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8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740篇
林业   731篇
农学   719篇
基础科学   363篇
  1208篇
综合类   3845篇
农作物   386篇
水产渔业   377篇
畜牧兽医   1238篇
园艺   787篇
植物保护   45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对影响农户经济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农户收入增长后劲不足的对策,必须要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以条锈菌和白粉菌胁迫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由可变剪切(alternative splicing,AS)形成的TaNAC结构变异转录本,同时分析TaNAC基因的microRNA调控位点,为进一步解析TaNAC基因通过转录后调控参与小麦响应真菌胁迫奠定基础。【方法】普通小麦兼抗种质N9134在被白粉菌和条锈菌分别侵染后,各8个时间点取样并混合,然后从混合样本中克隆得到大量TaNAC转录本。参考中国春小麦基因组注释信息(IWGSC RefSeq v1.1)进行比对,选择由可变剪切形成的TaNAC序列结构变异转录本,分析它们的序列结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工具,对这些TaNAC结构变异转录本编码产物的功能结构域、高级结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等特征和变异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验证其中1对TaNAC结构变异转录本的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并选取5组TaNAC基因的可变剪切序列结构变异转录本进行酵母转录自激活试验,研究序列结构变异对TaNAC基因转录调控活性的影响。此外,利用miRBase数据库收录的小麦中已...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水稻粒宽突变体gw87(grain width 87)进行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为探明该基因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及应用潜力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籼稻恢复系材料676R,获得一份籽粒宽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的突变体gw87.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观察、农艺性状调查及外源油菜素...  相似文献   
54.
从长期使用五氯硝基苯(PCNB)的栽参土壤中筛选对PCNB具有降解效能的菌株(S1、S2、S3),研究其对PCNB的降解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合各菌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合S1和适合S2、S3菌株生长的pH范围分别为5.5~7.5和6.5~8.5.在此pH和温度范围内,各菌株对PCNB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在最佳生长条件下,菌株达到最大生长量和最高降解率,在PCNB初始浓度为25.0 mg/L时,经过数天的培养,对PCNB降解率最高可达89.7%.与对照相比,土著微生物和接种微生物均能加速PCNB的降解.对泥浆相修复和纯培养基条件下的PCNB降解反应的回归方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种条件下,PCNB生物降解速率差异显著性达到α=0.01水平.  相似文献   
55.
幼鱼及非目标种类兼捕已成为许多网具作业共同存在的问题,提高网具选择性能是降低这种兼捕的重要途径。但是选择性能研究主要是基于从网具中逃逸后的鱼类较轻遭受到网具损害并最终存活。如果逃逸死亡率较高,即使选择性提高也是无宜的,因此应当将鱼类逃逸后生存能力作为网具改进效果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逃逸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主要包括网具特征、作业时间、作业深度、渔获种类及体长、渔获量及环境因子等;(2)逃逸死亡对资源量和渔业管理决策的影响;(3)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网具革新措施提高存活率的最新研究概况,如逃逸网片、分离栅及新型材料的应用等。综合分析,认为采取保护幼鱼和非目标种类的一系列措施尽管能够提高鱼类从网具的逃逸几率,但是并不能降低遭遇网具的概率,实施禁渔区、禁渔期制度管理,避免在幼鱼资源高密度区和产卵季节作业是降低这种未报告死亡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
采后黄瓜是冷敏性果菜类蔬菜,在低温贮藏时易发生冷害。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冷驯化处理通过诱导采后黄瓜耐冷性,减少冷害发生。为探究冷驯化处理诱导的转录组学变化,以采后黄瓜为试材,分析冷驯化处理期间的转录组变化。与贮藏前(0 h)相比,在冷驯化处理12 h和72 h时,分别鉴定到1 870和3 550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表达验证结果表明,RT-qPCR和转录组结果高度一致,证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冷驯化处理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细胞膜组分和转录因子活性3个GO途径中,表明冷驯化处理通过调节细胞膜组分、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增强冷藏黄瓜耐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104个转录因子基因响应冷驯化低温,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主要是ERF、bZIP、WRKY和HSF家族,表明转录因子介导的转录调控在冷驯化诱导的耐冷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采后黄瓜诱导耐冷性提供了新见解,有助于加深对冷驯化诱导耐冷性分子机理的认识,为耐冷黄瓜培育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7.
森林转型理论提供了全球可能经历的森林恢复途径,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森林数量.文中从广义上提出森林多维转型并重点关注森林质量转型,从森林生长性、树种多样性、结构稳定性和森林健康性4个方面对森林质量进行衡量,通过构建森林转型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对中国南方集体林区10个省(区)(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相似文献   
58.
农业空间是包含固定物理载体与可流动生产要素在内的复杂地域系统,掌握其中流动要素在地域间的传导、辐射能力,使之与耕地要素达到适配状态,是实现全要素提质增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该研究针对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基础要素错配等问题,尝试依托\  相似文献   
59.
以贵州省内“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和“中国森林氧吧”“贵州省森林氧吧”共计103处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分析贵州省103处森林康养基地及氧吧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叠加分析、相关分析和拟合分析探究影响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市域尺度上,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大,贵阳市、黔南州和毕节市为随机型,黔东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和铜仁市为均匀型,遵义市为凝聚型;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呈现“整体分散、多核聚集”的分布特征;社会经济因素(距中心城市距离、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的空间布局优化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云斑白条天牛是尾巨桉的重要蛀干害虫,严重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等生态经济区的尾巨桉人工林建设。通过对重庆2个区30块不同尾巨桉人工林地云斑天牛越冬期虫情调查,分析了该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该虫在各地发生和危害程度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对重庆尾巨桉的危害在近2年呈爆发趋势,各地发生和危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受害株率为0~576%,平均为196%,以轻度和重度危害为主,其中最高的为九龙坡金凤镇的576%,虫口密度主要集中在20头/株以下,树干上以1~2m为主。云斑天牛在各地危害与海拔和树龄存在一定相关性,虫口密度与受害树杆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海拔与虫口密度无相关性,海拔与受害株率呈显著负相关。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造成该虫在各地发生和危害巨大差异现象最主要原因受林地是否靠近公路、人为扰动程度和虫口密度的差异影响,即上述三者组成的第一公因子的总方差贡献率达56%,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林地是否靠近公路 > 人为扰动程度 > 虫口密度;对个别林地的危害情况还需结合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