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30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3955篇
林业   1547篇
农学   3076篇
基础科学   1304篇
  3549篇
综合类   15900篇
农作物   6719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607篇
园艺   875篇
植物保护   1529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902篇
  2021年   1083篇
  2020年   979篇
  2019年   1118篇
  2018年   711篇
  2017年   1238篇
  2016年   1737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2057篇
  2013年   1669篇
  2012年   2588篇
  2011年   2174篇
  2010年   1713篇
  2009年   1805篇
  2008年   1503篇
  2007年   1683篇
  2006年   1553篇
  2005年   1324篇
  2004年   1036篇
  2003年   977篇
  2002年   718篇
  2001年   659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408篇
  1997年   357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碎米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用于注射用葡萄糖原料碎米的质量监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与氮磷检测器(NPD)快速检测碎米中的12种农药残留。结果 所建立的方法学的线性范围是0.1~5.0 ppm、检出限为0.98~6.24 ppb、检测限为3.27~20.8 ppb、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在6.3%以下;回收率在87.25%~108.4%。结论 本文建立了碎米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为注射用葡萄糖的制备筛选出合格的碎米原料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72.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龙葵杂7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97115为母本,同型恢复系ALBE为父本杂交育成,2010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其生育日数104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165℃,株高215.0 cm,茎粗2.7 cm,叶片数41片,花盘直径20.6 cm,籽实含油率42.83%。在黑龙江省生产试验中,籽实和油平均产量为3 345.0和1 432.6 kg.hm-2,分别比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4.8%和25.0%。适于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也适宜同积温的其它省、区种植。同时提出了龙葵杂7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73.
稻田草害是机插秧生产中最严重的问题。传统水稻田一封二杀三补控草策略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机插秧的除草要求。本文综合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针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土壤和杂草情况,提出二封一补的除草对策。3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土地平整后插秧前使用57%苄·丙·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500~1 800 g/hm~2进行第1次封闭处理,插秧后10 d用50%苄·丁·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进行第2次封闭,既能有效控制早期杂草为害,保证秧苗安全,又能延长对杂草持续控制作用,提高水稻产量。在2次封闭基础上,针对不平整地块和烤田后抗性杂草发生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补治措施。  相似文献   
274.
为探索南方稻区二化螟卵寄生蜂生防功能、评估卵寄生蜂在田间寄生动态并探讨对不同景观结构的响应,本文采用对比盆栽稻株叶片载卵、离体新鲜稻叶载卵和滤纸卵卡比对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差异;利用盆栽稻株叶片载卵调查卵寄生蜂在稻田中的寄生率季节动态变化;在5月初、7月初和9月初分别调查了在不同景观样点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对不同空间尺度下(0.2,0.5,1.0,1.5,2.0 km)景观变量与卵寄生率进行模型分析,评估不同景观变量对卵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诱集方法差异显著,盆栽稻株叶片载二化螟卵被寄生的比率最高,其次为离体新鲜稻叶,滤纸卵卡效果最差。田间寄生动态调查表明,早稻卵被寄生比率偏低,中稻寄生率较高,在7月中旬二化螟卵被寄生率达到高峰(66.7%),8月下旬以后,晚稻寄生率逐步下降。对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结构变量与卵寄生率分析表明,1.5 km尺度下的林地与二化螟卵寄生蜂有着密切关系。低于40%林地面积比例时,二化螟卵寄生蜂寄生率随林地面积增加而降低;而在高于40%林地面积比例时,二化螟卵寄生率随林地面积增加而增加。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南方的小规模稻田景观,林地比例与二化螟卵寄生率有关,但相关效应并非单一地增加或减少的线性响应。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稻区二化螟卵寄生蜂提供简便、有效的评估方法,并为综合利用二化螟卵寄生蜂控害功能,发展二化螟生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5.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采集2019年生产的63份大米籽粒和64份玉米籽粒,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大米和玉米籽粒中砷(As)、钡(Ba)、镉(Cd)、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和锌(Zn)的质量分数,并利用环境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江津区大米和玉米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江津区大米和玉米籽粒中As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76.0、162.8 μg/kg,低于国家食品卫生As标准(<200 μg/kg);江津区3份大米和6份玉米样品中Cd质量分数超过国家食品卫生Cd标准(大米Cd质量分数<200 μg/kg、玉米Cd质量分数<100 μg/kg);大米籽粒中As和Mo质量分数均值显著高于玉米籽粒的(P<0.05),Cd质量分数均值略高于玉米籽粒的;大米籽粒中As、Cu、Mn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水平,3份大米籽粒样品中Cd属于轻度污染;大米和玉米籽粒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09和1.57,属于轻度污染,江津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大米籽粒;大米籽粒中重金属As和Cd的致癌风险分别占健康总风险的82.7%和16.8%,表明江津区大米籽粒中As含量虽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安全值,但其健康风险较高,其次为Cd。可见,重庆地区需重点监控农作物中As和Cd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76.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 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 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277.
针对稻麦两茬轮作区,小麦收获时间短、水稻插秧费时费力、直播整地要求高的问题,利用反转灭茬技术和主动防拥堵技术,同时借鉴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设计了一种正反转组合式水稻宽苗带灭茬播种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防堵、深施肥、宽苗带播种、覆土和镇压功能。在稻麦两熟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反转旋耕装置能很好的灭茬,正转清草装置能有效防堵,在正反旋耕的配合作用下,种床土壤细碎,播种覆土均匀,播种深度和施肥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4.58%和2.40%,种肥垂直间距变异系数为4.72%;平均苗带宽度为138.4 mm,与理论设计宽度差异不显著;不同苗带宽度上种子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符合设计要求;苗带宽度对水稻生长有影响,苗带两侧有效分蘖和成穗率显著高于苗带中间(P0.05);机具的通过性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78.
水稻规模化种植已成为水稻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对安徽省霍邱县300个种植大户展开系统问卷调查,分析水稻规模化种植者年龄结构分布、种植规模大小、种植模式及其产量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种植者年龄分布主要介于40~60岁,合作社经营模式(H3)年龄更趋于年轻化,且H3模式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普通大户(H1)和家庭农场(H2)种植模式;平均种植面积以H3最大,其后依次为H2和H1。深入分析认为:年龄偏老龄化和种植面积过大是限制高产形成的重要因子之一。在机插及直播水稻条件下,经济效益分别较人工手插秧高出27.13%~36.85%和17.45%~22.40%。综上所述,在增大轻简栽培水稻(机插和直播水稻)比重基础上,以合作社经营模式为主的种植大户可能是进一步提高水稻规模化生产潜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79.
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茎节发育及其抗倒伏能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涝-旱连续胁迫,涝后水分自然落干,待达到水分控制下限后开始旱胁迫;分蘖期:涝为保持水深10 cm,包括轻旱(T-LD)和重旱(T-HD)2个处理;拔节期:涝为保持水深15cm,包括轻旱(S-LD)和重旱(S-HD)2个处理],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茎节发育状况和茎秆抗倒伏能力,并分析了茎节、株高、倒伏指数、抗折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后,拔节后期和黄熟期水稻第一、二、三茎节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拔节后期各处理株高显著低于CK,且第一茎节S_内较CK降低了20.84%~39.07%;而黄熟期T-LD、T-HD处理株高却超过CK,且TLD和T-HD处理第一茎节S_外、S_内均较CK显著降低,而S-HD处理第一茎节S_内较CK显著降低了69.70%,S_截较CK显著增加了34.78%。拔节后期和黄熟期水稻各茎节长度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第二茎节长度与第三茎节相关系数最高,但各茎节长度与株高相关性较弱;另外,株高的增加不利于水稻抗倒伏。黄熟期水稻第一茎节S_外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而与抗折力负相关,第四茎节S_截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第一、二茎节S_外和S_截的增加不利于水稻抗倒伏,第三、四茎节截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水稻抗倒伏。  相似文献   
280.
为筛选出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芍药品种,对46个从荷兰引进的芍药品种与55个从山东菏泽引进的芍药品种进行连续2 a的观测,记录每个品种的生长状况、适应性、观赏性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品种资源进行定量评估,最终得出每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评分。结果表明,从山东菏泽引入的品种中,‘赛富贵’‘粉玉楼’‘金带围’‘曹州红’‘杭芍’等47个品种综合性状评分值>80,可开发利用;‘沙金贯顶’‘杨妃出浴’‘黄金轮’‘冰清’等8个品种综合性状评分值<80但>60,可保守开发利用。从荷兰引入的品种中,‘赫本’‘甜蜜’‘露斯·克莱尔’和‘红魅’共4个品种能够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正常生长,综合性状评分值>80,可开发利用;‘魅力’‘梦里蝴蝶’‘皇冠’‘老父亲’等36个品种,综合性状评分值<80但>60,可保守开发利用;‘满庭’‘青春永驻’‘花花公子’等6个品种综合性状评分值<60,不建议开发利用。此研究为芍药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大规模的引种及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