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261篇
  418篇
综合类   793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目标间的协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进程中粮食安全压力的变换,呈现为一条倒U形曲线。在人口密集型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城市化战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城市化推进中耕地减少而带来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损失,不能大于同期农业技术进步而获得的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应当选择耕地资源损失最小的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用3次均匀有理样条曲线光顺拟合一组平面点列的问题,其中光顺性由曲线的能量积分与扰动量的加权平均来确定.  相似文献   
83.
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群结构是植物种群的重要属性,反映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组配方式和发展趋势;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蒋  相似文献   
84.
为实现对棉盲蝽的科学高效防治,通过棉田定点调查、普查、棉田周边的杂草网捕等方法,研究了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江西转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为害优势种及其迁入、迁出棉田的时间,越冬主要寄主等。结果显示:绿盲蝽为棉花苗床期至蕾期的发生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蕾期至花铃期及吐絮期至收花结束以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多峰多谷型曲线动态发生;花铃期,中黑盲蝽(含苜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棉大田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发生;棉盲蝽混合种群在棉花大田呈一大一小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9月份吐絮期,同时伴有烟盲蝽、赣棉淡盲蝽发生;此时中黑盲蝽、绿盲蝽陆续迁出棉田。棉田周边杂草上除发生上述6种棉盲蝽外,还有异须单突盲蝽、黑肩绿盲蝽、赤须盲蝽发生,其中赣棉淡盲蝽杂草上发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85.
为明确寒地核心种质抗病基因组成,利用日本7个单基因鉴别菌系(P-2b、研53-33、稻72、北1、研54-20、研54-04、稻168)接种鉴定了丽江新团黑谷×龙粳10号、丽江新团黑谷×垦稻10号组合10套F3系统,采用"累积分布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粳10号对P-2b、研53-33、稻72和北1四个菌系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和稻168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垦稻10号对研53-33的抗性基因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龙粳10号、垦稻10号可作为寒地水稻抗稻瘟病的核心种质,为抗病育种者选择亲本提供优质粳稻抗瘟源,并为寒地水稻核心种质库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生产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采用4种饱和曲线方程拟合群落种-面积曲线,对辉河保护区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S=c-ae~(-bA)模型的拟合的相关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比其他三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且准确性高。采用该模型计算的草地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与实际相符;(2)当比例因子P(0P1)取0.6,0.7,0.8时,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分别是391、678、1 084 m~2。样方设置为35 m×35 m大小的正方形时,可以满足包括植物群落总物种数的60%,70%,80%中等精度要求。当比例因子P取0.9时,求得群落最小面积是1 777 m~2(45 m×45 m),可以满足包括植物群落总物种数的90%的高等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7.
使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平台和甘蔗切根刀,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刀具滑切角、削切角、斜切角、切割速度和甘蔗直径对切割力最大值和切割冲量的影响,并找出相对较优的参数组合。研究发现,对切割力最大值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滑切角、甘蔗段直径、削切角、斜切角、切割速度;对切割冲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切割速度、甘蔗段直径、斜切角、滑切角、削切角。为了在保证切割质量的同时使得切割力最大值和切割冲量二者保持最小,需贴根切割且选择因素的组合是:滑切角8°、削切角5°、斜切角8°及切割速度10 m/s。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索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生长状况、生长规律及饲养模式,以86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 3种典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对其初生体质量、1~6月龄的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进行生长曲线模型的建立及拟合,并进行模型选择及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模型的曲线拟合度R2均在0.99以上,其中Gompertz模型拟合出的成熟体质量为39.11 kg,较Logistic模型高16.43%,较Von Bertalanffy模型低10.85%;拐点体质量为14.58 kg,分别较Logistic模型、Von Bertalanffy模型低13.15%、9.60%;拐点日龄为91 d,最大日增质量达495 g,明显高于Logistic模型、Von Bertalanffy模型。通过对3种模型拟合参数进一步对比分析,并结合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实际生长情况,可知G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其羔羊在3月龄时出现生长拐点,日增质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9.
针对传统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惯性大、导致割台振动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菜循环链式切割器。该切割器主要由动弯刀、上定刀、下定刀、动力及传动机构组成,采用渐开线设计动弯刀刃口曲线,中间动弯刀配合上、下定刀实现单向循环双支撑切割。结合自制的切割试验台,开展切割速度、切割高度对切割力和切割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切割力和切割功率随切割速度增大而减小,切割力与切割高度拟合方程为y=–0.058 8x+158.17,切割功率与切割高度的拟合方程为y=–0.085 9 x+308.98;田间切割试验结果表明:切割速度为2 m/s、离地高度400 mm时切割效果好,茎秆切口整齐,无漏割、堵刀、拔秆现象。  相似文献   
90.
 为了解不同磷水平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试验以无性繁殖的雷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0,0.5,5.0,50.0,500.0 mg·L-1)对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通量密度?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AR-ETR)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潜在光化学活性(Fo /Fm)呈逐渐降低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在0~50.0 mg·L-1磷质量浓度范围内逐渐下降。磷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适时最小荧光(Ft)和可变荧光(Fv)均达到最大值,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较大,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相对较低,说明在5.0 mg·L-1磷质量浓度下,雷竹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较强,接近适宜雷竹幼苗生长的磷质量浓度。磷质量浓度过高(50.0和500.0 mg·L-1)均导致雷竹幼苗叶片ETR下降,热耗散增加,光化学效率和光量子产额降低。图1表3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