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5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篇 |
农学 | 295篇 |
基础科学 | 176篇 |
276篇 | |
综合类 | 759篇 |
农作物 | 774篇 |
水产渔业 | 10篇 |
畜牧兽医 | 67篇 |
园艺 | 20篇 |
植物保护 | 1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花生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研究,可为花生品质育种及不同生态区域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GGE-biplot工具,对我国黄淮海花生主产区16个花生品种两年间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含油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5个品质性状均有较高的GGE总变异值(主成分因素PC1和PC2变异的总和),变幅在61.5%-79.9%之间,以含油量的GGE变异值最低,为61.5%,油酸含量的GGE变异值最高,为79.9%。16个花生品种2年间部分品质性状表现较为一致,其中濮花9519的含油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山花9号的亚油酸含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开农49是油酸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天府23号是棕榈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初步明确了徐州和濮阳分别适合高油花生和高油酸花生种植,确定了不同生态类型试点下较适合种植的品种,为花生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现有花生收获机的技术缺点和山东省莱西市花生种植土壤的特性,研制了一种振动筛式花生收获机,阐述了机具的设计依据、方案选择和主要技术创新点,介绍了机具的结构和作业方式,通过实验,获得了机具的主要作业指标。 相似文献
44.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45.
为花生植株的综合利用和天然白藜芦醇原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以花生根、茎、叶作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对花生植株各部位的白藜芦醇进行提取,并选取白藜芦醇含量相对较高的花生根,通过不同提取温度(30~8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1~5次)、乙醇体积分数(40%~90%)、料液比(10~60∶1,mL∶g)进行花生根中白藜芦醇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花生叶中白藜芦醇的提取率最高,为0.670 0%;根其次,为0.624 2%;茎最低,为0.391 9%。花生根中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次数2次、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50∶1,此条件下提取率为0.6542%。 相似文献
46.
花育22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广的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内在品质与鲁花10号、花17、8130相当,外观品质特别是籽仁色泽优于同类品种,产量水平高于大花生主栽高产品种鲁花11号、海花1号、鲁花9号等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比同类品种短10~15d,且抗旱耐涝性及抗病性等综合抗逆性状较为平衡,是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一个突破,可在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广泛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采用酶法预处理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并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纯度。花生壳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花生壳粉与水混合,半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按1:1(m/m)复配,用量0.25‰,50℃酶解30 min后,按料液比1:20(m/V)加入乙醇至终浓度60%,于功率1000 W,55℃超声波辅助提取60 min,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约为2.5%。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上样缓冲液为pH 5.0的60%乙醇溶液,洗脱液为pH 10.0的70% 乙醇溶液,上样与洗脱流速为0.75 BV/h和1.5 BV/h。纯化后的花生壳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纯度分别为10.54%和5.85%,提高了90%和120%。 相似文献
48.
以蛋氨酸锌为锌源,在等氮等能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配制实际锌含量分别为9.3、31.7、49.9、90.1、168.6和326.5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体重为(14.54±0.10)mg的方格星虫稚虫8周,用以研究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成分、体腔液中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400尾方格星虫稚虫。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饲料锌含量最低(9.3 mg/kg)和最高(326.5 mg/kg)的组(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粗灰分含量的趋势则相反。饲料锌含量对虫体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体腔液锌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体腔液锌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在饲料锌含量为326.5 mg/kg时达到最高值;而虫体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方格星虫稚虫饲料中适宜锌含量为41.93 mg/kg。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