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7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1970篇
林业   1111篇
农学   2274篇
基础科学   889篇
  2341篇
综合类   6230篇
农作物   1034篇
水产渔业   1356篇
畜牧兽医   1153篇
园艺   768篇
植物保护   112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747篇
  2016年   910篇
  2015年   780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1055篇
  2012年   1178篇
  2011年   1276篇
  2010年   924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提高花鳗鲡的养殖效益.[方法]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探讨不同温度对花鳗鲡日增重、摄食率及特定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规格为(197.62±7.98) g/ind的花鳗鲡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29.5℃,在适温范围内的最大日增重为1.831 g/d,最大摄食率为0.738%/d,最大特定生长率为0.831.规格为(451.49±12.78) g/ind的花鳗鲡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 ~29.5℃,在适温度范围内的最大日增重为2.860 g/d,最大摄食率为0.659%/d,最大特定生长率为0.588.[结论]花鳗鲡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8.5 ~29.5℃.  相似文献   
952.
[目的]为大刺鳅的规模化繁殖、生产和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注射催产激素对亲鱼进行催产,在一定水温(24~27℃)条件下对亲鱼进行人工挤卵,分析积温对大刺鳅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积温对大刺鳅的人工繁殖效率的影响非常大.若积温高于1 101.0℃ ·h或低于985.5℃·h,均不利于大刺鳅的繁殖;当积温介于1 027.5 ~1 046.0℃·h时,大刺鳅产卵量超过600粒/尾,受精率超过90%,孵化率超过80%.[结论]在进行大刺鳅人工繁殖时,应尽量控制催产积温在1027.5~1046.0℃·h.  相似文献   
95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导致高温胁迫已成为我国、世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温胁迫使得水稻生长活动的积温增加。这对水稻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该研究对相关主要成果进行阐述,包括高温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形成、品质和主要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以及水稻耐热性表现。在抗热避热技术的研究中,寻求有利于水稻在逆境-热胁迫中生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4.
木材高温高压热处理是一种相对稳定且非常环保的木材热处理方法。该研究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研究木材高温高压热处理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在网络构建和预测性能上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对木材热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这对科学合理地使用木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索黑白双色地膜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在陇县曹家湾镇流渠村进行黑白地膜与常规透明白色地膜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黑白地膜团颗期之前膜下温度高,烟叶在移栽期到团棵期生长较快,黑色部分的吸热作用明显;团棵期之后,白色透明地膜膜下温度较高,反光率明显好于黑白双色地膜,烟叶开片较好,产量、产值、桔黄烟比例相对较高.同时,黑白地膜具有遮阴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治垄内杂草生长.[结论]研究可为黑白双色地膜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56.
“5.22”贵州省西南部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浩鹏  王芬  叶东  李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99-201,258
利用Micaps3.1常规资料、两要素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21 ~ 22日贵州省西南部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层的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是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中有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以下简称MCC)生成、发展,强降水落区随MCC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可见,中尺度系统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近地面至650 hPa的充沛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因素,θse的演变很好地反演了此次暴雨过程;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MCC发展强盛期,水汽通量散度、垂直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位置和强弱变化与强降水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均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57.
1961-2010年贵州省高温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防灾减灾以及高温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61-2010年贵州省81个气象站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贵州省近50年高温时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州省年高温日数为7.3d,7-8月出现频率最大,占全年的75.6%;高温日数以0.25d/10a的速率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温度分别以0.12℃/10a、0.41℃/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多年平均高温日数以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遵义市北部分布较多,最高值为29.9d。高温日数,黔西南州、黔南州、黔东南州及黔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呈较小的上升趋势,镇远、铜仁、剑河、兴义、天柱和赤水等较少站点呈下降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有2个极值中心,分别位于黔南的都匀(47.3℃)和黔北的赤水(42.3℃)。  相似文献   
958.
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作物布局和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及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参考依据,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累积距平统计方法,研究辽西朝阳地区近30年的地面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朝阳地区近30年地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83℃/10a。地温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冬季地面升温趋势最显著,气候倾向率为1.109℃/10a;夏季地面温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2℃/10a。年代间升温幅度不同,21世纪10年代升温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5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日光温室气温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日光温室中短期气温预报模型,以2个冬季生产季的日光温室实时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日光温室1~7d气温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以室外气温为输入要素的温室气温预报模型,最高气温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指数(D)为0.68~0.93,均方根误差(RMSE)为3.1~6.3℃;2)最低气温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指数(D)为0.81~0.95,均方根误差(RMSE)1.5~2.2℃;3)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绝对误差小于2℃的预报准确率Rate(≤2℃)为78%~95%;4)逐时气温预报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指数(D)为0.95~0.99,均方根误差(RMSE)为1.0~2.8℃,逐时气温预报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结合目前气象台站"周预报"结果,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报温室内1~7d最低气温,并模拟日光温室内气温的逐时变化,可为冬季日光温室低温灾害预警及室内气温调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60.
利用桓仁县1953—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蒸发量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桓仁县近60年温度和蒸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近60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6℃/10年,除夏季升温不明显外,其他各季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变化;年平均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冬季气温有突变发生,其他各季无突变现象出现;年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8.19 mm/10年,春季和夏季为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为增加趋势;桓仁县呈暖干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