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88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124篇
林业   3160篇
农学   1844篇
基础科学   749篇
  2802篇
综合类   8538篇
农作物   1311篇
水产渔业   274篇
畜牧兽医   1268篇
园艺   778篇
植物保护   183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640篇
  2019年   741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778篇
  2016年   936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1305篇
  2012年   1656篇
  2011年   1394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219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1242篇
  2006年   1039篇
  2005年   861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分析了顺昌县木本油料生产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从组织领导、规划布局、种植规模、良种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顺昌县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2.
针对史密斯桉造林密度与施肥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试验地设置3种造林密度作主区,4种施肥模式作副区。对17个月生史密斯桉的试验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密度为2000株·hm-2。施肥对史密斯桉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极显著,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史密斯桉幼林生长的效果是:桉树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0 kg hm~(–2), N0; 60 kg hm~(–2), N1; 120 kg hm~(–2), N2), 3个种植密度(7.93万株hm~(–2), D1; 15.86万株hm~(–2),D2; 23.79万株hm~(–2), D3),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氮肥对花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密度的影响显著。单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1显著高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1显著低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和密度互作对2019年收获期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的影响显著,与D1相比, N1处理下D3的增幅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氮肥及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植株性状的影响存在年度和时期间的差异,主茎叶片数、侧枝数和主茎第一节间粗随密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氮肥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荚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产量与根体积、根干重、主茎叶片数、主茎高及侧枝长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N)水平为60 kg hm~(-2),种植密度为18.8万株hm~(-2)。  相似文献   
74.
通过温室控制试验,探讨生境变化对豚草生长的影响,以及与豚草入侵能力的关系;使用智能光照培养箱模拟不同海拔梯度的温度条件,探讨低温对豚草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人工去叶的方式模拟天敌昆虫采食对豚草的生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豚草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增强了其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能力。丛枝菌根真菌通过增加豚草的比叶面积,提高了豚草的资源获取能力,此作用在土壤有效氮含量低时更加明显,丛枝菌根真菌对豚草适应低氮生境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海拔升高导致环境温度降低,豚草幼苗的株高显著减少(P0.01),生物量在22.5~15.1℃差异显著(P0.01),15.1~9.4℃差异不显著,低温导致豚草幼苗生长缓慢,可能是限制豚草向北京周边高海拔地区扩散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去叶处理对豚草的分枝数没有显著影响。去叶显著降低了豚草的生物量(P0.05),而在对照和碳素添加(1650 g·m-2)处理中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去叶后,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测定值升高,豚草通过补偿生长增加了剩余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以维持必需的光合作用。据此推测,由于豚草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8月份之前如果天敌采食没有达到一定强度,则不会形成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5.
按照纳米材料在卷烟中的不同添加方式,即添加至滤棒、烟丝和其他卷烟材料中,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卷烟减害方面的应用,可知今后纳米材料在卷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6.
木耳菌糠袋栽滑菇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袋栽滑菇,以培养料(木屑89%、麦麸10%、石膏1%)为对照,探讨木耳菌糠栽培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耳菌糠添加量25%~45%时,可缩短发菌天数,其中菌糠添加量为45%时,满袋天数仅需52 d,并且长势较好;但菌糠添加量为55%~65%时,则延长了发菌天数,而且菌丝稀疏,长势也弱。对照(CK)与木耳菌糠添加量是25%~45%时,子实体生长良好,并且出菇整齐;菌糠添加量为55%~65%,则出菇不整齐。CK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但配方4(菌糠45%、木屑34%、麦麸10%、石膏1%)的生物学效率与CK差异不大,从成本和生态效益考虑,配方4栽培滑菇具有可行性,并已在广灵县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了干旱对植物伤害及表现,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叶绿素荧光法和电阻抗图谱法两种测定植物抗旱性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8.
脱落酸(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调节多种植物生理过程,并在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结构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PYL蛋白具有结合ABA的活性中心。在非胁迫条件下,ABA水平较低,2C型蛋白磷酸酶(PP2C)与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SnRK2)结合,催化其去磷酸化而抑制其活性;在胁迫条件下,ABA水平升高,促进PYL与PP2C结合而抑制其磷酸酶活性,SnRK2靠自身磷酸化激活,又催化碱性亮氨酸拉链(b ZIP)、碱性螺旋-环-螺旋(b HLH)等类型转录因子,调控下游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可由SnRK2直接催化下游抗性相关蛋白磷酸化。本文概述了在ABA胁迫下,PYL,PP2C和Sn PK2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建议将PYL、PP2C和SnRK2分别称做ABA信号转导途径的直接受体、第二信使和第三信使,建立玉米中复杂的脱落酸信号上淳传递网络。  相似文献   
79.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2005年—2009年国内城市美化植物研究专题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文献的文献学特征(年代、期刊源和学科方向分布,研究机构特征,科学基金资助,以及合作度与合作率状况)用以明确城市美化植物科研领域的研究能力及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0.
The material flow and bulk internal flow analys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material accumulation and cycling model for a low-quality forest stand improvement system and a series of processes were considered. The model was applied in a one-hectare low-quality forest plot in the Lesser Khingan Range of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1997–2007, the stands absorbed 270.19 kg of N, 74.28 kg of P, and 124.39 kg of K from soils, 51.82 kg of N and 2.38 kg of P were directly absorbed by foliage, and 16.25 kg of K was released to soils by eluviation. Until 2007, the accumulated nutrients in the stands included 236.91 kg of N, 65.28 kg of P, and 108.55 kg of K. When horizontal strip clearcutting was applied in 2007, 50% accumulated nutrients in the stands were shifted due to harvesting operations, and 212.74 kg of N, 26.97 kg of P, and 98.88 kg of K were accumulated in soils, declining by 9.47% for N, 3.68% for P, and 17.60% for K,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year 1997. 94.61 t per hectare of biomass was generated, of which the biomass in stands accounted for 87.36%. The felled tree biomass was 36.89 t per hectare, of which 84.90% and 10.03% of biomass were utilized in terms of logs and other means, and the rest was left on 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