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12篇 |
免费 | 2058篇 |
国内免费 | 48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81篇 |
农学 | 6114篇 |
基础科学 | 1990篇 |
7602篇 | |
综合类 | 21418篇 |
农作物 | 4905篇 |
水产渔业 | 1632篇 |
畜牧兽医 | 5318篇 |
园艺 | 1871篇 |
植物保护 | 17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0篇 |
2023年 | 1039篇 |
2022年 | 1803篇 |
2021年 | 2165篇 |
2020年 | 2114篇 |
2019年 | 2259篇 |
2018年 | 1544篇 |
2017年 | 2408篇 |
2016年 | 2743篇 |
2015年 | 2125篇 |
2014年 | 2871篇 |
2013年 | 3093篇 |
2012年 | 3772篇 |
2011年 | 3629篇 |
2010年 | 2802篇 |
2009年 | 2614篇 |
2008年 | 2258篇 |
2007年 | 2376篇 |
2006年 | 2021篇 |
2005年 | 1750篇 |
2004年 | 1430篇 |
2003年 | 1106篇 |
2002年 | 832篇 |
2001年 | 798篇 |
2000年 | 644篇 |
1999年 | 589篇 |
1998年 | 495篇 |
1997年 | 470篇 |
1996年 | 385篇 |
1995年 | 413篇 |
1994年 | 314篇 |
1993年 | 314篇 |
1992年 | 257篇 |
1991年 | 242篇 |
1990年 | 199篇 |
1989年 | 169篇 |
1988年 | 119篇 |
1987年 | 121篇 |
1986年 | 64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10篇 |
1962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验为探究海狸色獭兔与皱襞型獭兔不同交配组合生产性能比较,随机选取6~7月龄健康皱襞型獭兔和海狸色獭兔各40只(30只母兔和10只公兔),进行不同交配组合试验,分别为海狸纯繁组(海狸色獭兔(♂)×海狸色獭兔(♀))、皱襞纯繁组(白色皱襞型獭兔(♂)×白色皱襞型獭兔(♀))、正交组(海狸色獭兔(♂)×白色皱襞型獭兔(♀))和反交组(白色皱襞型獭兔(♂)×海狸色獭兔(♀)),测定母兔繁殖性能和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被毛品质。结果显示:正交组初生窝重320.71 g、产仔数6.71只、泌乳力1 727.43 g、仔兔断奶成活率83.91%、仔兔断奶窝重5 304.14 g、幼兔料重比4.06、屠宰率62.43%、皮张面积1 160.20 cm2、被毛密度15 951.70根/cm2、被毛细度16.32 μm、粗毛率6.83%;反交组初生窝重315.14 g、产仔数6.52只、泌乳力1 710.00 g、仔兔断奶成活率80.19%、仔兔断奶窝重4 814.82 g、幼兔料重比4.30、屠宰率62.93%、皮张面积1 172.20 cm2、被毛密度16 092.01根/cm2、被毛细度16.43 μm、粗毛率6.78%,经比对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海狸色纯繁组的初生窝重、产仔数、泌乳力、仔兔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皮张面积、被毛密度、被毛细度均较皱襞型纯繁组低、而幼兔料重比、屠宰率及粗毛率均较皱襞型纯繁组高,经比对两个纯繁组间除料重比、屠宰率、被毛细度和粗毛率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正交组合亲代的繁殖性能及F1代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略好于反交组合;而反交组合F1代的被毛品质略好于正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2.
固态发酵复方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效果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枯草芽胞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按等比例制作固态发酵复方中药,并对复方中药发酵前后对奶牛乳房炎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复方中药发酵前后均可显著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P<0.05),可提高牛奶的乳蛋白率(P>0.05)和乳脂率(P>0.05),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添加复方中药制剂组和发酵的复方中药制剂组的产奶量分别较空白组提高了0.72kg/d和2.64kg/d;经发酵后的复方中药制剂在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改善乳品质和增加产奶量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未发酵的复方中药制剂(即普通中药制剂);复方中药经发酵后,有利于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及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3.
6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5 000与52 500株/hm2 2种密度的总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8 944和133 167 kg/hm2),但二者均显著的高于密度为37 5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17 370 kg/hm2);但这3种密度处理的总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这3种密度间各品质指标、植株性状指标总体表现,结果密度为37 500株/hm2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分蘖数、总茎粗、干物率均为最高,密度为45 000株/hm2次之,处理52 500株/hm2最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密度为37 500株/hm2最低,52 500株/hm2最高。综合产量与饲用品质比较研究表明,玉草1号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在我国南方最适宜。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采用系统选择、杂交改良等方法。对解舒、净度、强伸力、茧丝长等家蚕主要丝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解舒、净度、茧丝长系统选择与杂交改良是有效的;对解舒率和茧丝长进行严格综合系统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解舒率与茧丝长的负相关关系;系统选择法所建立的解舒好系与解舒差系能稳定遗传;解舒率与强力、伸长度成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很低,一代杂种的强力高于原种。 相似文献
106.
日粮类型对猪肉营养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粮粗蛋白、能量、钙、磷水平相近的情况下,蛋白饲料种类及微量元素Fe、Cu添加水平不同,所饲喂猪只肉质与肉食营养不相一致。根据本试验结果,“豆饼+鱼粉”型日粮在高剂量Fe、Cu的协同作用下有利于促进肌肉的生长和饲料氨基酸向肌肉氨基酸的转化,而“棉籽饼+菜籽饼”型日粮可期望获得较好的肉质。肌肉Fe、Cu、Zn、Mn沉积受饲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108.
由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americae-borealis)引致的炭疽病是苜蓿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近年来在内蒙古普遍发生。为确定其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沙尔沁地区的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为基础,对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3个品种不同发病程度植株进行了产量损失评定,评价了炭疽病对驯鹿品种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抗性存在差异,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品种的百分比依次为31.82%、34.09%、31.82%和2.27%,其中猎人河、驯鹿和巨能2均属于高感品种,不宜在该地区种植。与健康植株比较,重度发病的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品种单株干重显著降低6.72%~27.24%(P<0.05),产量显著降低6.79%~37.39%(P<0.05);与轻度发病植株相比,重度感病驯鹿、巨能2和猎人河产量显著降低了0.49%~21.06% (P<0.05)。重度发病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上升20.57%和15.79%,粗脂肪、粗蛋白等其他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下降了34.53%和16.52%等;炭疽病显著降低了苜蓿氨基酸含量(P<0.05),其中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分别降低54.21%~85.88%。以炭疽病严重度为自变量,各品质指标的含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苏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呈显著负相关且拟合度较好。综上,炭疽病发生严重时,不仅显著降低苜蓿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应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包膜氮肥配施不同用量钾肥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适宜黑麦草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氮肥显著提高了黑麦草植株SPAD值、株高、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 <0.05),明显延长了黑麦草绿期,防止早衰。施用等量钾肥条件下,包膜氮肥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4次刈割的SPAD值分别提高11.2%、 6.9%、 33.6%和195.2%,株高分别增加14.1%、 6.0%、 25.1%和85.4%。包膜氮肥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的干草产量提高了12.4%~25.0%。包膜氮肥配施中量钾肥处理能最大程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提高黑麦草产量,因此推荐作为最佳施肥配比,为黑麦草的氮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Takeshi OHTA Shuichi KIMURA Masaya HIRATA Takahisa YAMADA Toshie SUGIYAMA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15,77(10):1327-1330
The Spontaneously Diabetic Torii (SDT) fatty rat, a model for obese type 2 diabetes,
shows bone quantitative abnormalities, namely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bon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identifying the bone qualitative abnormalities, in the SDT fatty rat. Male SDT fatty rats
showed increases in total trabecular area and trabecular number and decreases in
trabecular thickness in cancellous bones of the proximal tibia, indicating trabecular
miniaturization. The SDT fatty rat is useful for investigation of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bone quality in diabetic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