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91.
【目的】了解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lated,PR)蛋白质在植物防卫体系中的表达模式进而探讨水稻抗病的分子机理。【方法】选取10个前期工作中鉴定的差异转录PR基因,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检测它们在水稻正常生长和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Xoo)互作过程中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水稻的生长,Os12g43380、Os12g36830、Os12g36860、Os12g36840、Os02g41670、Os05g35290和Os12g33610的表达逐步增加,一般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成熟期有所降低。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介导的水稻-Xoo非亲和互作过程中,检测到Os01g51570、Os01g71680和Os12g36850的表达量上调,Os12g36830、Os12g36840、Os02g41670和Os05g35290的表达量下调,并且发现,在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反应中PR蛋白质的变化模式相似。对PR基因上游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与抗病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ARE、HSE、MBS、TC-rich repeats等元件在抗病相关的PR基因上游出现频率较高。【结论】鉴定了在水稻-Xoo互作过程中发生丰度变化的7个PR蛋白质。  相似文献   
29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11种组织中16种同工酶系统的酶谱表型、组织分布、活性含量和迁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酶谱特征与基因表达状况作了讨论。证实酯酶和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表型和活性含量在病蚌体内有明显的紊乱现象,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病理机制与消化系统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消化系统两种酶谱的特异性变化,可作为瘟病早期诊断的生化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93.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本文就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及新型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4.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发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能引起猪腹泻、呕吐、脱水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深入开展PDCoV的研究对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PDCoV基因组编码的4种结构蛋白、15个非结构蛋白和3个辅助蛋白在病毒复制、增殖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DCoV致病机理复杂,笔者从其侵入宿主细胞以颉颃干扰素反应、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抑制细胞焦亡途径来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其他影响PDCo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总结。PDCoV呈全球性流行趋势,常用SMN基因作为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靶标进行诊断。目前,尚未开发出针对PDCoV的安全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和治疗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灭活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乳酸菌载体口服疫苗上取得一定进展,且广谱抗病毒药物、抗病毒分子蛋白和新型抗病毒技术在PDCoV抗病毒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总结PDCoV编码蛋白功能、致病机理、诊断方法及PDCoV的疫苗开发和抗病毒治疗,以期为后续科学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5.
【目的】研究模式病原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A14(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14)第三套六型分泌系统(H3-T6SS)的调控机制和在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功能,为该菌致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案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14为研究对象,利用凝胶迁移阻滞试验(EMSA)验证σs因子(RpoS)与H3-T6SS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力;构建rpoS敲除菌株(ΔrpoS)及回补菌株(rpoS),用启动子酶活试验研究RpoS对H3-T6SS表达的调控作用;构建H3-T6SS关键组分clpV3敲除菌株(ΔclpV3)及回补菌株(clpV3),测定其在酸、渗透压等不同胁迫下的细胞存活率;检测H3-T6SS对铜绿假单胞菌PA14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RpoS蛋白可以直接结合H3-T6SS启动子区;成功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rpoSclpV3敲除菌株及回补菌株,RpoS正调控H3-T6SS的表达,H3-T6SS有助于细菌抵抗酸胁迫,但对渗透压胁迫响应不明显;H3-T6SS可显著增强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H3-T6SS受调控因子RpoS的正调控,在增强细菌抗酸胁迫、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6.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由致病疫霉侵染引发的晚疫病长期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 国内外均将马铃薯晚疫病列为重大病害。目前, 抗病品种选育栽培、晚疫病预测预报和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晚疫病综合防治手段已得到普遍推广, 但晚疫病局部大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时有发生, 给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回顾了我国晚疫病的部分研究历史, 集中关注致病疫霉与寄主的互作机制领域, 梳理了近年来关于致病疫霉侵入机理、效应蛋白毒力功能、病原菌变异规律、马铃薯抗病机理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晚疫病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7.
Some stress response-related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Ustilaginoidea virens, but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and how defects of stress responses affect the pathogenesis processes of U. virens.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 general stress response factor UvWHI2 as a homolo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hi2 in U. viren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UvWhi2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during infection, suggesting that UvWHI2 may be involved in pathogenesis. Furthermore, knockout of UvWhi2 showed decreased mycelial growth, increased conidiation in the potato sucrose medium and a defect in pathogenicity. In addition, the RNA-Seq and phenotypic analysis showed that UvWHI2 was involved in response to oxidative, hyperosmotic, cell wall stress and nutrient limitation. Furthe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defects of stress responses of the ΔUvwhi2 mutant 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spores on the nutrient limited surface and the rice surface,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athogenicity of U. vire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UvWHI2 is necessary for fungal growth, stress responses and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spores in U. virens. In addition, the defects of stress responses can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spores on the rice surface, and then compromise the pathogenicity of U. virens.  相似文献   
298.
张弥  涂闻君  张奇  江莎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8):2453-2469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FLHS)是笼养鸡非感染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肝组织质脆、破裂出血、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鸡由于其生理特性较哺乳动物更易形成FLHS,但鸡FLHS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将从FLHS疾病发生的多重影响因素如遗传、营养、激素、环境、肠道微生物等方面进行阐述,列举和对比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鸡饲粮成分或使用激素等构建FLHS模型的方法,提出“多重打击”学说的发病机制,以期为鸡FLHS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99.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是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其病原是韧皮部杆菌属的革兰氏阴性难养细菌, 我国发生的黄龙病病原为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由于黄龙病菌未能实现纯培养, 难以进行传统的分子和遗传操作, 导致其致病机理研究滞后。近年来, 有关黄龙病菌效应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其与寄主靶标互作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黄龙病菌分泌系统特征、效应蛋白与寄主互作机制及抗病种质创制, 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