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21篇 |
免费 | 905篇 |
国内免费 | 11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22篇 |
农学 | 1375篇 |
基础科学 | 116篇 |
1924篇 | |
综合类 | 6258篇 |
农作物 | 1374篇 |
水产渔业 | 1430篇 |
畜牧兽医 | 3299篇 |
园艺 | 912篇 |
植物保护 | 6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224篇 |
2022年 | 498篇 |
2021年 | 594篇 |
2020年 | 622篇 |
2019年 | 719篇 |
2018年 | 510篇 |
2017年 | 754篇 |
2016年 | 840篇 |
2015年 | 661篇 |
2014年 | 765篇 |
2013年 | 1032篇 |
2012年 | 1203篇 |
2011年 | 1255篇 |
2010年 | 938篇 |
2009年 | 950篇 |
2008年 | 825篇 |
2007年 | 963篇 |
2006年 | 754篇 |
2005年 | 523篇 |
2004年 | 469篇 |
2003年 | 361篇 |
2002年 | 304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258篇 |
1999年 | 247篇 |
1998年 | 198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115篇 |
1990年 | 98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玉米中的可利用糖含量以确定试验测定的最佳条件,并以此条件为对照测定天然鸽乳中可利用糖含量.玉米及天然鸽乳可利用糖溶液经乙醚去脂,高峰氏糖化酶水解,乙醇提取,饱和乙酸铅脱色后制得.结果表明,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测定量在0.1~0.6 mg/m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6771x 0.0737,相关系数R=0.9987.测定不同的天然鸽乳样品,试验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其可利用糖含量,0~3日龄天然鸽乳为7.45%~7.64%,4~6日龄天然鸽乳为32.08~60.28 %. 相似文献
92.
甘肃河西五种甘草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5种甘草属植物在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药用价值,以栽培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及黄甘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特性及根部甘草酸、甘草苷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栽培的5种甘草属植物学特性差异明显;刺果甘草主茎高、小叶数及地上部分鲜重最高,黄甘草居最低水平;甘草根长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但根部鲜重与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及刺果甘草无显著差异;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均为3年生比2年生显著增加;3年生根中甘草酸含量除刺果甘草含量最低,其他4个种均达到药典标准,而甘草苷含量则只有甘草达到药典标准。综合各农艺性状和活性成分指标,认为在甘肃河西荒漠化地区,甘草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可作为甘草药材的基源植物推广种植,而刺果甘草则可作为河西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物。 相似文献
93.
测定了家蚕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及家蚕秋白、夏芳、长灰A和大造各品种天冬酰胺酶性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血液、消化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活性变化随发育呈现较强的规律性,血液中,4龄第3d、5龄第3d这两种酶均出现峰值,4龄眠前活性较低,消化液中,5龄第3d这两种酶活性均较高,不同品种这两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有差异;各品种血液中酸性核糖核酸酶、天冬酰胺酶性均明显高于相应品种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各品种之间血液、消化液中这两种酶活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4.
黄羽肉种鸡对棉籽粕、菜籽粕、禽副粉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黄羽和爱拔益加肉种鸡在棉籽粕、菜籽粕、禽副粉3种饲料原料氨基酸消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内源校正后 ,黄羽肉鸡对棉籽粕、禽副粉的总真氨基酸消化率高于爱拔益加肉鸡 ,对菜籽粕的总真氨基酸消化率和爱拔益加肉鸡十分接近。就单个饲料原料的总真氨基酸消化率而言 ,黄羽肉鸡对禽副粉的消化率最高 ,其次是菜粕和棉粕 ;爱拔益加肉鸡显示相同的规律 ;虽然爱拔益加肉鸡和黄羽肉鸡在谷氨基、酪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的内源排泄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P<0.01),两种肉鸡在内源总氨基酸排泄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相似文献
95.
96.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大肠蛋白质腐败作用和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57头28日龄断奶仔猪(平均体重约4.5kg),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大肠蛋白质腐败作用和腹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粮CP水平分别与仔猪的CP、未消化CP日摄入量,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挥发性盐基氮(VBN)和氨氮(AN)含量,以及腹泻指数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2)结肠内容物中VBN和AN含量分别与仔猪腹泻指数呈显著(P<0.05)的正相关。(3)饲粮CP水平分别与盲肠内容物中VBN和AN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4)随着饲粮CP水平的升高,仔猪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亦增加。(5)与CP20.4%的全植物蛋白型饲粮和CP19.2%的复合蛋白型饲粮比较,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CP16.5%)可有效地降低仔猪结肠内容物中VBN和AN含量及腹泻指数。试验表明,饲粮CP水平对结肠蛋白质腐败作用可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着饲粮CP水平的升高,结肠内蛋白质腐败、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仔猪腹泻指数均有增加。平衡饲粮氨基酸使CP水平降低可减少结肠内蛋白质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相似文献
97.
共轭亚油酸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轭亚油酸(CLA)是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家族的总称,在这个家族中至少有28个同分异构体,它们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脂肪中.其中含量最多,生物学功能最为广泛的c9t11 CLA,占整个CLA总量的80%~90%.其生物学功能包括抗肿瘤细胞生长、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预防糖尿病等.其次为t1oc12 CLA,占CLA总量的3%~5%,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降低脂肪酸的合成,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与生长等.给反刍动物饲喂具有不同脂肪酸含量特征的油菜籽、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等,或对体内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的活性进行调节,均可提高反刍动物组织中的CLA含量,从而生产出具有促进人体健康的功能性畜产品.未来的研究应该阐明共轭亚油酸中的共轭结构是如何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在其他营养物质中是否也存在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98.
了解牛磺胆酸对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并研究其解热作用机理.分别以细菌内毒素、异体蛋白和2,4-二硝基酚致热大鼠,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ELISA法测定下丘脑组织中肾上腺素E2(PGE2)含量.牛磺胆酸对细菌内毒素和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而对蛋白胨所致的发热体温作用时间较短;给药组下丘脑中的NE、DA、5-HT和PGE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证明牛磺胆酸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影响下丘脑组织中NE、DA、5-HT和PG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
100.
Masahiro MIYABE Azusa GIN Eri ONOZAWA Mana DAIMON Hana YAMADA Hitomi ODA Akihiro MORI Yutaka MOMOTA Daigo AZAKAMI Ichiro YAMAMOTO Mariko MOCHIZUKI Toshinori SAKO Katsutoshi TAMURA Katsumi ISHIOKA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15,77(10):1201-1206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R) 120 is an unsaturated fatty acid recepto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genetic variant
of GPR120, p.Arg270His, is detected more in obese people, and this genetic variation
functionally relates to obesity in humans. Obesity is a common nutritional disorder also
in dogs, but the genetic factors have not ever been identified in dog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anine GPR120 and searched for candidate genetic
variants which may relate to obesity in dogs. Canine GPR120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those
of other species, and seven transmembrane domains and two N-glycosylation sites were
conserved. GPR120 mRNA was expressed in lung, jejunum, ileum, colon, hypothalamus,
hippocampus, spinal cord, bone marrow, dermis and white adipose tissues in dogs, as those
in mice and humans. Genetic variants of GPR120 were explored in client-owned 141 dogs,
resulting in that 5 synonymous and 4 non-synonymous variants were found. The variant
c.595C>A (p.Pro199Thr) was found in 40 dogs, and the gene freque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ogs with higher body condition scores, i.e. 0.320 in BCS4–5 dogs, 0.175 in BCS3
dogs and 0.000 in BCS2 dogs. We conclude that c.595C>A (p.Pro199Thr) is a candidate
variant relating to obesity,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dog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