 11 somaclonal families arising from three of these varieties, which had been selected over four generations for improved chilling tolerance. At the end of the chilling treatment, electrolyte leakage from leaf pieces was followed for 12 h and compared with an unchilled control. With unchilled leaves, no varietal differences nor a rise in leakage over time were observed. Chilling induced higher leakages in all varieties, except in ‘Kirundo 3’ at the time of first measurement, and a continuous rise over time was found in all varieties. Varietal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Kirundo 3’ being the least affected, followed by ‘Kirundo 9’ and ‘Facagro 76’, and finally ‘Facagro 57’,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ir ranking for chilling tolerance established through chilling survival tests. The leakages were generally lower in the somaclonal families than in the variety they originated from in ‘Kirundo 9’ and ‘Facagro 76’, while the opposite was observed in ‘Kirundo 3’. The significance and usefulness of electrolyte leakage measurement for chilling tolerance screening, and the potentials of somaclonal variation for chilling tolerance improv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7.
通过与‘丽江新团黑谷’及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杂交和接种广西稻瘟病菌系鉴定,研究了籼稻恢复系‘桂R106’对稻瘟病的抗性及遗传。结果表明,‘桂R106’对广西565个稻瘟病菌系的抗谱达98.11%,对广西6个主要优势菌系表现全抗,对菌系03E-11和03E-23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确认,‘桂R106’中抗菌系03E-11的抗病基因与Pi-ta、Pi-12(t)、Pi-3、Pi-5、Pi-7、Pi-a、Pi-at、Pi-sh、Pi-i、Pi-km、Pi-19(t)、Pi-ks、Pi-b这13个已知基因不等位,认为它可能是一个未知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38.
39.
江西省稻瘟病菌毒性的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江苏省的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5个代表地区的324个稻瘟病菌株接种13个日本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对携带有Pi-Ka,Pi-ta,Pi-ta2和Pi-sh抗病基因品种的可致病比例较高,毒力频率达64.2%-97.2%,对携带有Pi-iPi-z和Pi-b抗病基因的品种毒力频率较低,在0-11.9%之间;江苏省稻瘟病菌毒性的群体结构年度间有一定变化,表现为对某些抗病基因品种毒力频率的明显上升或下降。从江苏省10年主栽品种上分离的稻瘟病菌株对13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的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主栽品种上分离的菌株其毒性结构组成有一定差异,表明江苏省水稻主栽品种的抗性类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0.
不同基因型水稻镉积累动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镉(Cd)在籽粒Cd积累量差异较大的2个常规籼型水稻品种‘黄华占’(Cd低积累)和IR68144(Cd高积累)各器官中的分布差异和积累动态,分析了在大田栽培条件下2个品种全生育期和生殖生长期各组织器官的Cd积累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成熟期两品种植株的大部分Cd都集中于根系和茎部,IR68144各器官的Cd含量都高于‘黄华占’。在整个生育期中,‘黄华占’根和茎中的Cd含量都呈缓慢上升趋势,IR68144根系Cd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于灌浆后期快速上升,其茎部Cd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两品种叶片Cd含量在抽穗前变化趋势表现一直,而在抽穗后却截然相反。抽穗后,‘黄华占’剑叶和穗轴Cd含量先持续上升,后于黄熟期有所下降,而IR68144的剑叶和穗轴都呈持续上升趋势,两品种的颖壳和糙米的Cd含量也都整体上升,且同品种的两器官表现趋于一致。籽粒发育过程中,两品种糙米Cd积累量都不断地提高,但它们超过一半的Cd由抽穗后的第21~28天积累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