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11种组织中16种同工酶系统的酶谱表型、组织分布、活性含量和迁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酶谱特征与基因表达状况作了讨论。证实酯酶和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表型和活性含量在病蚌体内有明显的紊乱现象,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的病理机制与消化系统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消化系统两种酶谱的特异性变化,可作为瘟病早期诊断的生化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82.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是鹿类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它是由朊病毒(PrP)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型消耗,体重逐渐下降,行为异常,最后致死。该病主要感染北美地区的黑尾鹿、白尾鹿和美洲马鹿,一些野生和家养的反刍动物如牛、绵羊和山羊与染病鹿直接或间接接触也可被感染。目前还不能确定CWD与人和其它动物的TSE类疾病的关系。它的起源、发病机理、传播机制和途径尚不清楚。尽管还没有证据证明CWD可传染给人类,但是它对人类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83.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子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给病情爆发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ASFV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疫病特征。ASFV具有基因组较大、基因型较多且易变异等特征。文章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对ASFV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ASF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4.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PHE)是由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3周龄的哺乳仔猪。感染仔猪以呕吐、衰竭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病死率很高。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主要从感染部位经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从而造成非化脓性脑炎的病变。论文主要对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致病机制、潜在危害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之一。BVDV感染能够引起广泛的临床症状,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持续感染与免疫耐受、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综合征等,其相应的致病机理也非常复杂。持续感染是妊娠母畜在怀孕早期通过子宫内感染非致细胞病变(NCP)型BVDV引起的,是BVDV在自然环境中维持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当持续感染动物再次感染抗原性相似或同源的致细胞病变(CP)型病毒时就会发生粘膜病。本文将粘膜病发生过程中CP型病毒的来源机制概括为五点:①外源细胞序列的插入;②病毒基因的重排和拷贝;③外源细胞序列插入同时伴有病毒基因的复制;④缺陷干扰粒子;⑤点突变。BVDV感染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的机制可能有两条:一是造成卵母细胞的质量下降,二是使性腺类固醇激素生成机制受到破坏,导致血浆中雌二醇、黄体酮等激素紊乱。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性综合征是BVDV感染引起的又一重要临床症状,其致病机理主要有两种:①BVDV进入到外周循环,使外周循环中血小板受损程度增加,病理检查表现为血小板体积平均值较正常有明显增大;②BVDV感染造成骨髓生成血小板的能力下降,病理检查表现为血小板的体积平均值较正常减少。  相似文献   
286.
猪圆环病毒引发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致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于1997年首次在加拿大西部发现,随后许多国家报道了本病的存在和发生,相继证实该病是由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 2,PCV-2)引起的。PMWS典型特征是全身性淋巴肿大。病毒感染后引发机体免疫抑制,可继发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经证实,PCV2感染对胸腺淋巴细胞的损伤在PMWS致病机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浆内PCV-2检出率较高,但至今还不清楚哪些细胞亚群最先被PCV-2感染并提供了病毒复制的场所。PCV-2与细小病毒一样,需要依赖细胞生长S周期合成的聚合酶复制。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加强抗原刺激以提高进入S周期细胞数,却很难提高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的增殖量。文章着重阐述PCV-2感染引发PMWS的致病机理以及未来需要开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7.
布鲁氏菌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目前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主要有七个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对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布鲁氏菌自身一些与致病有关的基因使得布鲁氏菌逃避了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定居。在布鲁氏菌病免疫过程中 ,先天性免疫应答主要通过补体、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来参与 ,获得性免疫应答中 ,CD4 、CD8 、rδT细胞起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这些与致病、免疫有关的基因及参与免疫反应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可为今后进行布鲁氏菌病预防及开发新型基因工程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8.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本文就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及新型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9.
引发奶山羊乳房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致病菌感染、挤奶操作不规范、营养失衡及其他因素.无论是微生物,还是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的奶山羊乳房炎都会影响产奶量和奶品质,甚至影响奶山羊的使用年限,给养殖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奶山羊乳房炎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90.
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奶牛胎衣在产后12h内应排出体外,未排出者称之为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奶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胎盘组织结构发生异常、围产期营养代谢紊乱、生殖内分泌激素紊乱、机体免疫状态失调等关系密切。文章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