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8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735篇
林业   578篇
农学   589篇
基础科学   1125篇
  861篇
综合类   3561篇
农作物   324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978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58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生物多样性在害虫控制中的生态功能与机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生态学的有害生物治(EBPM)或生态管理(EPM)是新世纪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新对策。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改变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进行害虫生态控制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节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对天敌和害虫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机制及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生态控制中的利用前景4个方面,论述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在害虫控制中的生态功能与机理。  相似文献   
922.
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西北内陆城市区域———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状况的比较,指出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具有城市化速度加快、聚集规模水平低、空间差异大、腹地基础薄弱、非农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发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及人口密度与区域城市化进程关系最为密切,对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区域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劳动力人均产值、非农劳动力比重等)、区域城市经济集聚规模和水平(如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GDP)以及建城环境(如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区域城市化的作用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各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力因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市规模越小、发展水平越低,影响越大。最后,文章提出了区域城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为合理引导和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3.
黄璐莹  乔伟峰      杨泓川  柴逸贝    何天祺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370-378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有机结合是破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前提,研究农村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可为城乡共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构建了农村发展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理论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县域尺度农村发展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特征,并针对两者耦合协调程度提出了相应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村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空间格局大体上呈现由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的趋势。(2)县域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不均衡性较为明显。(3)绝大多数区县的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呈协调状态,仅有丰县和雎宁县呈轻度失调状态。(4)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耦合程度可划分为双滞后型、农村发展滞后型、城镇化滞后型和协调型4种类型,新时期应当因地制宜采取调控策略实现城乡协同治理。综上,江苏省农村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好,但需要继续加强农村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机制以及城镇化对农村发展的拉动机制,构成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924.
厘清江西省土地利用转换时空特征,明晰驱动因子,可为该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和SPSS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通过土地利用单一和综合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等,研究了1980—2015年江西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探究了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 1980—2015年江西省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168%/a,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两者面积占总面积的89.85%,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期间共增加了2 241.01 km2,为主要变化类型。(2) 1980—2015年江西省土地利用转出和转入面积最大的分别是耕地3 190.67 km2和建设用地2 325.20 km2,而林地和草地也分别转出2 830.77 km2,885.18 km2,迁移变化总体上为居民建设用地大量扩张,耕地和林地面积均大为减少。(3)江西省土地利用重心随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相应改变,其中建设用地和...  相似文献   
925.
载脂蛋白B RNA编辑机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脂蛋白 B (apoB)是负责脂类转运的脂蛋白中的蛋白组成部分,在人体内主要以 apoB-100和apoB-48两种形式存在。apoB-48是apoB-100 mRNA转录后经RNA编辑产生的。包含apoB-48的脂蛋白不会变成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编辑过程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对单个碱基进行精确的脱氨基修饰,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这些蛋白质的精确组成及各自在编辑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对 apoB mRNA编辑机制的理解有助于为脂蛋白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6.
棉纤维发育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已经有多个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被研究报道,主要包括MYB、HD-ZIP、MADS、TCP等家族成员,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为MYB类转录因子。GL1类的MYB转录因子和MIXTA类的MYB转录因子通过不同的调控方式参与对棉纤维细胞发育的调控。对这些转录因子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棉纤维细胞分化发育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27.
我国木工机械产业目前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集群发展是其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对产业集群概念、特征及其成长模式和成长动力机制等一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我国木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我国木工机械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28.
Sandstone is sediment rock composed of many cemented sand particles, and corresponding particle constraint and force bearing capacity are greatly controlled by the cemented property. In order to better reflect the cemented property influencing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dstone, take the oil sandstone reservoir for instance,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3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Code (PFC3D) considering the parallel bond model was brought forward to simulate the failure mechanism during shearing process. The sandstone cemented property is modeled based on random mathematics and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Particle Flow Code (PFC), and the relation of the stress ratio, volume strain,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bond-broken number and the axial strain is analyzed in detail, especially the contact network evolution indicated the force chain is important to transfer the external force,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the above PFC3D model, a series of researches on changing the cemented radius ratio, parallel bond stiffness and cemented volume of the particles have been done to clearly illuminate the importance of cemented property fo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andstone structure,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e for research 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sandstone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above numerical method is more efficient and applicable for comparatively large scale and complex experiments, and the obtained research results can bring a new thought for the real cemented sandstone to research on its macro-micromechanical response and the structure failure mechanism, and also is significant for the sand production mechanism, sand volume prediction and s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相似文献   
929.
Making use of the meeting opportunity raised by the movement of nodes, the messages are transmitted with the manner of “store-carry-forward” in opportunistic network. So these networks have a feature of longer delay than conventional ad hoc network. Current routing schemes try their best to deliver packet but leading to definitely network delay and are based on random movement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character of nodes in network, the distributed predicting scheme on the expectation of meeting time between nodes is proposed;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ng results, the relay node can be selected reasonably. With this manner, the message can be forwarded to the destination.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estimating method is accurate; furthermore, comparing with the widely used routing mechanism, the performance on the delay can be improved more than 30%.  相似文献   
930.
产品质量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公众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江西作为全国林产品重要供应基地之一,林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已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身体健康、林产品竞争力和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造成了影响。笔者从江西省林产品的现状谈起,分析林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全省林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不足,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