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5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627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76篇
基础科学   275篇
  747篇
综合类   2313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275篇
畜牧兽医   269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肠道菌群是由所有定殖在猪肠道里的大量细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构成的集合。已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以及猪重要经济性状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目前,肠道菌群研究使用较多的技术是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但这些技术并不能了解具体菌株的实际功能和生理特性。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肠道细菌的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培养条件的多样性分离培养出了更多的肠道细菌类别,这对促进肠道菌群在菌株水平的研究以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猪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培养组学发展、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展望,为后续猪肠道菌群菌株的功能和影响表型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2.
旨在分析母猪的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开测日龄等固定效应对长白、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对目标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力、遗传方差、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基本依据。本试验利用GLM模型分析试验猪群(398头长白猪和1 176头大白猪)的固定效应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对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目标生长性状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to 100 kg,AGE)、达100 kg背膘厚(backfat to 100 kg,BF)、100 k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to 100 kg,ADG)。研究表明,在大白和长白猪中,猪的出生年、出生季、初生重以及开测日龄对生长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长白猪的AGE、ADG和BF的遗传力分别为0.321、0.327和0.324,大白猪对应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454、0.469和0.408;长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0、-0.995,大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3、-0.998,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长白、大白猪的生长性状(AGE、ADG、BF)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其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和开测日龄对猪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在遗传参数估计分析时,提高样本数量并提升表型数据质量,可以增加遗传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本研究中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较为可靠,可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旨在研究猪C1QTNF3基因可变剪接体的特性及miR-101通过C1QTNF3基因促进猪脂肪SV细胞成脂分化的机制。本研究采集3头30日龄健康马身猪仔公猪心、肝、脾、肺、肾、胃、股二头肌、腰大肌、皮下脂肪和背部脂肪组织样品,首先利用RT-PCR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1QTNF3基因的不同转录本进行扩增和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C1QTNF3基因不同转录本在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C1QTNF3上游的调控因子是miR-101,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01对C1QTNF3的调控作用。最后,利用油红O染色和qRT-PCR技术检测过表达miR-101对猪脂肪SV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基因克隆得到猪C1QTNF3存在两个转录本C1QTNF3和C1QTNF3-1,其中C1QTNF3-1为新鉴定的转录本;测序分析显示,与C1QTNF3相比,C1QTNF3-1的第1外显子区域缺失了219个碱基,少编码73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猪C1QTNF3和C1QTNF3-1蛋白序列与人和马来亚穿山甲等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近。C1QTNF3和C1QTNF3-1在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各组织中C1QTNF3-1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C1QTNF3(P<0.01)。过表达miR-101极显著下调C1QTNF3 3'UTR区域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和C1QTNF3 mRNA的表达(P<0.01),同时增加了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βSREBP-1c和FABP4的mRNA表达量(P<0.01)。本试验成功克隆了猪C1QTNF3基因的两个可变剪接体,其中C1QTNF3-1在猪不同组织中均高表达,推测该转录本为基因发挥功能的主要亚型。并深入研究了C1QTNF3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揭示了miR-101靶向C1QTNF3促进成脂分化的机制,丰富了C1QTNF3的生物学作用和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74.
皱皮香猪HAS2基因SNPs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皱皮香猪全身性皮肤褶皱是否与透明质酸合成酶2(hyaluronan synthase 2,HAS2)基因变异有关,本研究以普通香猪为对照,采用特异性PCR方法克隆HAS2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测定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变异,检测变异位点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皱皮香猪HAS2基因中检测到4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1的T221A错义突变(导致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和A228G同义突变,位于外显子2的T183C和外显子4的C537T同义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221A和A228G位点构成4种单倍型,其中T-A为皱皮香猪群体的主要单倍型(27.5%),且在皱皮香猪群体中紧密连锁(r2=0.253),而且T221A和A228G突变可引起mRNA自由能和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TA组合的自由能为-573.29 kJ·mol-1,TG组合的自由能为-580.89 kJ·mol-1,AG组合的自由能为-572.66 kJ·mol-1;AA组合的自由能为-571.03 kJ·mol-1;蛋白序列中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后,α螺旋由35.52%降为32.97%,自由卷曲由43.17%升至44.51%,同时引起蛋白序列三级结构的改变。位点T221A和A228G在香猪群体中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皱皮香猪T221A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普通香猪(P<0.05),A228G位点中皱皮香猪的G等位基因频率极显著高于普通香猪(P<0.01)。T183C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和C537T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皱皮香猪和普通香猪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HAS2基因的外显子1中发生的两个碱基变异可能影响基因转录后mRNA的稳定性以及蛋白的三维结构,影响HA的合成量,并与皱皮香猪体侧皮肤不均匀增厚且发生褶皱有关。  相似文献   
75.
试验旨在探究高浓度葡萄糖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取体外分离处于生发泡期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用含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C组)、10 mmol/L(G-1组)、15 mmol/L(G-2组)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IVM)处理,42 h后观察,并统计卵丘细胞扩散情况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对体外成熟42 h后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统计2-细胞、4-细胞和第7天囊胚发育。结果发现,G-1组和G-2组卵丘细胞扩散度显著低于C组(P<0.05);G-1组和G-2组的MII期卵母细胞死亡率和存活率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G-1组极体率显著降低(P<0.05),G-2组极体率极显著低于C组(P<0.01)。孤雌激活后,与C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2-细胞分裂率显著降低(P<0.05),4-细胞分裂率以及囊胚发育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G-1、G-2组囊胚细胞数量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线粒体染色发现,G-1组和G-2组的线粒体与C组相比分布不均。与C组相比,荧光结果显示G-1组和G-2组不仅活性氧(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且G-1组与G-2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虽然G-1组丙二醛(MDA)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2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高会影响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成熟效率降低,损害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76.
在我国养猪业面临产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两大瓶颈的情势下,如何使所生产的猪肉食用卫生,所排粪污环境安全,纯天然、无污染、广效低毒、绿色环保的中兽医药学为破解这两大瓶颈提供了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的中兽医药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构建以中兽医药为主体的猪只康养技术供给体系,旨在集生产管理"适其天性"、所喂药料"无污染"、治疗药物"纯天然"、预防措施治"未病"、治疗方法"和谐调节"和四季保健"药饲同源"于一体的技术供给体系,从源头上破解这两大难题,从而实现猪只康养,环境安全,猪肉安康,凸显出中兽医药是猪只康养的最佳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77.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25OHD3 concentration in the fluid of follicular and follicular lutein cysts of sows in comparison with preovulatory follicles as well as immunolocalize vitamin D metabolic enzymes (CYP27B1 and CYP24A1) and determine their protein abundances in the cyst wall. We have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25OHD3 level in the fluid of both cyst typ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preovulatory follicles. Furthermore, we have demonstrated CYP27B1 and CYP24A1 protein immunolocalization and abundance in follicular and follicular lutein cysts. The abundance of protein for both metabolic enzymes was decreased in ovarian cysts when compared to preovulatory follicles. We propose that altered VD metabolism in ovarian cyst might associate with their formation in sows.  相似文献   
78.
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种植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通过连续2年观测参试品种的越冬率、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对旱作条件下11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图牧2号、敖汉苜蓿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平均越冬率较高;SK3010、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在株高、生长速度和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图牧2号的茎叶比均最大,其次是呼伦贝尔杂花苜蓿、SK3010和敖汉苜蓿;WL168HQ、斯普雷德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8%;巨能2和斯贝德的粗纤维含量较高;WL168HQ、呼伦贝尔杂花苜蓿、WL343HQ、SK3010和WL319HQ的粗灰分含量均高于10%。对11个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产量特性和饲用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的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规模猪场不同猪群的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及场区病毒载量分布特点,在山东省菏泽市某规模猪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猪场不同孕龄母猪、不同阶段生长猪群,以及各生产阶段场区环境,采集猪鼻拭子和场区环境拭子进行PRV-gE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294份猪鼻拭子中,检出42份PRV-gE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14.28%;母猪群PRV-gE阳性率为17.83%(23/129),且妊娠前后各阶段阳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期较高(24.00%),但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阶段生长猪群的平均PRV-gE阳性率为11.52%(19/165),随日龄增加,阳性率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80~90日龄育肥猪最高(28.13%),与其他生长阶段猪群差异明显(P<0.05);除饲料、水源、上猪台和出猪台外,其他大部分场区环境均检测到PRV-gE核酸阳性;育肥猪群病毒载量最高,为3.6×105拷贝数/mL,其猪舍环境的病毒载量也较高,与其他环境及生长阶段猪群差异均明显(P<0.05)。结果表明,不同猪群包括免疫猪群均可遭受PRV野毒感染,尤其是母猪妊娠中期和猪育肥阶段早期,且大部分场区环境均可被污染。结果提示,规模猪场要加强各种猪群尤其是育肥猪群的伪狂犬病免疫,通过监测来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止病毒传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80.
为分析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伪狂犬病(PR)方法的科学性,本研究拟通过实验室水平、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PR这一方法开展应用分析。首先对采样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试验测定棉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的释放能力,通过动物试验测定病毒感染后检出时间,最后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直径为1.0 cm的棉绳,在早上喂料前采集口腔液样品,采样时间为20~30 min,可采集到更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口腔液。病毒释放能力测定显示,棉绳对PRV的释放能力为50%左右,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可检测到1个TCID50/0.1 mL的病毒含量。动物试验检测发现,猪群在感染后28 d中除第5天外,口腔液中病原含量均高于鼻拭子中病原含量,口腔液检测效果优于鼻拭子,且口腔液中病毒的检出时间(感染后第1天)早于血液中抗体转阳时间(感染后第7天)。临床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RV疫苗免疫后也可通过口腔液检测到疫苗毒,并且存在无法通过口腔液检测感染PRV野毒后稳定猪中带毒的情况,因此口腔液检测方法应结合gE抗体检测,才可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综上,本研究优化了口腔液采集方法,并测定了棉绳对口腔液的释放能力和感染后检出时间,表明口腔液可作为较好的监测猪群PR的手段;口腔液监测方法需结合gE抗体检测来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