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525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224篇
  436篇
综合类   1103篇
农作物   98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Renal dual‐phase computed tomograpic angiography (CTA) is used to assess suitability of feline donors prior to transplantation. A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CTA is optimal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he arterial passage of contrast material and CT data acquisitio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quality of renal vascular enhancement at dual‐phase CTA in normal cats between two techniques of timing of data acquisition: the timing‐bolus and the bolus tracking method. Nine cats were scanned using the timing‐bolus technique and 14 with the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using otherwise similar scanning parameters in a 16‐slice multidetector row CT scanner. The quality of enhancement of the renal vessels at the scanned arterial phase and venous phase was assessed both subjectively and objectively by three board‐certified radiologists. Arterial enhancement was not observed at the scanned arterial phase in three of the nine cats with the timing‐bolus technique but only 1 of the 14 cats with the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Early venous enhancement at the scanned arterial phase was common with the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Data acquisition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with the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We conclude that the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is a valid technique that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routine protocol for 16‐detector row CT renal angiography in cats.  相似文献   
942.
红豆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是集材用、药用、观赏、绿化于一体的珍稀树种。本文综述了红豆杉在豫南地区用作材林、药用原料林、盆景和观赏林的主要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943.
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泥石流,给山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更好地对泥石流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预测,通过野外取样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对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结构特征以及泥石流物源区岩性、松散物质量及沟道坡降对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粒度分维值介于2~3之间,平均值为2.49,标准差为0.19,分维值的离散度比较低。粉砂岩的分维值最小,其次是砂岩和泥灰岩;石英闪长岩的分维值最大,其次为石灰岩。分维值的变化趋势与松散物质量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分维值随着松散物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泥石流堆积物的分维还受到沟道坡降的影响,在其它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分维值随着沟道坡降的增大而增大。地震后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特征体现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大小,可为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危险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4.
通过秸秆腐解试验研究黑土无机纳米粒子对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水溶性化合物含量和C、N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腐解初期,纳米粒子处理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WOM)、水溶性小分子有机化合物(WLOM)和水溶性胡敏酸(WHA)的含量分别高出对照21.9%,2.8%,18.3%,随着腐解进行,黑土无机纳米粒子显著抑制了三者含量;在腐解的前期,黑土无机纳米粒子对水溶性有机化合物(WOM)总C量无显著影响,降低了WHA的C含量,提高了WLOM的C含量。在腐解中后期,黑土无机纳米粒子降低了水溶性产物(WOM、WHA、WLOM)的C含量。在整个腐解时期,黑土纳米粒子降低了WOM和WHA中的N含量,而对WLOM含N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5.
以岷江流域上游地区的汶川县映秀镇附近5条泥石流小流域的SPOT遥感影像为基础,获取泥石流沟内“5·12”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松散固体物质信息,并应用GIS技术对小流域内松散固体物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小流域松散固体物空间分布函数T(s)和相对空间分布函数F(x),计算其分布积分W和相对分布积分D,将积分值作为泥石流小流域松散固体物空间分布定量化参数,尝试应用于泥石流堆积扇的最大堆积长度L和最大堆积宽度B 的参数估算.结果表明:5条泥石流沟内松散固体物较多分布于流域高程中值以下区域;相对于泥石流沟沟口,其松散固体物更加集中在泥石流主沟道附近;引入小流域松散固体物空间分布定量化参数(W和D),泥石流堆积扇形态参数(L和B)的估算值在该区域逼近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946.
四种含木质纤维素原料在牛粪液中的酸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有效转化木质纤维素原料,提高其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潜力,研究了干稻秸、玉米秸、草坪草、新鲜状态玉米秸和风干玉米秸这4种木质纤维素原料在牛粪液环境中的酸化发酵规律。监测发酵过程,以质量减少率分析了原料降解效率,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评价酸化产物的积累。结果表明,4种原料在牛粪液中的降解效果明显,规律不同。草坪草的质量减少最快且最多,质量减少率为73.25%。稻秸在10d时与草坪草质量减少率均达到50%,总质量减少率为72.01%。鲜玉米秸在18d时质量减少率为68.36%,接近草坪草和稻秸,总质量减少率为71.64%。干玉米秸总质量减少率最低,为57.6%;木质纤维素总量的降解效率依次为:稻秸>草坪草>鲜玉米秸>干玉米秸。其成分中,各原料半纤维素的降解效率最好,其次为纤维素和木质素;干、鲜玉米秸产生有机酸种类和数量较多,稻秸、草、鲜玉米秸、干玉米秸的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总量最大值依次为3.91、0.54、7.16、10.99g/L。将酸化产物作为厌氧发酵原料角度分析,稻秸和草坪草在酸化过程中可实现SCOD积累,对厌氧发酵有利,而干、鲜玉米秸的酸化作用对厌氧发酵不利。  相似文献   
947.
为了明确为害林下药材——猴耳环的蚧虫种类及其发生情况,2017年-2021年对广东省各地野生和栽培的猴耳环进行了蚧虫种类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果发现为害猴耳环的蚧虫有4科6属9种,经形态鉴定分别为澳洲吹绵蚧Icerya purchasi、黄毛吹绵蚧I.seychellarum、双条拂粉蚧Ferrisia virgata、柑橘堆粉蚧Nipaecoccus viridis、长椭圆软蚧Coccus longulus、南亚蚁软蚧C.formicarii、三列鬃软蚧Trijuba oculata、芒果白轮盾蚧Aulacaspis tubercularis和褐圆金顶盾蚧Chrysomphalus aonidum。这9种蚧虫中除三列鬃软蚧外其余8种均是首次在寄主猴耳环上发现,属于寄主新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蚧虫的鉴别特征、为害部位、寄主范围,并为猴耳环蚧虫防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48.
在现代农业装备与车辆的零部件制造加工过程中,切削加工是最主要的加工方法之一.由于切削加工的适应范围广,且能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切削加工中,去除材料所引起的加工变形是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它直接制约研制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开展分层去除材料引起的加工变形规律的仿真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种工业常用的铝合金材料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法把相关的因素作为仿真过程中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来研究材料去除对加工变形的影响,得到了分层去除材料的过程中,工件变形的规律走势.  相似文献   
949.
选取3种垫料(40%稻壳+60%菌糠、40%稻壳+60%锯木屑、40%稻壳+60%酒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育肥猪进栏前和出栏后对垫料和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采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一个养猪周期内3种垫料TP和TK的损失途径。结果表明:P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主要的损失途径为猪采食与淋溶损失,总损失量分别为(FJ:40%稻壳+60%菌糠组合)15.69 kg、(FD:40%稻壳+60%锯木屑组合)16.61 kg、(FW:40%稻壳+60%酒糟组合)14.37 kg;而3种发酵床分别有(FJ)80.74 kg、(FD)52.48 kg、(FW)84.65 kg的总P库存在垫料中,75%~85%的P素会滞留在垫料中,损失率均超过14%。K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也为猪采食与淋溶损失,总损失量分别为(FJ)45.95 kg、(FD)33.95 kg、(FW)63.95 kg;总库存的K素分别为(FJ)158 kg、(FD)107 kg、(FW)136 kg,68%~78%的K素会留存在垫料中,损失率均超过22%。养殖过后发酵床下部表层土壤会出现P素和K素累积现象,为了防止元素通过淋溶作用渗漏损失,建议发酵床垫料厚度要超过50 cm。  相似文献   
950.
以离子液体液化沙柳所得产物与有机蒙脱土(OMMT)等为原料制备PU/O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FT-IR)、X线衍射(XRD)、热重(TG)和扫描电镜(SEM)对PU/OMMT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加入有机蒙脱土使聚氨酯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添加6%(质量百分数)OMMT的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和抗压性能分别提高了31.2 kPa和62.0 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