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5篇
  3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为掌握西藏那曲地区牦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5种细菌病原的感染情况,对2018年-2019年采集的572份牦牛鼻拭子运用qPCR技术检测牛支原体(Mb)、多杀性巴氏杆菌(Pm)、溶血曼氏杆菌(Mh)、睡眠嗜组织菌(Hs)、化脓隐秘杆菌(Tp)5种病原。结果显示,Mb、Pm、Mh、Hs和Tp检出率分别为18.18%  (104/572)、11.89%(68/572)、6.99%(40/572)、7.17%(41/572)和5.77%(33/572)。2019年6月Mb、Pm和Tp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2018年11月样品;不同性别中5种病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段中Mh组间阳性率差异显著;不同饲养模式下Mb、 Pm、Mh和Tp组间阳性率差异显著。混合感染可以存在这5种病原之间,二重感染阳性率较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4.55%(26/572),三重感染阳性率较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1.57%(9/572),四重感染最高的为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睡眠嗜组织菌0.52%(3/572),且存在同时在一例样品中检出5种病原。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细菌病原牛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占优,且存在两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2.
133.
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 (MAP) causes Johne's disease in ruminants and may contribute to Crohn's disease in huma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and quantity of MAP in cattle feces and milk in the Iranian context. In addition,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cattle age as well as farming system as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AP load. For this, a total sample of 373 consisting of 150 cattle feces (CF), 150 individual cow's milk (ICM), as well as 73 bulk-tank milk (BTM) was collected randomly and regardless of the cattle health status. The samples were assayed using F57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 and cultur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qPCR which was found ∼1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culture assay, MAP was detected in 68.66% (103/150) of the CF, 12% (18/150) of the ICM and 52.05% (38/73) of the BTM samples. 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reports, the quantity of MAP in the BTM (2.03–5.97 log cfu/50 ml) was statistically (p < 0.01) higher than the ICM (0.90–1.97 log cfu/50 ml). Data suggested a direct relation (p < 0.01) between the cattle age and the quantity of MAP in the CF samples, while the rela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for the ICM. In addition, MAP load in the BTM samples obtained from traditional farms was significantly (p < 0.0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ones, while the differences in CF and ICM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相似文献   
134.
 为进一步探明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作用的分子机理,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选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对大白菜polCMS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并选取部分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共有2 82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41个上调表达,2 385个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细胞位置为细胞质、细胞器及大分子复合物等位置,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及质体等,分子功能主要为核酸外切酶的活性,参与的生物过程是花粉壁的形成和组装。与pol CMS显著相关的通路主要是核糖体、糖和氨基酸代谢、核苷酸切除和修复、RNA降解等通路。表达谱和RT-PCR结果表明恢复基因主要通过下调表达调控育性恢复,有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育性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5.
本研究针对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Lamb.) Carr.)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胚团时期到胚胎成熟时期、种子萌发过程、植株幼年生长阶段和成年生长阶段等生长发育过程中的31份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12个持家基因(ACT 4、APm、Chc、Gapc、RPL1、RPL2、EF1、EF2、eIF、E3UL、UBQUPL2) 在这31份材料中的表达情况。经geNorm和NormFinder两种分析软件对这12个持家基因进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APm在不同器官、体细胞胚胎发育和种子萌发过程中表达均最为稳定;EF1 在不同生长年龄植株的顶梢中表达最为稳定;eIF在不同年龄植株的针叶中表达最为稳定。分析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研究材料和发育阶段应选择适合的持家基因做内参基因使用。进行基因表达细微差异研究时,可根据需要使用2个或2个以上内参组合。  相似文献   
136.
为建立检测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根据外源性JSRV-NM株env基因序列,选其保守序列作为目的片段,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以自然病例的肺肿瘤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重组质粒鉴定,并严格定量后,梯度稀释作为阳性标准品,优化反应条件进行Real-time qPCR扩增,获得的标准曲线为:Y=-3.308X+47.84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Ct值变异系数小,并且灵敏度高,初步建立了检测JSRV前病毒DNA的Real-time q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来源(A、B、C、D、E组)的绵羊外周血及其他组织样品进行测定其前病毒载量。结果显示B组和C组外周血白细胞、肺脏、肺门淋巴结以及鼻液中检测均为阳性,并发现前病毒DNA的载量在肺脏中明显高于外周血白细胞;D组虽未发现有绵羊肺腺瘤(SPA)临床症状,但在肺门淋巴结里可以检测到;E组中1只绵羊的肺脏也检出低拷贝数的前病毒DNA,而在A组中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对检测未知羊群JSRV感染程度及研究SPA流行病学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138.
3个受白粉菌诱导的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研究小麦抗白粉病的分子机理,利用抗病基因是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途径。此研究根据前期白粉菌诱导后获得的可能与农家小麦品种红蚰麦抗病相关序列的分析结果,合成了几丁质酶,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以及MAP激酶(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类似物3个基因的定量PCR引物,实时分析了在白粉菌诱导条件下‘红蚰麦×豫麦13’的F3代纯合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两种互作组合中3个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该研究为揭示‘红蚰麦’抗白粉菌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9.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密林熊蜂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对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的侵染性及致病机理。【方法】采用传统生物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的方法,结合qPCR定量分析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在密林熊蜂上的致病机理进行探讨。【结果】感染初期工蜂除取食减少和行动迟缓外无明显外观染病特征,感染后期工蜂萎靡、衰弱、飞翔无力。解剖后镜检发现中肠仅存少量孢子,但充满大量细菌;熊蜂肠道组织切片发现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后导致核膨大并变形、线粒体体积变小甚至解体,内质网紊乱,但孢子只侵染寄主细胞质而不侵入细胞核,最终导致线粒体解体,细胞破裂;qPCR定量分析得出接种后3-4 d中肠和脂肪体中微孢子虫的感染量达到最高值,其它组织则基本未检测到。【结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可侵染异源寄主熊蜂,致病机理为微孢子虫引起寄主中肠上皮细胞内溶物发生病变,并导致整个中肠上皮细胞的破裂和凋亡。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