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9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林业   923篇
农学   479篇
基础科学   472篇
  731篇
综合类   2909篇
农作物   549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309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25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61.
周洲 《作物研究》2022,(1):76-79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的水稻优势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为全面了解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促进安徽省粮食生产发展,对安徽沿淮三县水稻种植户种植水稻的成本收益状况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安徽沿淮三县水稻生产总成本约为15 893元/hm2,单位面积获得的净利润为5 439元/hm2。针对农户在农业生产和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市场销售、水利基础设施、种植技术、农业补贴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2.
不同播种密度对地膜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天水地区大田设置6个播量水平,观测不同密度条件下地膜小麦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并与露地小麦相对照。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最高总茎数、基部节间长度是有规律的增加;地膜小麦的单株分蘖数、最高总茎数的变幅较小,而露地小麦的变幅较大;基部节间长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地膜小麦的增长较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均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地膜小麦的变幅较小,而露地小麦的交幅较大;叶面积指数、叶片功能期,地膜小麦和露地在密度交化过程中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籽粒饱满指数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二者有相同的趋势。而粒叶比则露地小麦的变幅较大;倒伏程度以露地小麦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63.
马铃薯冬种多种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大畦种植方式,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增产效果显著,最适宜本地推广;稻草覆盖免耕小畦种植方式,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产量低,不适宜推广;普通地膜(白色)和黑膜覆盖翻耕小畦种植二种种植方式,出苗快,出苗率高,产量较高,但生长后劲不足,且薯体商品性差,可以选择性推广;普通地膜和黑膜 稻草覆盖免耕小畦种植二种种植方式,出苗慢,出苗率低,产量较低,且经济性状表现差,不适宜本地推广。  相似文献   
64.
空间自相关性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抽样是实现区域农作物面积高效估算的重要手段,农作物分布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以往针对空间相关性对农作物面积抽样效率的影响研究明显不足。该研究选取安徽省凤台县为研究区,通过2017年4月4景GF-1全色多光谱影像(Panchromatic and Multispectral, PMS)与Google Earth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相结合提取研究区冬小麦。设计10种抽样单元尺度、3种抽样外推方法、2种相对允许误差和5种样本布局方式,构建多种冬小麦面积空间抽样方案。利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ndex)评价不种尺度下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的空间自相关强度,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对冬小麦面积抽样效率(抽样误差、样本容量和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的空间自相关强度随单元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全局莫兰指数相应地由0.75降至0.50。无论在何种尺度下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都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抽样外推冬小麦面积总体的误差随空间自相关强度的减小呈先减小后明显增大的趋势。在10种抽样单元尺度中,当抽样单元尺度为2000m且抽样比为5%时,无论采用何种抽样方法外推总体的误差均为最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和分层抽样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94%、9.48%和1.82%);当相对允许误差设计为5%时,简单随机抽样外推总体所需样本容量随空间自相关强度的降低从660降至56。而分层抽样的样本容量不受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5种样本布局方式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外推冬小麦面积总体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变异系数和均方根误差最小,分别为1.82%、3.19%和0.11×108 m2。该研究可为有空间自相关存在下的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案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果园立体种养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园产出率,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本研究介绍了广西“柑橘-绿肥-鹅”立体种养模式,详细描述了设施建设、柑橘栽培、绿肥种植、鹅饲养管理等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6.
准确获取大豆的空间分布对于产量估计、灾害预警和农业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种植结构复杂地区所开展的大豆遥感识别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以安徽省北部平原的典型大豆产区——龙山、青疃镇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数据提出一种分层逐级提取策略的大豆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决策树筛选规则,剔除研究区内非农田地物,获得田间植被的总体分布;然后生成19个候选特征因子,包括分辨率小于等于20 m的10个波段反射率以及9个植被指数。在典型地物类型样本的支持下,将ReliefF特征权重评估算法与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相结合,分别构建ReliefF-RF、ReliefF-BPNN、ReliefF-SVM三种组合模型筛选出对于大豆识别最有效的特征,并基于布设在研究区内6个样方(大小为1 km×1 km)的无人机影像提取得到的大豆分布来评估3种模型在大豆制图中的表现。结果表明,ReliefF-RF模型表现最佳,基于该模型筛选出7个优选特征因子,大豆制图的总体精度介于85.92%~91.91%,Kappa系数在0.72~0.81之间,各个样方的提取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种模型。此外,基于优选特征达到的提取精度明显高于原始波段反射率,虽然略低于全部19个特征的结果,但是数据量降低了63.16%。该研究可以为农田景观破碎、种植结构复杂地区的大豆种植区提取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7.
探究是否可以将行距比例和种植密度集成于同一作物生产系统中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以玉米"五谷568"为研究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设7∶3(L_1,宽行56 cm∶窄行24 cm),6∶4 (L_2,宽行48 cm∶窄行32 cm),5∶5(L_3,等行距40 cm) 3个行距比例水平,82 500株/hm~2(D_1)、90 000株/hm~2(D_2)、97 500株/hm~2(D_3)、105 000株/hm~2(D_4)、112 500株/hm~2(D_5) 5个种植密度,探讨不同行距比例及密度处理对玉米的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1行距比例可有效降低玉米耗水量,但会增加棵间蒸发,对E/ET影响不显著,其中2017年L_1较L_3能有效降低耗水量11.9%,2018年无显著差异;此外与传统行距比例相比,L_1行距比例具有增产优势,玉米增产5.2%~10.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5%~8.7%。密度间比较,D_3密度较传统密度D_1能有效降低耗水量、棵间蒸发量以及E/ET,对玉米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D_3密度较传统密度D_1耗水量降低13.3%,2018年差异不显著;棵间蒸发量减小7.1%~7.2%;E/ET减小6.8%~19.2%;玉米增产7.5%~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9%~46.2%。2年L_1D_3较传统处理L_3D_1耗水量降低12.8%~30.6%;棵间蒸发量降低8.5%~10.4%;E/ET降低7.3%~7.5%;玉米产量增加7.7%~2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0%~41.2%。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7∶3(L_1,宽行56 cm∶窄行24 cm)行距比例结合97 500株/hm~2(D_3)种植密度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8.
苕溪流域茶园不同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探讨苕溪流域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特征,于2010年5-10月对等高种植和顺坡种植2种种植模式下茶园地表径流水样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径流水样中的氮磷元素各指标的含量、形态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氮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6月底或7月初,茶园径流中磷素各指标含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底、7月初或9月初。在整个监测时期内,等高种植茶园径流中总氮、硝氮、铵氮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茶园低8.54%~43.01%,4.05%~46.70%,5.92%~33.19%,但2种种植模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等高种植茶园径流水中总磷、可溶态总磷、颗粒态磷的含量分别比顺坡种植低8.51%~31.07%,0.39%~17.91%,8.45%~36.86%,2种种植模式之间径流水中总磷、颗粒态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态磷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顺坡种植还是等高种植,硝态氮均为茶园氮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颗粒态磷则是茶园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总的来说,等高种植模式能有效地截留茶园氮磷营养元素,防止其随地表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69.
以山东寿光集约化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磷素投入和土壤磷素累积的差异,比较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剖面中无机磷、有机磷、Olsen-P和CaCl2-P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磷素过量积累是设施菜田的显著特征,主要由于有机肥以粪肥投入为主,复合肥中P素比例偏高,收获作物带走量仅占磷素投入的7.2%;随着种植年限增加,P素累积现象明显,过量的磷素盈余导致了土壤剖面中不同形态磷含量的上升,其中以无机磷尤其明显;用来表征土壤有效磷指标的Olsen-P与CaCl2-P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区域中当土壤(Olsen-P)达到80.7mg·kg-1时,土壤CaCl2-P开始显著升高,增大了设施菜田磷素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70.
云南省陆良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复种模式,详细介绍、分析、总结和探讨了陆良县较有特色的几种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