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460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82篇
  629篇
综合类   1612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272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H对砖红壤和黄棕壤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砖红壤和黄棕壤在不同浓度、不同pH下吸附和解吸Cu2+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2种土壤Cu2+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浓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关系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Cu2+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Cu2+分配系数的对数与pH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吸附一个Cu2+所释放H+的平均数砖红壤(1. 19)大于黄棕壤(1. 01)。可解吸Cu2+的数量随pH升高和吸附Cu2+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在pH4~6下,黄棕壤吸附Cu2+及可解吸Cu2+的比例(平均为10. 5% )大于砖红壤(平均为3. 1% )。由此认为, 2种土壤吸附Cu2+虽以专性吸附为主,但砖红壤的表面吸附点位较少,专性吸附点位的比例较高,对Cu2+的亲和性或专性吸附性大于黄棕壤。  相似文献   
82.
采用"3S"技术与野外踏勘、抽样调查与定位研究、科学试验、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的集成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整合的技术路线,以GIS平台叠置分析技术为支撑,开展了典型黑土区、东北黑土区(广义黑土区)的范围界定和水土保持区划,东北黑土区面积为103.02万km2,其中水蚀面积17.95万km2、风蚀面积3.40万km2、冻融侵蚀面积6.24万km2,针对各分区的特征提出了基本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3.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内由于稀土矿产的无序开发,导致河流泥沙严重淤积。通过实测河流淤积泥沙断面,计算出在7 500 m长的河道共淤积泥沙30 193 t,考虑到输移比,整个流域内土壤流失量可达3 500 t/km2,平均侵蚀模数也高达1 150 t/(km2.a)以上,属于中等强度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发现,河流中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稀土矿开发的尾矿流失;土壤流失量高到99 730 t/km2,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4 000 t/(km2.a)以上,属于极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须加强对稀土矿开发的管理,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将已废弃的稀土尾矿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可有效地降低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强度。  相似文献   
84.
豫产栝楼子的矿质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河南省不同产地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子的矿质营养元素.结果表明,栝楼子中的N、P、K平均含量分别为20.66、3.54、4.66 g·kg-1;矿质元素种类齐全,人体必须的Ca、Na含量丰富,平均含量分别为4.99和0.35 g·kg-1,人体必需的Fe、Cu、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54.11、5.51、35.22mg·kg-1,栝楼子中重金属如Pb、Cd污染较少,其含量平均为2.43、0.048 mg·kg-1,符合栝楼GAP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固定标准木、定期采样和化学测定, 分析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内营养元素含量随冠向、冠层和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冠向间有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冠层间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N、P、K由树冠底部到树冠顶部是逐渐增加的, Ca则是逐渐减小, Mg的变化无一定规律 方差分析表明林木不同冠层的N、P、K、Mg含量差异不显著, Ca的含量则差异显著 树冠各层次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与树冠中部针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很接近, 建议进行营养元素概算以树冠中部的针叶为样品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的营养元素含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刚展叶的华北落叶松N、P、K、Mg含量很高, 展叶期明显下降, 之后随季节的变化逐渐下降, 落叶前期显著下降; Ca的含量随季节变化相反, 刚展叶含量很低, 随季节变化一直呈上升趋势, 落叶前达峰值 根据叶的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和变异规律, 确定的最佳采样时间为7、8月份  相似文献   
86.
原美草莓重茬病防治剂对草莓矿质元素利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原美无公害草莓重茬病防治剂和溴甲烷两种药剂对重茬草莓矿质元素吸收利用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药剂使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Fe2+、Mn2+、Cu2+、Zn2+、Ca2+、Mg2+矿质元素含量发生变化;溴甲烷处理土壤使草莓根系中全氮、Fe2+、Mn2+、Cu2+、Zn2+、Ca2+、Mg2+,叶片中全磷、全钾、Fe2+、Mg2+和果实中全磷、Fe2+、Mn2+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原美防治剂处理土壤使草莓根系中全磷、Mn2+,叶片中全钾、Mg2+和果实中Ca2+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对其他元素的影响规律不明显。草莓重茬病的发生可能与土壤中Fe2+、K+、Cu2+等矿质元素含量过低有关。用原美防治剂A3(150 g/m2)处理防治重茬病效果最好,完全可以取代用溴甲烷防治草莓重茬病。  相似文献   
87.
从赣南10个区县的沙质红壤、黏性红壤、紫色土和黄壤共131个果园采样测试了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营养丰缺状况。赣南脐橙园普遍存在叶片N、K过量和Mg、Zn同时缺乏的问题。叶片N、P、K、Ca、Mg、Fe和 Mn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沙性红壤果园P、Fe更为丰富。黏性红壤果园N含量最高,K的过量程度和 Mg的缺乏程度都最轻。黄壤果园P更丰富,Ca更缺乏,Mn最容易过量。紫色土果园N、P含量最低,K最易过量,Ca较丰富,Mg最缺乏,有部分pH较高的果园植株缺Fe。叶片S、Zn、Cu、B和Mo 在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相当比例的脐橙园叶片缺Cu,少量果园叶片缺B,所有果园叶片S和Mo在适宜范围内。赣南脐橙园叶片N、K过量和Mg、Zn缺乏的情况较为普遍,不同土壤类型的脐橙园叶片N、P、K、Ca、Mg、Fe和 Mn营养丰缺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8.
[目的]阐明多穗柯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与矿质元素的种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设置在江西省分宜县多穗柯全分布区的5个种源试验林植株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氮、磷和钾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多穗柯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根皮苷...  相似文献   
89.
李菊艳  任继秋  姚文秋 《大豆科学》2006,25(3):336-338,335
通过对3个品种施用微量元素,测定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及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对产量构成性状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效果在3个品种上均比对照好;在产量构成性状方面,绥农10、绥农14的株高普遍降低,而施用B、Zn、Mo及配施使合丰43增高大于5%;单株结荚数:绥农10和绥农14增加较明显;百粒重:绥农10增加较明显;单株重:三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绥农14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5%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个品种,不同产量性状均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的正相关,且多数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90.
在稀有密码子的改造基础上,人工合成了849 bp的蚓激酶F-Ⅲ-1全长cDNA序列,并以其为目的基因,构建了以山羊β-酪蛋白启动子为上游调控序列的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BLK和pLN-bCP-LK。2种质粒分别以200,500,1 000,2 000μg的剂量梯度注入泌乳期黑白花奶牛乳腺,以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FAPA)检测该基因表达后奶样的纤溶活性。结果表明:注射后3~78 h,奶样有明显纤溶活性,其中6~16 h活性最高。500μg pBLK质粒与其他3个剂量溶圈直径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3个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LN-bCP-LK质粒的各剂量溶圈直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且2种质粒的同剂量溶圈直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蚓激酶基因可以在泌乳期黑白花奶牛乳腺中实现瞬时表达,以500μg的注射剂量表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