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4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512篇
林业   420篇
农学   353篇
基础科学   296篇
  1538篇
综合类   3098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337篇
畜牧兽医   279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21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总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义,分析了海盐县农业污染现状,并提出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农业污染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2.
主要对长春碱、小檗碱、喜树碱和苦参碱等生物碱类、紫杉醇类药物联合抗肿瘤治疗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植物来源药物联合抗肿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类型间的相互流动较为微弱,但从长期来看,存在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 ,唤起全民的节水、护水意识决不是权宜之计 本文从节流、治污、惩污、多渠道开源以及加强和完善水管理体系等方面 ,提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5.
海水网箱养殖对近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黄小平 《水产科学》2006,25(1):37-41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渔业新兴产业的生力军。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作为一种高密度、高投饵的人工养殖生态系统,其输出的废物,残饵、代谢及排泄废物等是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再加上网箱养殖区布局不合理,通常设在水交换率较低的内湾,当养殖容量超出了海域的环境容量,就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本文就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污染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1养殖区水质污染网箱养殖对浅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养殖水域营养负荷增加[2]。一般来说,鲑鳟鱼类的网箱养殖,饲料中总氮的…  相似文献   
106.
海水网箱养殖中的排污收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殖是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和破坏。文章通过探析其经济学原因,提出通过排污收费的手段来解决高密度海水网箱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并建立确定排污税率标准的模型,以部分黄渤海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计算,得出各地区的排污税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藻类水华的生物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水华会释放大量毒素和有害物质,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给渔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生物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有害藻类大量爆发。主要生物控制作用包括,一方面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加速营养元素沉降或脱离水生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限制或抑制水华藻类的生长,使水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8.
珠三角地区密养淡水鱼塘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塘养殖是珠三角地区淡水渔业生产的主要形式。2012年5月~12月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等该地区几种主要密养淡水品种鱼塘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体理化环境因子,并选取pH、溶解氧(DO)、非离子氨(NH3)、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等10项因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负荷比对监测参数进行单项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池塘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4种密养淡水鱼塘营养盐负荷高问题突出,NH3、NO3^--N、NO2^--N、TN和TP为池塘中的主要污染因素;草鱼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和TN,其污染负荷合计为37.58%;云斑尖塘鳢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NO3^--N和TN,其污染负荷达59.37%;大口黑鲈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NH3、TN、NO3^--N和NO2^--N,其污染负荷高达66.80%;乌鳢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TN、NO3^--N、TP和NH3,其污染负荷达59.43%;对CODMn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池塘水体中还原性有机质含量高;由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所有池塘水体均为"重污染"等级,并超出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气象、土地利用、农业管理等数据资料,计算2013年洋河水库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流失、化肥流失、水土流失污染和城镇地表径流污染6种污染来源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耗氧量(COD)4个污染物指标排放负荷,并通过GIS空间分析反映流域内的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泄量对研究区污染负荷贡献最大,年产生量约51621.34 t,入河量2961.52 t,占比分别为92%和85%;从总量上看,洋河水库流域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布在西洋河支流区域范围;单位面积负荷量最大的区域是迷雾河支流区域范围。据此确定了西洋河和迷雾河流域为今后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重点治理的区域,此研究结果可为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及消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A 5‐week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poilage date extract (SDE) as the biofloc carbon source on Litopenaeus vannamei (5.4 ± 0.3 g) performance. The two levels of dietary protein (15% and 25% crude protein) and two carbohydrate sources (molasses‐M and SDE‐P) were tested including: M15, M25, P15 and P25. The minimum (0.2 ± 0.0 mg/L) and the maximum (0.5 ± 0.0 mg/L) of total ammonia nitrogen were observed in the P15 and M25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6.1 ± 0.3) and protein productive value (112.3 ± 5.8%) were found in the P15 group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biofloc treatments in the expression of cathepsin L gene in hepatopancreas (p > 0.05). The number of total haemocyte count (THC), semigranular cells (SGC) and granular cells (GC) of shrimp in SDE‐based biofloc treatments wa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olasses‐based biofloc treatments. Following the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challeng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C, SGC, GC and hyaline cell values was observed in all treatments (p = 0.001). Plasm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ietary protein levels, biofloc carbon sources as well as WSSV challenge test. In conclusion, SDE successfully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carbon source for establishing a biofloc system in L. vannamei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