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5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林业   1659篇
农学   1222篇
基础科学   1598篇
  980篇
综合类   7654篇
农作物   622篇
水产渔业   248篇
畜牧兽医   863篇
园艺   393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514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981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1486篇
  2011年   1251篇
  2010年   943篇
  2009年   946篇
  2008年   800篇
  2007年   850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通过对东沙窝沙漠区采取提前整地、压沙等方式,选用良种壮苗、蘸泥浆、覆沙、平茬复壮、纯林改混交林等综合技术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普遍提高,小气候环境明显改善:植被区风速比旷野区降低了25.8%~32.6%;灌木固沙林在夏季降低气温10℃左右,降低地温6~10℃,冬季地面最高温度提高2~4℃。  相似文献   
112.
为改善打后筛分工艺,降低投资运行成本,方便维护保养,对比分析了分别以振筛和滚筒为关键筛分设备的两种打后筛分工艺,从工艺设计依据、质量分析、投资运行、维护保养和持续改进等方面阐述了滚筒式打后筛分工艺的特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工序本身不会引起片烟过多的造碎和卷曲,而且在设备投资、维护保养和改进空间等方面,具有振筛式打后筛分工艺所无法比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3.
本研究采用网格计算技术使进销存系统从简单的计算资源集中上升到数据共享层面,并且实现了协作处理和网络节点的高质量的服务,能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间计算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有效破解因计算能力差、数据来源单一或存储资源欠缺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4.
猪流行性腹泻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疫病,主要危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仔猪感染死亡率高达100%,是目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制备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并鉴定其结合活性。作者原核表达并纯化PEDV S1蛋白,将纯化后的PEDV S1重组蛋白免疫双峰驼,第4次免疫后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RNA,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巢式PCR扩增VHH片段,并构建至pCANTAB-5E载体中,电转化至TG1感受态细胞,得到VHH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随后,对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进行救援和3轮富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中筛选针对PEDV S蛋白纳米抗体,通过ELISA验证筛选的纳米抗体的特异性和结合力。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验证纳米抗体与PEDV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PEDV S1蛋白,经4次免疫后,双峰驼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了1∶256 000。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的库容量为2.1×107,阳性率85%;对噬菌体展示文库3轮的淘选富集后,最终筛选出6株氨基酸序列不同的纳米抗体,ELISA结果显示,6株纳米抗体均对PEDV S1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与特异性。随后验证了Nb3能够与PEDV结合,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性。成功筛选到针对PEDV S1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所筛选纳米抗体有望用于PED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为PEDV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5.
试验以"LAMP+微流控"技术为基础,开发饲料动物源性成分检测芯片。针对牛、羊、猪、鸡的16srRNA靶序列,根据LAMP引物设计软件进行4种肉类LAMP引物设计。在LAMP优化试验、芯片优化测试、特异性验证试验和芯片应用测试中,进行最佳引物筛选测试和特异性测试。结果显示,筛选出的4种肉类最佳引物特异性强,最佳反应温度为65℃。芯片特异性验证试验的归一化荧光曲线显示,试验结果准确、特异性稳定。对饲料市场购买的16份样本中检测出的动物源性成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验证,符合率100%。微流控检测芯片的开发与应用为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提供新方法,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6.
本试验以新鲜沙棘果及奶酪为主要原料,探讨了沙棘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首先经护色、打浆、精磨、过滤、调酸、均质等工序,制备澄清均一的沙棘果汁。以样品感官品质和Vc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配方及工艺为:35.00%天然奶酪、18.56%沙棘果汁(料水质量比1∶1)、1.54%复合乳化盐(m柠檬酸钠∶m多聚磷酸钠∶m焦磷酸钠∶m六偏磷酸钠=4∶2∶2∶1)、12.00%黄油、6.00%脱脂乳粉、6.00%白砂糖、0.50%复合稳定剂(m卡拉胶∶m黄原胶=4∶1),其余20.40%为纯净水,乳化温度为84 ℃,乳化时间为11.4 min,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经此工艺制成的成品,感官评分为57.5分(满分60分),Vc含量达16.61 mg/100 g。成品组织结构细腻光滑、色泽橘黄、口感润滑、营养丰富,具有沙棘果的风味,符合《GB25192—2010 再制奶酪》要求。  相似文献   
117.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情况是衡量一个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奶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传统奶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传感器、自动饲喂设备以及挤奶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实现奶牛高效养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阐述了奶业发展前景和数字化关键技术在环境智能监控、奶牛身份识别、健康感知、繁殖监测、精准饲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大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方法,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奶牛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奶牛饲养过程中,泌乳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奶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如何让奶牛充分发挥其泌乳性能一直是奶牛养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述高产奶牛生产特点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奶牛高产养殖技术的要点,为奶牛养殖场(户)正确进行饲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9.
针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利用了固液分离技术,对奶牛场内环境治理,尤其是圈舍内的清粪环节进行减量化改进。从技术角度上优化畜舍内的环境质量,从而弥补国内外现有畜禽养殖业中粪污治理模式中的弱项。本文以天津和润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化奶牛场为试验点,对其产生的粪污进行技术化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粪便经发酵、晾晒后可作为奶牛的卧床垫料而重复利用。污水经稀释匀浆后储存于贮水池,在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后,每天的产污水量下降了22%,粪污总量约下降21%。通过技术改进,固液分离处理后的粪污中,总悬浮颗粒物占比降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降低60%以上,水质得到提升。固液分离技术可为规模化养殖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处理粪污、降低污染物含量的产业化排污模式,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更加安全健康,同时也可以使人民的日常饮食得到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0.
犊牛是牧场发展的后备军,优质的犊牛培育是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之一。因此,科学的犊牛饲养管理措施和合理的犊牛饲养模式对于犊牛培育极其重要。通过对自动化饲喂饲养模式下哺乳犊牛的饲喂技术、管理措施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初乳、饲喂计划、补饲、奶粉及开食料、饲喂标准、饲养环境、管理细节差异、疾病治疗方案等内容,以期对自动化饲喂饲养模式下的牧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