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大豆粒形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粒形直接与产量相关,对其粒长、粒宽的遗传规律分析可以为其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调查大豆杂交组合溧水中子黄豆(P1)×南农493-1(P2)正反交的P1、P2、F1和F2:3四个世代的粒长和粒宽的表型资料,运用四个世代联合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这两个性状分别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粒长和粒宽有显著差异,存在母性效应;粒长性状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宽受多基因空制.  相似文献   
12.
大豆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卷叶螟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 危害严重。本文在观察豆卷叶螟田间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特殊的卷叶危害特征基础上, 以虫包数、卷叶率、子粒产量为抗性(危害)指标, 应用3个抗感杂交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NJRIKY)、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NJRIWT)和苏88-M21×新沂小黑豆(NJRISX)]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于2004—2006年对大豆抗豆卷叶螟的植株反应进行了抗性鉴定。各类指标在各群体均表现有相当大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其中卷叶率指标比其他2类指标遗传变异和遗传率相对较大, 年度间更稳定且与产量的负相关更明显, 因而提出9月上旬卷叶率为鉴定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最佳指标。对NJRIKY、NJRIWT和NJRISX 3个群体抗性遗传分离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 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0%、80.5%和56.3%, 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1%、11.4%和29.1%。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表现组合间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群体各家系的主基因基因型作了归类, 可供家系抗性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是一种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合于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RIL群体为对象,将遗传模型拓展到4对主基因,建立相应的分离分析方法。新构建的模型共包括4对主基因和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两类共15个遗传模型,通过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估算各种模型的分布参数,由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选取最佳遗传模型,再由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遗传参数。通过模拟实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一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有很好一致性。以大豆科丰1号×南农1138-2构成的RIL群体及其亲本棕榈酸含量的遗传(I-1模型,即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望水白和苏麦3号构建的DH群体赤霉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抗病品种望水白和苏麦3号分别与感病品种Alondra’s杂交,F1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构建了2个DH群体。2001-2003年连续3年在赤霉病常发重病区福建省建阳市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通过聚类分析把2个DH群体分成稳定的抗病DH系、稳定的感病DH系、稳定的中抗DH系以及抗性不稳DH系4类,4种类型在2个DH群体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J. E. Parlevliet 《Euphytica》1976,25(1):241-248
Summary The latent period (LP) in the barley-leaf rust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artial resistance complex. The inheritance of the host plant effect on LP was studied in five crosses between four cultivars. The LP, effectuated by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s L94 and L92, were 8.0 and 8.6 days resp., those of the resistant cultivars Minerva (Mi) and Vada (Va) 16.9 and 17.1 days resp. The mean F1 and F2 values of the crosses L92×L94 and Mi x Va were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parental ones. The variances of the F2's were sligh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parents and the F1's indicating some segregation. In the crosses between a susceptible and a resistant cultivar the F1 value was half way between the mid-parent and susceptible parent value. The F2 mean lay approximately half way between the mid-parent and F1 value, with a distribution positively skewed and slightly bimodal. There was no transgression, in fact not even the parental values were recovered among nearly 500 F2 plants. The F3-lines of the crosses betwee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cultivars showed within line variances from as low as the parental values to as high as or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F2. In hte F3's the parental values could be recovered although no transgression occurred.L94 is supposed to carry no genes effecting a longer LP. The long LP of Mi and Va, assuming no linkage, is thought to be effectuated by the cumulative action of a recessive gene with a fairly large effect and some four to five minor genes with additive inheritance. One of these minor genes is supposed to be carried by L92, while Mi and Va are thought to differ for one minor gene only. In case linkage exists, the number of minor genes involved could be higher.  相似文献   
16.
玉米株高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玉米杂交组合PH4CV/昌7-2(组合I)和PH6WC/7873(组合Ⅱ)的6世代P1、P2、F1、B1、B2、F2为试验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玉米株高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组合Ⅰ的株高符合E-3模型,组合Ⅱ的株高符合E-1模型;夏播条件下,组合I和组合Ⅱ的株高均符合C-0模型。春播条件下,组合Ⅰ和组合Ⅱ株高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夏播条件下,组合Ⅰ和组合Ⅱ株高均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在利用这两个组合对株高进行遗传改良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该采用不同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玉米穗三叶叶面积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组合PH6WC/7873的六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穗三叶叶面积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旨在为玉米株型、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穗三叶叶面积均检测到主基因,穗三叶叶面积在春播环境下符合D-2模型,夏播环境下符合E-1模型。春播环境下,穗三叶叶面积的多基因遗传率在B1、B2、F2世代分别为87.22%、83.64%、49.38%,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夏播环境下,穗三叶叶面积在F2世代存在较大的主基因遗传率(75.82%),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由此可见,叶面积在夏播和春播环境下,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控制表现并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不同的方法对叶面积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8.
豆卷叶螟是我国南方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 危害严重。本文在观察豆卷叶螟田间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豆上特殊的卷叶危害特征基础上, 以虫包数、卷叶率、子粒产量为抗性(危害)指标, 应用3个抗感杂交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NJRIKY)、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NJRIWT)和苏88-M21×新沂小黑豆(NJRISX)]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于2004—2006年对大豆抗豆卷叶螟的植株反应进行了抗性鉴定。各类指标在各群体均表现有相当大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其中卷叶率指标比其他2类指标遗传变异和遗传率相对较大, 年度间更稳定且与产量的负相关更明显, 因而提出9月上旬卷叶率为鉴定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最佳指标。对NJRIKY、NJRIWT和NJRISX 3个群体抗性遗传分离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模型, 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0%、80.5%和56.3%, 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1%、11.4%和29.1%。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表现组合间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群体各家系的主基因基因型作了归类, 可供家系抗性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叶夹角、叶向值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玉米叶夹角、叶向值的遗传规律,以7873/PH6WC的六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田间分穗上、穗下调查叶夹角和叶向值,对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下,穗上叶夹角和穗上叶向值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存在2对主基因。穗下叶向值在春播和夏播环境中都符合D-2模型,存在1对主基因。穗下叶夹角在春播环境中符合D-2模型,但在夏播环境中没有检测到主基因,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0模型)。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叶向值、穗下叶夹角均检测到较高的主基因贡献率。夏播环境中,穗上叶夹角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5.60%,穗上叶向值主基因遗传率在B2和F2世代分别为88.92%、88.69%,穗下叶向值在B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43%。但春播环境中,只有穗上叶向值在F2世代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90.27%)。玉米叶夹角和叶向值存在较大的主基因遗传率,可以采用单交重组或简单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20.
以碱扩散值(ASV)表示稻米的糊化温度(GT).用糊化温度不同的7个粳稻品种配置12个杂交组合,测定了各组合不同世代(P_1,P_2,F_1,F_2)的ASV值,研究粳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所用糊化温度分属高、中、低不同类型的粳稻亲本,是由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基因的显性效应表现为高GT>低GT>中GT,除主效基因的作用外,还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