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8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685篇
林业   340篇
农学   789篇
基础科学   269篇
  799篇
综合类   2088篇
农作物   365篇
水产渔业   636篇
畜牧兽医   1357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62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究小黑杨热激转录因子HSF在应答高温和高盐胁迫时发挥的关键作用.保守结构域和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等对杨树HS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以小黑杨为材料,经过37℃高温胁迫半个月后观察其形态变化;将小黑杨在37℃下分别处理0、12、24、48 h,采用RT-qPCR对小黑杨组织中的PsnHSFs基因...  相似文献   
132.
 稻曲病菌在侵染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效应蛋白来帮助其侵染。本研究鉴定到一个稻曲病菌效应蛋白UvSix1-1,同源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具有Six1蛋白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并与多个病原菌中的Six1蛋白具有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UvSix1-1可以抑制Bax、XEG1和INF1引起的烟草叶片细胞坏死,并且其预测的信号肽区域具有分泌功能,在烟草上瞬时表达UvSix1-1可以促进辣椒疫霉的定殖。对不同稻曲菌株中的序列进行分析,没有发现序列多态性,说明该基因非常保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UvSix1-1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稻曲病菌效应蛋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134.
陈娟  刘普幸 《干旱区研究》2019,36(1):159-168
利用中国绿洲的41个胡杨分布区地面气象站点近57 a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Arc GIS的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Morlet小波功率谱、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中国绿洲胡杨叶黄期的时空特征、区域增暖响应与差异。结果表明:近57 a来,中国绿洲胡杨叶黄起止日均明显推迟、叶黄期呈延长的变化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72 d·(10a)^-1、1.39 d·(10a)^-1(α≥0.05)和0.66 d·(10a)^-1;胡杨叶黄起止日均呈自西南向东北逐渐提前的变化规律,其中,柴达木绿洲推迟趋势最明显,新疆南部绿洲不明显。除新疆北部外,叶黄期呈自南向北逐渐缩短的变化规律,空间差异十分明显;且分别存在2.2 a、3.0 a和5.2~5.6 a的短周期,与大气环流2~4 a和厄尔尼诺2~7 a的周期相吻合;胡杨叶黄起止日及叶黄期分别在2003年、1990年、1961年发生了突变,各绿洲区突变不尽相同;研究区胡杨叶黄起止日与叶黄期分别与前期(6-8月和7-9月)月平均气温、所在月(9-11月)平均气温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0.697和0.715(α≥0.001)。反映了中国绿洲胡杨叶黄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既敏感又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多参数耦合的蓄冷温控箱冷板对流换热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蓄冷温控箱利用低温相变材料储存冷量,通过缓慢释放调节并保持箱内温度,目前仍存在冷量释放速率无法控制、剩余冷量预测难等问题,而蓄冷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直接影响冷量的释放速率。针对以上问题,搭建了蓄冷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测量试验平台,研究不同环境及蓄冷板参数对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探究了蓄冷区进口空气流速、进口空气温度、蓄冷板传热面积以及蓄冷板间距对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二阶预测模型,获得影响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大小较显著的因素及较优的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进口空气温度和蓄冷板传热面积的交互效应最大;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预测模型,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进口空气流速4 m/s,进口空气温度25 ℃,蓄冷板传热面积0.455 m2,蓄冷板间距0.04 m,R2值为0.927 4,变异系数CV为5.78%。回归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大误差为3.58%,平均相对误差为2.69%,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不同条件下的蓄冷板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试验结果为蓄冷温控箱冷量释放速率精准调控及剩余冷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以草本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为供试植物,采用沙培盆栽实验研究其对重金属铅(Pb)的耐性、富集及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博落回能耐受500 mg/L的Pb胁迫而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高于此浓度时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不同组织对Pb的富集能力表现为根>茎>叶,博落回对Pb的富集与转运能力皆随Pb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减弱。Pb胁迫引起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在植物体内累积。低于500 mg/L的Pb促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高于此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且导致膜脂过氧化与生物膜的损伤。Pb主要以迁移活性低的化学形态存在于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浓度升高会导致Pb向迁移毒性强的形态转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高浓度的Pb胁迫会损害细胞壁结构,使Pb进入细胞内部,对细胞造成毒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明,Pb胁迫会提高细胞内-OH、-COOH等基团和有机酸、蛋白质的含量,在低浓度时可与Pb结合,削弱其对博落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7.
138.
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高氨养殖废水中一定比例的硝态氮对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在总氮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以纯铵处理为对照(CK),设置NH+4∶NO-3=3∶1(以N3∶1表示)和NH+4∶NO-3=1∶1(以N1∶1表示)两个处理,研究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培养至第21天,N1∶1处理的相对生物量和相对茎高分别为13.17 g和35.31 cm,显著低于N3∶1(19.59 g,41.78 cm)和CK组(17.82 g, 38.82 cm)(P<0.05)。不同处理下叶片中的氮含量为50.38~58.82 mg/g,显著高于茎中氮含量26.96~35.42 mg/g;但叶片中磷含量5.17~7.38 mg/g显著低于茎中的磷含量8.44~9.88 mg/g(P<0.05)。培养至第21天时,CK、N3∶1、N1∶1处理之间的叶片磷含量(6.76、7.06、7.38 mg/g)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现为N1∶1> N3∶1>CK。N1∶1和N3∶1处理叶片(7.03、6.75 mg/g)和茎中(6.43、5.04 mg/g)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3.58、3.27 mg/g)(P<0.05)。N1∶1处理叶片和茎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N3∶1处理(P<0.05)。研究表明,当处理中添加少量或不添加硝态氮时,有利于绿狐尾藻生长和生物量增加;当处理中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时,植株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吸收磷的能力增强。绿狐尾藻在不同铵硝配比的水体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和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该结果为绿狐尾藻高效净化不同来源的养殖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二株鳗鲡益生菌对欧洲鳗鲡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煜 《福建水产》2006,(4):44-47
由养殖鳗鲡肠道分离、筛选出的益生菌A40209CDC4和A31009NA,添加鳗鲡饲料,细菌浓度达107cfu·g-1,连续投喂30d,测定试验鳗鲡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与未添加细菌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试验组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溶菌酶活力和血清抗体滴度无显著变化,说明筛选菌株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欧洲鳗鲡未产生特异性刺激.  相似文献   
140.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pare the refined oil derived from Sardinella longiceps by a step-wise procedure of degumming, bleaching, and deodorization. The refined sardine oil showed greater susceptibility toward oxidation than the crude oil, but the addition of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of the red seaweeds Hypnea musciformis, Kappaphycus alvarezii, and Jania rubens with great antioxidant potenti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the refined oil. The refined oil supplemented with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these seaweeds indicated more noteworthy oxidative stability indices (≥ 0. 51 h) than α-tocopherol. The induction time was greater for refined oil added with H. musciformis (1.26 h) than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1.04 h) and α-tocopherol (0.4 h). No traces of aromatic (δ 6.7–7.5 ppm), hydroperoxides, and aldehydes (δ 9–10 ppm) in the 1H-NMR spectra of the refined oil supplemented with seaweed extracts at the baseline and after the accelerated storag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aweed extracts were able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oxidation products in the unsaturated system during storage.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seaweeds as natural alternatives to the synthetic antioxidants to prevent the rancidity of the refined fish for use in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