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31篇 |
免费 | 1181篇 |
国内免费 | 48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87篇 |
农学 | 5872篇 |
基础科学 | 1119篇 |
4889篇 | |
综合类 | 19427篇 |
农作物 | 8172篇 |
水产渔业 | 372篇 |
畜牧兽医 | 1618篇 |
园艺 | 1155篇 |
植物保护 | 20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519篇 |
2022年 | 993篇 |
2021年 | 1172篇 |
2020年 | 1135篇 |
2019年 | 1254篇 |
2018年 | 898篇 |
2017年 | 1544篇 |
2016年 | 2044篇 |
2015年 | 1538篇 |
2014年 | 2098篇 |
2013年 | 2373篇 |
2012年 | 3187篇 |
2011年 | 2849篇 |
2010年 | 2296篇 |
2009年 | 2532篇 |
2008年 | 2247篇 |
2007年 | 2430篇 |
2006年 | 2129篇 |
2005年 | 1841篇 |
2004年 | 1406篇 |
2003年 | 1246篇 |
2002年 | 944篇 |
2001年 | 869篇 |
2000年 | 805篇 |
1999年 | 661篇 |
1998年 | 559篇 |
1997年 | 508篇 |
1996年 | 529篇 |
1995年 | 450篇 |
1994年 | 404篇 |
1993年 | 394篇 |
1992年 | 359篇 |
1991年 | 315篇 |
1990年 | 311篇 |
1989年 | 242篇 |
1988年 | 147篇 |
1987年 | 144篇 |
1986年 | 95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63年 | 8篇 |
1962年 | 11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引入25 cm行距的插秧机,与生产上常用的30 cm行距插秧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以探讨该型插秧机对乐清市早、晚稻的适应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应用25 cm行距插秧机具有比较明显的增产优势;而连晚杂交稻应用行距25 cm插秧机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类型水稻的特征特性,正确掌握插秧密度,充分发挥各类插秧机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992.
摘 要:旨在为两系不育系高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用‘广占63-4s’作对照,在相同时段内测定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开花历期、单穗逐日开花动态、花时分布动态、柱头特性、包颈率和张颖特性等.)‘F168s’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均最长;‘信丰9826s’和‘信矮10-4s’比对照花期集中,盛花期累计开花率高,开花峰值高;除‘F168s’外,其余不育系集中开花时段开花率均高于对照;除‘信丰9826s’之外,其余不育系午前开花率均低于对照;‘F168s’柱头总外露率、柱头双外露率最高;‘信矮10-4s’柱头单外露率最高;‘F168s’柱头表面积和柱头体积最大,柱头活力系数最大,柱头活力最强;除‘信丰9826s’之外,其余不育系均有包颈现象;不育系张颖时间均超过对照,‘信矮10-4s’最长;除‘信丰9826s’之外,其余不育系的颖间距和张颖角度均超过对照,‘F168s’最大。不育系制种时采取扬长避短的制种技术和人工辅助措施,可提高杂交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993.
994.
为探讨水稻品种的栽培模式,研究了插秧密度和插秧株数对水稻品种牡丹江32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稀植对牡丹江32穗数的增加作用不明显,为提高产量不宜稀植;插秧株数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插秧株数对穗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及通过每穴穗数对穗数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应采用较大的插秧株数;在穗部性状中,二次枝梗数是最活跃的因素,较高的二次枝梗数是保证每穗实粒数的基础。对于牡丹江32来说,插秧规格以30cm×12cm,每穴6株产量最高,达8 658.0kg·hm-2。 相似文献
995.
隐花色素CRY1在拟南芥光形态建成及光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在津田芜菁(Brassica rapaL. subsp. rapa ‘Tsuda’)中是否起相同作用尚未报道。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克隆得到的津田芜菁CRY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在NCBI进行序列比对,选取特异的片段。同时根据Gateway克隆技术特点,设计含有attB接头的引物。利用高保真的LA Taq DNA聚合酶,通过PCR方法在目的片段的两端加上attB序列。通过BP反应和LR反应将CRY1基因片段克隆到pH7GWIWG2(I)双元干涉载体。对重组载体pH7GWIWG2(I)-CRY1的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RY1基因的干涉载体。利用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植物干涉表达载体简便易行,该结果为遗传转化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本研究旨在定位和克隆水稻裂颖基因,为解析水稻裂颖性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从籼稻品种湘早籼6号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裂颖突变体(split husk 1, sh1),观察突变体的花器官和浆片形态,利用突变体与02428的F2群体定位目标基因,进一步通过定量 PCR 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h1 突变体的颖花形态与野生型基本一致,能正常开花,但不能正常闭颖,裂颖的主要原因是浆片不能在开颖后正常萎蔫。sh1突变体的有效穗数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sh1的裂颖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SH1 基因定位在ID19827与ID19884两个InDel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0 kb。定位区间测序发现,突变体中丙二烯氧化合酶编码基因OsAOS1发生单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SH1基因的突变显著降低了花器官中的茉莉酸含量,进而影响了茉莉酸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SH1基因通过影响茉莉酸的合成和信号转导调控水稻闭颖,OsAOS1可能是 SH1基因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7.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包括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的功能鉴定和表达谱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转录组学研究的一个互补内容,已成为系统研究植物应答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翻译后修饰的有力工具。水稻作为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子叶植物,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理的理想模型。因此,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水稻响应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和水稻与病原物互作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概况。 相似文献
998.
水稻种子脂氧合酶基因OsLOX1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氧合酶是动植物体内催化脂质降解的关键酶,也是茉莉酸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以先前克隆到的水稻种子脂氧合酶基因OsLOX1全长cDNA为模板,用含有特异酶切位点的P1、P2为引物,通过PCR方法将它构建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a(+)上并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获得相应的重组工程菌。经过20℃条件下的IPTG诱导,OsLOX1重组蛋白在BL21(DE3)菌株中得到表达,经生化特性分析,发现该重组蛋白具有LOX催化活性,其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4.8和30℃。该重组子可进一步应用于体外生产茉莉酸和研究植物种子LOX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紫云英与尿素或控释尿素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钾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1000.
亚热带山地多年生黑麦草及选育材料生产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南方亚热带山地,对12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和选自老草地上11个育种材料的生长发育状况观察及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表现优良的有来自美国的品种编号为17-1Bison和选自老草地上的91-1,H-15和B-1等3个选育材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返青早,产草量高,有推广前景和继续选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