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2篇
基础科学   76篇
  195篇
综合类   592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甘蓝型杂交油菜农艺性状分析及育种主攻目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比较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各性状差异 ,确定了杂交油菜育种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52.
53.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油菜产量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油菜产量及产油量,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经过近十年努力,选育出杂交油菜新品种扬优8号。该品种在江苏省区试中,表现突出:产量高,一般产量可达200kg/667m~2;稳产性好,参加试验的几年间产量变幅小;品质优,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抗逆性较强。是一个优秀的杂交油菜新品种。为了配合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对其相关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5.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密、肥(氮素)处理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其粒色等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主要决定于基因遗传效应,同时密肥效应和基因型与密肥的互作效应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也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品质性状在密肥处理间变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6.
油菜几丁质酶的特点及其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甘蓝型油菜西农长角几丁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几丁质酶以脱乙酰化几丁质7B(乙酰化程度为30%)为底物时活性最高,而对8B,9B,10B(乙酰化程度为20%,10%,0%)和菌核菌细胞壁的活性较低。几丁质酶活性的最适宜反应温度为30℃-40℃中,并在25℃以下时活性大大降低,这与菌核菌生长和入侵的最适温度15℃-25℃不一致。西农长角的种子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强,发芽后逐渐下降,到第5天时开始提高。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和抗性油菜材料的几丁质酶活性和对菌核菌的抗性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这表明几丁质酶在提高油菜的抗菌核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甘蓝型黄籽油菜下胚轴再生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浓度、预培养天数、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浓度组合、AgNO3浓度等对下胚轴芽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培养基中2,4-D及6-BA浓度是影响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材料和不同处理间芽再生频率差异显著,且材料与处理间有明显的互作效应;萌发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对再生频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芽苗的正常形态建成不利。  相似文献   
58.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钙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钙的真消化率。试验选用5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试验动物,平均体重为(21.6±1.43)kg。试验采用5×5拉丁方设计,设5个钙水平(0.10%, 0.15%, 0.20%, 0.25%和 0.25%)。日粮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菜粕为待测植物性饲料,配制半纯合试验日粮,菜粕和豆粕为钙唯一来源。结果表明,生长猪采食豆粕加菜粕日粮的内源钙的排泄量为(0.61±0.18)g/kg DMI,对菜粕钙真消化率为(48.72±24.04)%,对豆粕钙真消化率为(67.80±7.12)%。相对于表观消化率,日粮钙真消化率更稳定(表观消化率为7.85%~48.37%;真消化率为59.63%~66.78%)。豆粕和菜粕钙表观消化率可加性差,而真消化率配制日粮具有很好的可加性。  相似文献   
59.
双低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 1 7个双低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为材料 ,考察了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及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角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0.
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SSR标记技术构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以19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系)为材料,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最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5个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都存在特异性带,成功构建出甘蓝型油菜黄籽品种的指纹图谱。表明SSR标记技术是种质鉴定的一种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