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4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610篇
林业   1970篇
农学   577篇
基础科学   541篇
  1139篇
综合类   4833篇
农作物   315篇
水产渔业   332篇
畜牧兽医   558篇
园艺   293篇
植物保护   58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824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项目组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共普查、调查和征集、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65份,涉及45个农业县(市、区),范围为东经109.176821°~114.005865°、北纬24.943720°~29.819774°、海拔31.33~1469.00m,并对湖南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73.
我国油菜生产中科技进步与资源配置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最大的油料作物——油菜籽发展概况和面临的供求形势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量模型对我国油菜籽生产中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科技进步对油菜籽产量的贡献率低于种植业的平均水平,油菜籽增产中科技含量不足。从资源配置情况看,目前中国油菜籽生产仍是面积扩张型、土地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化肥投入处在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施化肥有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油菜籽有着较大的生产潜力。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能够提高油菜籽产量,缓解中国油料供应上的压力,减少对进口油脂的依赖。  相似文献   
74.
张丹  王芳  董双林 《中国水产科学》2016,23(5):1130-1136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盐度30为对照组(S0),4 d为1个盐度波动周期,研究了幅度为4(S4)和10(S10)的周期性盐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离子通道和水通道相关基因表达、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及其FA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盐度波动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Na~+/K~+-ATPaseα(NKAα)、Na~+/K~+-ATPaseβ(NKAβ)、碳酸酐酶(CA)、V型H~+-ATPase 1(VHA 1)表达量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升高(P0.01);S4组对虾Na~+/H~+交换因子(NHE)和F型H~+-ATPase 1(FHA 1)表达量显著高于S0和S10组(P0.05);而Cl-通道蛋白(CLC)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周期性盐度波动极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水通道蛋白(AQP 4)的基因表达(P0.01),其表达量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升高而下降;(3)周期性盐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肌肉中FAA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鳃中FAA总量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各组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4)与S0组相比,S10组对虾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表达量极显著升高,S4和S10组对虾的氨基转移酶(AMT)、脯氨酸脱氢酶(PD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周期性盐度波动条件下,凡纳滨对虾渗透调控在转录水平上产生积极响应,且随着盐度波动幅度的增大,对虾的渗透适应性调控水平升高。在盐度波动幅度达到10时,凡纳滨对虾仍能维持体内的渗透平衡,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受盐度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5.
沙拐枣属植物为灌木或半灌木,多分枝,是荒漠地区优良固沙和饲料植物。文章论述了沙拐枣属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于规范全国沙拐枣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信息与实物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陕西秦巴山区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7.
为了系统分析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4份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主花序形状(1.68)和主花序长度(2.07)。前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944%,单株鲜体重与第3、第6、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重与第9主成分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可为间套种亲本材料,第Ⅱ和Ⅲ类群可为大粒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为优质饲用亲本材料,第Ⅴ类群可为观赏类亲本材料。云南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8.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未确知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具有未确知性特征的复杂大系统。在未确知测度空间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通过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对各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与排序。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这为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9.
杨文忠  靳莉  王卫斌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63-166,177
在云南怒江峡谷贡山和福贡2县,通过对传统民居结构和材料的调查,将民居按屋顶、墙体和地板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民居类型的民用材消耗量及民居结构导致的薪材消耗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传统民居的用材选择和建筑结构是决定当地森林资源消耗方式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科学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推广节材民居类型,改良现有建筑结构,降低民用材和薪材消耗;同时加强集体林、自留山森林资源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最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全国和各区差异均不大。(2)中国野生群体及各生态区群体脂肪性状的多元变异度均大于相应的栽培种,长期人工选择使栽培种的变异相对减小,但多元变异方向相对较宽。(3)栽培种脂肪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野生种未见相关,推论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应是人工选择的结果。(4)筛选得到高脂肪、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材料,其中N23547和N23697为兼具高脂肪(>23%)、高油酸(>30%)、低亚麻酸含量(5%左右)的优异资源。【结论】栽培大豆脂肪、油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亚麻酸平均含量显著低于野生种,亚油酸平均含量略低于野生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与野生种差异不大。脂肪性状在各个生态区域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区域间的变异并不比区域内大。栽培种脂肪含量与纬度的相关主要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