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1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387篇
基础科学   64篇
  1184篇
综合类   1931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192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通过叶分析研究了不同葡萄品种叶柄全钾5~9月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葡萄叶柄钾含量在生育期内整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前期下降迅速,中期平缓,进入浆果成熟期后又趋于下降;强势品种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对钾的吸收大于弱势品种;早熟品种叶柄内钾含量变化趋势比晚熟品种提前.根据新疆农五师葡萄园区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布现状,建议生产中应根据葡萄钾元素动态变化特点,不同团场应结合当地土壤有效钾含量相应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料对毛竹冬笋品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使用3种不同肥料3年后对冬笋品质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2~0.35,还原米糖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05~0.12,脂肪平均含量中只有处理C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1,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均为7.5%,粗纤维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增加0.07~0.1,砷(As)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12%~20%,铅(Pb)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51%~97%,镉(Cd)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58%~74%。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根皮苷和根皮素对桃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桃嫁接苗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苹果园土壤中特征酚酸类物质——根皮苷和根皮素对桃苗生物量、根系活力、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皮苷对桃幼苗的伤害显著,与对照相比,鲜质量、干质量分别降低了16.66%和21.58%,根系活力降低了33.04%,SOD、POD活性分别降低了40.80%和31.10%,MDA含量提高了116.34%。根皮素对桃苗的影响不大。高锰酸钾处理明显缓解了根皮苷对桃苗的伤害,苹果园土壤中的根皮苷含量降低了57.80%,提高了桃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保护性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综上,老龄苹果园土壤实测含量的根皮苷(0.343mg·kg~(-1))可降低桃苗的生物量,适量的高锰酸钾能缓解根皮苷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叶面喷施钾肥可以快速、 高效地为葡萄补充钾营养,促进葡萄的高产和优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葡萄生产中。本实验通过对葡萄叶面喷施不同种类及浓度钾肥,测定葡萄叶片和果实等生理指标变化,以及钾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从生理和基因水平上评价这些钾肥的喷施效果,为葡萄生产中钾肥的施用提供一定指导。【方法】本实验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选择两个葡萄生长关键时期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对葡萄叶片喷施0.2%、 0.5%和0.8%三种浓度的K2SO4、 K2CO3、 K2SO4·2MgSO4和KCl。然后对葡萄叶片和新梢的生长率,坐果率,叶绿素含量,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等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4个钾吸收相关基因VvHAK13、 VvKEA2、 VvSIRK和VvSORK的表达情况。【结果】叶面喷施4种钾肥后,葡萄叶片和新梢的生长率,坐果率,叶绿素含量,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等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钾肥种类不同,最适喷施浓度不同,同种钾肥在葡萄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的最适喷施浓度也有所不同,四种钾肥在果实膨大期的最适喷施浓度普遍高于盛花期。四个钾吸收相关基因在喷施不同种类及浓度钾肥后也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总体来讲VvKEA2、 VvSIRK 、 VvSORK的表达上调,而VvHAK13的表达下调。果实膨大期,需喷施较高浓度的钾肥,钾吸收相关基因才表现出较强烈的响应,而在盛花期则只需喷施较低浓度的钾肥。综合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两方面结果,得出4种钾肥效果依次为K2SO4·2MgSO4>K2SO4>K2CO3>KCl。盛花期K2SO4和K2CO3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5%,K2SO4·2MgSO4和KCl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2%; 果实膨大期K2SO4、 K2SO4·2MgSO4和KCl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5%,K2CO3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8%。【结论】葡萄叶面喷施钾肥可以有效促进葡萄叶片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四种钾肥的效果依此为: K2SO4·2MgSO4>K2SO4>K2CO3>KCl。盛花期K2SO4和K2CO3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5%,K2SO4·2MgSO4和KCl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2%; 果实膨大期K2SO4、 K2SO4·2MgSO4和KCl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5%,K2CO3的最适喷施浓度为0.8%。适宜的喷施浓度可以有效提高钾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其提高钾吸收利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成军 《北方水稻》2015,(1):35-36,59
为验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发挥配方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通过田间校验,示范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进一步验证并完善淮安区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郑单958和豫单60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索不同硼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硼肥可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同时硼肥能够促进干物质向果穗运输。施用硼肥能够促进玉米穗分化,使雌雄间隔期缩短,显著提高花丝数和花丝生长速率,进而增加穗粒数。施用硼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不同用量对其影响不同,3.33 mg/kg土壤硼肥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郑单958和豫单606分别较不施硼肥处理增产14.3%和17.4%;施用量为13.3 mg/kg时郑单958增产3.5%;豫单606产生中毒症状,产量较对照降低4.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NY/T 889—2004标准中前处理方法的改进,建立了批量、快速、准确测定的土壤中缓效钾的方法。以石墨消解代替油浴消煮测定标准土中的有效钾,以验证改进后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一次可以测定36个样品,且3 min内沸腾时间对结果无显著影响。因此,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准确快速,能实现对土壤中缓效钾的批量、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长治市左权县东隘口村土壤为研究对象,将48个分别来自玉米地、蓖麻地、谷子地、药材地内的不同土壤类型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有效镁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有效镁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且有效镁含量与电导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不同作物下的土壤有效镁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性显著。土壤缺镁时,可以施用硫酸钾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高效地检测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探寻适宜的检测方法。比较分析了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铝试剂法和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所测交换性铝的差异性、精密度、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测交换性铝无显著性差异。但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的精密度优于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和铝试剂法,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平均回收率达99.28%,准确性高于另2种方法。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的线性范围在0~0.32 mg/L,对应吸光值范围在0~0.778;铝试剂法的线性范围在0~0.8 mg/L,对应吸光值范围在0.006~0.157;与铝试剂法相比,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的线性范围小于铝试剂法,但其吸光值范围大于铝试剂法。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显色剂与显色物质吸收峰间隔较远,测定背景干扰小,方法灵敏度较高。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检测单个样品的平均用时为4.2 min,检测效率高于另2种方法,且操作简捷,适用性较高。因此,推荐羊毛铬花青R比色法为土壤交换性铝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Data from 147 field trials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raw incorporation on soil potassium (K) under an intensive rice–oilseed rape rotation system, while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ice straw incorporation on soil K availability.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soil available K and the relative yield (RRY) and the relative K uptake (RKU) of oilseed rape, with R2 values ranging from 0.07 to 0.08 and from 0.10 to 0.11, respectively, when data were fitted to a logarithmic equation model. In approximately 30% of trials, RRY reached 90%, while soil test available K values were below the critical limit, indicating that soil K values at the time of sampling (within 1 week of rice harvest) underestimated the actual soil K supply capacity. The po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available K was affected by straw incorporation and soil type in the fallow period. The NH4OAc‐K and NaBPh4‐K concentrations of soil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plateaued after 28 days. Straw incorpor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critical soil K concentr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for making accurate K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traw K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in making K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s. Extending the sampling time from 1 to 3 weeks after the harvesting of rice to stabilize the effects of straw incorporation may help achieve a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soil available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