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824篇
林业   1018篇
农学   507篇
基础科学   326篇
  2023篇
综合类   2341篇
农作物   596篇
水产渔业   193篇
畜牧兽医   462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灌丛沙堆是旱区灌丛植被水文过程的快通道,也是调节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点。以荒漠草原退化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沙埋的方式改变灌丛沙堆大小与形态,在连续监测分析基础上(2012—2016年),探讨了人工沙埋干预下灌丛沙堆土壤水文过程与水文效应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沙埋干预并未显著改变表层0—10cm主要的水文物理指标,但是显著提高了5—10cm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同时0—5cm初渗率显著降低;(2)沙埋干预明显提高了降水后表层0—5cm土壤的即时持水性,同时降水后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衰减过程呈现出很强的季节性变化;(3)2012—2016年生长季末沙埋处理的0—100cm土壤相对储水率分别为11.3%,-6.5%,4.5%,4.3%,15.7%,这种效应集中在0—60cm,对照处理下层土壤(60—100cm)水分含量的波动性更强。总体而言,沙埋干预对表层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5—10cm土层水分入渗性能并降低了0—5cm初渗率;但是这种局部入渗性能的加强并未提高水分补给深度,上下层间水文联系反而弱化。沙埋干预的长期水文效应及其作为旱化成龄人工林适应性管理措施的适宜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跟踪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992.
洛南县是中国连翘三大主产地之一。本研究以洛南县药用植物连翘为研究对象,对该县产区土壤分布状况及永丰镇、灵口镇、洛源镇等部分产地的土壤状况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综合调查、分析检测得到以下结果:(1)从土壤分布规律看,洛南县土壤呈三维分布,其中以垂直分布为主,其分布受气候、水文、植被、地形、成土母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2)对土壤养分、主要理化性状的检测及评价认为,洛源镇土壤肥力相比永丰镇和灵口镇较好。本研究取得的洛南县连翘土壤分布规律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初步研究成果,能够为该县连翘的因土种植、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纤维诱导对乳清浓缩蛋白(WPC)起泡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通过向乳清浓缩蛋白中添加一定量成熟的纤维,研究热处理过程中纤维诱导对乳清浓缩蛋白起泡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纤维诱导的乳清浓缩蛋白起泡性远高于乳清浓缩蛋白自发形成纤维的起泡性。在诱导过程中,纤维可以快速提高乳清浓缩蛋白的起泡性,尤其在诱导前期(0~2 h);纤维诱导乳清浓缩蛋白1 h和2 h的起泡能力分别是乳清浓缩蛋白自发形成纤维的1.36倍和1.41倍。成熟纤维可快速诱导乳清浓缩蛋白形成纤维,提高聚合速率并缩短纤维形成时间。同时,聚合驱动力也在诱导前期(0~2 h)快速变化,加速纤维形成。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揭示随海拔梯度变化对3 种乡土抗旱树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并为准确评估不同树种在大青山山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的平板菌落技术法和 96 微孔板荧光法测定并分析其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3 种树种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但是不同菌群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 种树种根围土壤的蛋白酶、N-乙酰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树种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对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及保护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城市绿地土壤的物理性能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为了研究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不同层次土壤的物理性能,以西安植物园新区为典型案例,选取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自然含水量等六个指标,结合模糊数学法以及SPSS19.0与Excel软件对各层土壤的物理性能(Q)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西安植物园新区表层土壤(0-25cm)、浅层土壤(25-50cm)、中层土壤(50-70 cm)、深层土壤(70-90cm)的Q值分别为21.69、61.24、71.19、66.89;分别处于极差水平、较差水平、良好水平、较差水平。平均Q值为55.25,处于较差水平。表层土壤与浅层土壤Q值过低的原因在于重型机械的重复碾压,碾压力对中层土的影响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深层土壤的Q值相对中层有所下降。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比较显示,土壤容重是影响各层土壤物理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的权重逐渐降低。自然含水量的权重随着土层的加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苹果幼树栽培的基质配方。以2 年生富士芽苗为试材,采用玉米秸杆、园土、草炭土、珍珠岩和牛粪为基质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苹果幼树的生长、生物量、根系形态特性和叶片生理特性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3(园土:草炭土:牛粪:珍珠岩=2:3:1:1)和T4(园土:玉米秸秆:牛粪:珍珠岩=2:3:1:1)基质最佳,其理化性质理想,栽培的苹果幼树生长量(苗高、茎粗、新梢长、新梢粗、地上部干物质重)、根系发育情况(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叶片生理特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和根平均直径则显著低于对照。因此,腐熟后的玉米秸杆完全可代替草炭土在苹果幼树容器栽培中使用,T4 基质可作为培育苹果容器大苗的优良基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矮抗58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及不同氮肥总量(540,420,300 kg·hm~(-2))和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不同追肥比例及追肥时期)对豫东潮土和豫南砂姜黑土物理性状及氮含量的周年变化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能显著降低潮土和砂姜黑土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两类土壤20~4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以及田间持水量,且深耕处理下两类土壤周年作物产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增加4.30%和2.63%;土壤全氮以及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氮肥施用总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氮肥施用量相同条件下,追施氮肥前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底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追施氮肥后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考虑到经济效益,建议采用小麦季隔年深耕而玉米季免耕直播的耕作方式,在潮土区的B1C3(小麦季300 kg·hm~(-2)纯氮,按照底肥与拔节期追肥之比为1∶1施入,玉米季240 kg·hm~(-2)纯氮,按底肥与拔节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之比为2∶1∶1施入)施肥模式,和砂浆黑土地区的B2C1(小麦季240 kg·hm~(-2)全底施,玉米季180 kg·hm~(-2)纯氮,底肥与拔节期追肥之比3∶1施入)施肥模式为两地最优的氮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998.
The relentless need for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grochemicals continues as a result of driving forces such as loss of existing product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he necessity for products with more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and toxicological profiles, shifting pest spectra, and the changing agricultural needs and practices of the farming community. These new challenges underscore the demand for novel, high‐quality starting points to accelerate the discovery of new agrochemicals that address market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orts to identify the optimum rang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rochemicals through analysis of modern commercial products. Specifically, we reviewed literature studies examin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effects and analyzed the properties typical of successful fungicides, herbicides, and insecticides (chewing and sap‐feeding pests). From the analysis, a new se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guidelines for each discipline, as well as building block class, are proposed. These new guidelines should significantly aid in the discovery of next‐generation agrochemicals.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99.
Sirophysalis trinodis and Polycladia myrica, two brown seaweeds present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Iran,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after drying. 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alysi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s of phenol, O–H, C–H, C–O–S, C–O, C=O, C–H groups, and β-glycosidic linkages from cellulose, with the sulfate contents estimated as 4.89 ± 0.11% and 6.96 ± 0.05% of SO4?2. Results of nutritional profiles revealed all of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s, especially methionine, isoleucine, leucine, lysine, threonine, valine, phenyl alanine, and arginine. In addition, important fatty acids such as linolenic acid, palmitic acid, and oleic acid were found in high amounts. The other nutritional components present in high amounts were proline and minerals such as calcium, magnesium, iron, manganese, copper, and zinc.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weak, but the result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hydroxyl and superoxide radicals scavenging and ferrous-ion chelating ability)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was considerable. In general,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commend that S. trinodis and P. myrica dried seaweeds have a potent nutritional value and might be used as a valuable source of nutrient supplements for humans and animals.  相似文献   
1000.
为弥补脱脂酸乳在质构和感官品质等方面的缺陷,以全脂酸乳为对照,将菊粉和脱脂乳粉配制成复合乳,经均质后,发酵制备以菊粉替代乳脂肪的凝固型低聚乳糖脱脂酸乳,并测定其持水力、黏度、色泽等,同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当菊粉添加量为3.0%时,酸乳的黏度和感官评分与对照组全脂酸乳较为接近,持水力低于全脂酸乳,但所有酸乳样品中均未出现乳清析出现象。因此,添加3.0%菊粉的脱脂酸乳总体可接受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