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4篇 |
农学 | 25篇 |
基础科学 | 60篇 |
45篇 | |
综合类 | 208篇 |
农作物 | 17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49篇 |
园艺 | 27篇 |
植物保护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自动双环入渗仪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双环入渗仪的供水不稳定、读取和记录数据工作量大的问题,该文基于定水头法测量导水率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的自动双环入渗仪。该入渗仪采用非接触式电容感应液位传感器来监测内环和外环内的水位(精度<1.5 mm);将激光测距传感器(精度<1 mm)安装在圆柱形蓄水器的顶部,以连续自动监测供水量;高精度液位控制系统与电磁阀组合以保持恒定水头。通过理论分析,增大蓄水器中的液面与双环中的液面之间的压力差,可使自动双环入渗仪的初始供水速率远高于马氏瓶的初始供水速率。自动双环入渗仪的精度和可靠性试验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绿苑试验场进行,并进行了该自动双环入渗仪和传统双环入渗仪之间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选定土壤的稳定入渗阶段,用马氏瓶测量的稳定入渗速率为0.068 5 cm/min,该自动双环入渗仪的稳定入渗速率为0.068 7 cm/min,自动双环入渗仪实测数据与Philip的理论入渗模型计算结果吻合(R2>0.99)。结果表明,该自动双环入渗仪的自动化测量结果可靠,对今后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2.
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通过皮孔侵入果实的过程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d分生孢子完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接种后10d,菌丝体在皮孔表面缓慢生长。从20 ̄30d菌丝体加速扩展并形成几个分枝,通常从皮孔外围侵入果实,但仅限于皮孔表面组织。从40~50d,菌丝体扩展更为繁茂,一些菌丝开始突入皮孔的第2层组织。接种皮孔中可检测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但活性比对照高。皮孔有3层,第1层为含果胶的死组织,易被病菌侵染降解,底部的第3层非常坚固,是阻止病菌侵染的有效屏障。随果实发育,皮孔大小、数目和裂口均有规律地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苹果轮纹病的潜伏侵染特性。 相似文献
43.
用TiN蒸镀膜作辅助电极.在不同脉宽系数下对绝缘性陶瓷材料Si3N4的电火花加工稳定性进行 了实验研究,得出了脉宽系数越小,加工越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环模制粒成型技术以其高效率、高成型率、强适应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能源和饲料产业等领域。该文以苜蓿草粉为原料,应用POLYFLOW软件对环模制粒机挤压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喂料量、环模转速和物料含水率的变化对流场压力、速度、剪切速率和黏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以试验验证,旨在为生产工艺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结构参数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喂料量,流场压力升高,挤压成型区域扩大,且物料以较快的速度作层流运动,流场剪切速率降低,黏度增大,出模压力和成型密度较大;减小环模转速,流场压力和挤压成型区增大,流动速度减小,剪切速率降低,黏度较大,但出模压力和成型密度降低;物料含水率降低使流场压力、黏度、出模压力和成型密度增加。通过比较得出:当喂料量为6 t/h、环模线速度为6.5 m/s和物料含水率为15%时所形成的流场有利于苜蓿草粉的制粒成型。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混流式水轮机座环过渡段进行分析,获得了过渡段的最优结构。分析结果用C语言编写了程序,应用此程序可以提高设计精度,优化结构,缩短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46.
吴洪 《厦门水产学院学报》2010,(6):478-480
利用等效电荷变换法,把三维空间中的杂质电荷对位于X-Y平面上量子环的影响,用一个在X-Y平面上(或X轴上)的虚拟等效电荷取代,从而使计算简化,对结果的分析更加清晰,物理图像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47.
Roya Jafari Mohsen Hossein-Alizadeh Hasan Rezaii-Moghadam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7,48(8):908-919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at) is regarded as a key soil physical variable to determine soil infiltration rate, percolation depth and other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best soil sampling’s ring size for measuring Ksat. For this purpose, 25 rings with five different diameters (2, 3, 4, 5 and 6 inch) and with the same depth of 20 cm (five replicates) were hammered in close vicinity to each other into the ground of undisturbed loess deposits of a small farm to measure Ksat and bulk density.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as measured at three constant loads of 22, 27 and 32 c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ng with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6 inches had the minimum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maximum Ksat for all the three hydraulic heads. In addition, the bulk density of this ring size was less than the other rings. 相似文献
48.
根据树木年轮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方图变化特征的椭圆分块和最大类间方差法的树木年轮图像自适应分割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落叶松的年轮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树木年轮图像的分割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49.
淡水中培养的生物膜,去氨氮能力随盐度上升及升盐速率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盐度由0.6升至13.3、23.9和31.3并稳定48 h后,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00%、93.0%和86.9%;当按不同的速度降盐至淡水环境时,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逐步得以恢复,特别是降到淡水时,去氨氮率均达90%以上,基本达到淡水中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经24~36 h的吸附作用,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强于瓷质生化环,生化环48 h去氨氮的能力(95.1%)接近沸石(100%)。以沸石为滤料的滤器去氨氮能力与速率随沸石用量增加而增强。24 h内天然沸石吸附作用去氨氮能力强于生物沸石,生物沸石48 h对氨氮的去除率(99.2%)略超过天然沸石(95.2%)。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