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24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3篇
  67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81.
基于不同终点测定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及其田间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og-logistic剂量-效应函数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利用大麦根伸长、西红柿及小白菜生长毒性及基质诱导硝化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1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土壤性质主控因子的Zn的毒性预测模型,同时选取湖南祁阳酸性土和浙江嘉兴中性土验证了田间条件下土壤中Zn毒性阈值.结果表明:田间条件下,湖南祁阳土壤中Zn对玉米不同生长指标的EC10范围为37~51 mg· kg-1,EC50为127~312 mg·kg-1,不同测试指标的敏感性顺序为苗期叶面积>秸秆生物量>苗期株高>籽粒产量;浙江嘉兴水稻土中Zn的毒性阈值EC10为213~332 mg·kg-1,EC50为682~922 mg·kg-1,不同测定指标间的敏感性顺序为孕穗期叶绿素含量>秸秆生物量>苗期株高>籽粒产量.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田间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基于不同评价终点测定的土壤中Zn的毒性阈值与田间条件下的吻合性在不同土壤间存在一定差异,相比而言,实验室条件下对偏中性的浙江嘉兴水稻土中Zn的毒性阈值测定结果与田间验证结果更接近;基于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测试指标所测定的土壤中Zn毒性阈值与土壤主控因子间的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浙江嘉兴水稻土中Zn的毒性阈值,田间条件下所测定的ECx(x=10,50)值均在模型预测值的两倍的预测区间内;而对于偏酸性的湖南祁阳土壤,预测模型则低估了土壤中Zn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2.
An algorithm of incrementa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is proposed to solve a clas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real-time tracking problems. The basic idea is to establish a predictive model by adopting speed response on the basis of tracking error, and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econd time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soft constraint of the increment of control quantity and the online rolling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atlab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algorithm can obtain good tracking performance, smooth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 and strong robustness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相似文献   
83.
We study the effect of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along with Mesorhizobium sp. BHURC02 on nodulation, plant growth, yield, and nutrient content of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L.)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 similar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for nodulation and plant growth of chickpea in pot experiment under glasshouse conditions. The treatment combination of Mesorhizobium sp. BHURC02 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HUPSB06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odule number plant–1, dry weight of nodule plant–1, and root and shoot dry weights plant–1 over the control under a glasshouse experiment. The maximum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odule number, dry matter, and nutrient content were recorded in co-inoculation of Mesorhizobium sp. BHURC02 and P. fluorescens BHUPSB06 followed by co-inoculation of Mesorhizobium sp., Azotobacter chroococcum, and Bacillus megatrium BHUPSB14 over uninoculated control in a 2-year field study. Hence, co-inoculation of Mesorhizobium sp. and P. fluorescens may be effective indigenous PGPR for chickpea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84.
生活垃圾微生物强化堆肥对放线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微生物强化堆肥对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及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影响,在堆肥过程中接种高效细菌复合菌剂和真菌复合菌剂,并以不接种的堆体为对照,对堆肥过程的温度变化和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进行了测定,并借助于PCR-DGGE方法对堆肥过程中放线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堆肥能缩短堆体起爆时间,并能有效提高堆体降温期和二次发酵期的温度;和自然堆肥相比微生物强化堆肥使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提高8.95%、12.72%和10.13%。DGGE图谱显示:2种堆肥方式的放线菌多样性指数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微生物强化堆肥能增加堆体中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能有效提高腐熟期的放线菌群落多样性,有利于堆肥腐熟。优势条带测序结果表明:在接种堆肥过程中检测到了放线菌门的棒杆菌属、分支杆菌属、链霉菌属、热孢菌属、迪茨菌属、糖丝菌属和放线菌属。  相似文献   
85.
不同氮素水平下生物菌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玉米试验,研究生物菌肥在不同土壤氮素水平下对土壤生物量氮、细菌等各菌群数量及玉米地上部分株高、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中、低氮素水平下,加菌肥比不加菌肥处理的土壤固氮菌、磷细菌、细菌、放线菌、真菌、生物量氮等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在中氮水平下更为显著,氮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菌肥肥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86.
87.
信息技术与食品微生物学的整合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多次开设农业和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尝试,探讨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势与农业和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有效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8.
课程群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青岛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检验技能。在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名校工程建设的背景下,该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群建设进行了探索,以期更好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9.
从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使得该课程更加适合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及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