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5篇
  免费   1764篇
  国内免费   2477篇
林业   3990篇
农学   3157篇
基础科学   717篇
  3338篇
综合类   14156篇
农作物   2738篇
水产渔业   947篇
畜牧兽医   5495篇
园艺   3514篇
植物保护   2744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988篇
  2021年   1189篇
  2020年   1285篇
  2019年   1562篇
  2018年   1057篇
  2017年   1416篇
  2016年   1852篇
  2015年   1570篇
  2014年   1998篇
  2013年   2338篇
  2012年   3003篇
  2011年   2716篇
  2010年   2187篇
  2009年   2284篇
  2008年   2047篇
  2007年   2244篇
  2006年   1809篇
  2005年   1602篇
  2004年   1164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544篇
  1999年   455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皮生产和草坪养护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萘乙酸(NAA)、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生根粉(ABT)、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影响销植草坪生根数、根长及新建草坪草株高、分蘖和叶片,研究结果表明:矮壮素、多效唑和脱落酸对降低株高、抑制叶片生长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脱落酸、萘乙酸、矮壮素和多效唑对野牛草、早熟禾和高羊茅分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萘乙酸、生根粉、吲哚乙酸和矮壮素对生根有一定的效果。在适宜浓度下,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快速成坪、减少徒长和修剪次数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2.
试验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定点整合且无筛选标记基因的半乳糖苷酶基因LacS表达载体.本研究以pEGFP-N1质粒为原始框架,通过PCR及限制性酶切位点在pEGFP-N1质粒的标记基因两端添加两个同向LoxP序列,在多克隆位点上游添加能够定点整合的attB序列,最后再将目的基因BC promoter-LacS-PolyA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插入多克隆位点.每一步都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PCR产物及酶切片段大小符合预期结果,测序结果也与相应寡核苷酸序列一致,证明各个基因片段正确地连接到载体相应位置.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可定点整合的无筛选标记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载体pEGFP-N1-LacS.  相似文献   
153.
AM真菌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与苜蓿中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尖孢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两类共生菌,提高苜蓿抗病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8个处理,分别为接种或不接种AM真菌、根瘤菌和病原菌以及两两组合。与对照相比,AM真菌降低紫花苜蓿萎蔫和根腐病发病率80.13%(P<0.05)。AM真菌和根瘤菌互作促进苜蓿养分吸收、叶绿素合成,互作处理较对照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value,SPAD值)提高61.85%,茎叶N含量提高26.5倍、P含量提高54.3倍,紫花苜蓿茎叶干重提高23.4倍(P<0.05)。AM真菌促进了紫花苜蓿根瘤的形成,较对照根瘤数多111.73%;AM真菌与根瘤菌二者互作,进一步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养分吸收,降低了紫花苜蓿发病率,同时显著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相关生化指标。互作处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41.05%,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33.9%,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浓度23.32%,木质素(lignin)16.92%,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 2O 2)浓度分别降低26.68%,9.63%和25.2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24.57%。综上所述,摩西管柄囊霉与苜蓿中华根瘤菌互作,可有效减轻紫花苜蓿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发生,二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4.
旨在探究菲和芘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高羊茅生理生态的响应。以菲和芘1∶1混合处理浓度各0、50、100和150mg·kg^-1下对高羊茅接种AMF变形球囊霉(Gv)、PGPR荧光假单胞菌(Ps2-6)、Gv+Ps2-6和不接种对照共16个处理。结果表明,AMF、PGPR或AMF+PGPR处理均显著增加高羊茅生物量和菌根侵染率,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植物体内生理活性。在土壤中菲和芘100mg·kg^-1水平下,与对照相比,双接种Gv+Ps2-6处理的高羊茅叶片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7.7%、41.7%和51.8%;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70.6%、100.0%、4.5%和78.6%;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分别提高2.2%和8.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6、1.5、2.3和2.7倍,丙二醛含量比对照下降46.0%;高羊茅株高和地上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63.0%和69.6%;接种PGPR处理能够增加AMF侵染率以及菌根依赖性。供试条件下,双接种Gv+Ps2-6处理增加高羊茅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增强光合作用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5.
156.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ariable interval to oestrus and ovulation between early versus late ovulating goats following PGF administration. The time of ovulation in Beetal goats (n = 38) was monitored through transrectal ultrasound at every 6 hr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PGF (experiment 1). Variations in oestrus and ovulation times were further explored through the changes in follicular dynamics, endocrine profiles and behaviour in another set of goats (n = 13) following single PGF given randomly during the luteal phase (experiment 2). The ovulation time varied between 60 and 96 hr, and 57% of ovulations occurred by 72 hr following PGF (experiment 1). Accordingly, the goats (n = 13)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divided either into early and/or late ovulating, that is, ≤72 and/or ≥84 hr following PGF. The onset of oestrus, peak estradiol‐17β concentration and LH surge after PGFwas first observed in early than late ovulating goats (p < 0.05). The goats ovulating early had larger follicle and smaller CL in diameter at the time of PGF administration than those ovulating late (5.4 ± 0.2 vs. 4.3 ± 0.2 mm and 10 ± 0.6 vs. 11.8 ± 0.3 mm, respectively; p < 0.05). Likewise, plasma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 tended to be lower (p = 0.087) in early than late ovulating goats. In conclusion, the size of dominant follicle and CL at the time of PGF2a determines the interval to ovulation following a single dose of PGF2a during the luteal phase.  相似文献   
157.
为了解猪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P.rettgeri)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16SrRNA基因系统进化关系,从发生严重腹泻、血便的哺乳仔猪群的内脏器官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P.rettgeri。小鼠攻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有较强致病力,哺乳仔猪回归试验可复制出与临床上相似的典型症状,并从发病死亡小鼠及哺乳仔猪中分离到攻毒菌株。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系统进化关系最为密切,其16SrRNA基因序列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代表菌株的同源性在97.3%~99.6%之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头孢吡肟、阿莫西林、链霉素、氨曲南、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米诺环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多数药物敏感。首次报道了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可以引起哺乳仔猪严重腹泻,提示在仔猪腹泻中应注意该菌感染的诊断、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58.
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BMPR1B)是一种重要的跨膜受体蛋白,主要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其在调控成骨分化、细胞扩散以及卵巢卵泡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如绵羊等动物的繁殖性状。绵羊BMPR1B基因发生A746G突变(命名为FecB突变),导致第249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Q)转变为精氨酸(R),进而使得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显著增加,因此BMPR1B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绵羊多羔主效基因。论文就绵羊BMPR1B基因定位、功能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高繁殖力绵羊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BMPR1B功能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9.
通过检测脾虚大鼠空肠中PCNA和IGF-1的表达,探讨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空肠黏膜修复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脾虚组、四君子颗粒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每组采取空肠中段作样本;H.E.染色法观察空肠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和IGF-1的表达。脾虚组大鼠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四君子颗粒治疗组大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显著高于治疗对照组(P<0.05)。脾虚组大鼠空肠中PCNA、IGF-1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增加(P<0.01);四君子颗粒治疗组PCNA、IGF-1阳性细胞个数显著高于治疗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四君子汤可以促进脾虚模型大鼠空肠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0.
高羊茅雄性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薇  吴佳海  陈伟  王小利  牟琼 《草业科学》2012,29(4):554-560
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制片法,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雄性不育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异常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高羊茅减数分裂进程与小花大小、花药长度、色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减数分裂周期具有不同步性,同一制片中可观察到2~4个不同时期的分裂相,这种现象是高羊茅在进化过程中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增强种群繁殖稳定性。本研究还发现,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大量单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微核、三分体等异常现象,初步分析确定这些小孢子异常分裂是导致高羊茅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