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75篇
  免费   1213篇
  国内免费   1951篇
林业   851篇
农学   1755篇
基础科学   729篇
  7571篇
综合类   9400篇
农作物   1504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912篇
园艺   679篇
植物保护   811篇
  2024年   216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835篇
  2021年   932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973篇
  2018年   742篇
  2017年   1194篇
  2016年   1375篇
  2015年   1059篇
  2014年   1184篇
  2013年   1518篇
  2012年   1860篇
  2011年   1522篇
  2010年   1144篇
  2009年   1124篇
  2008年   998篇
  2007年   1143篇
  2006年   1010篇
  2005年   800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种植密度、肥料及覆膜对辣椒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贵州省正安县的辣椒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以引进品种单身理想52为试验对象,设置辣椒种植密度、肥料品种及地膜覆盖方式的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4 669株/667m~2、施用天宝丰复合肥、覆黑膜的栽培处理能提高辣椒品种单身理想52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鲜椒产量可达1 504.57kg/667m~2。  相似文献   
972.
不同材料包膜氮肥氮素挥发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施用包膜缓/控释肥料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具有缓释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研究不同有机-无机复合包膜氮肥的气态氮损失特征,可为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改性聚乙烯醇分别与无机材料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硫磺进行混合作为包膜材料制备包膜尿素(分别记作Ag、Af、Ac、Ap、As肥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普通尿素为对照(CK),通过测定60 d内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速率,揭示不同膜材料包膜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和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并设计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包膜氮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施肥后土壤氨挥发从培养的第1天开始出现,且不同包膜氮肥的氨挥发速率均在培养的第3-10天达到最大值,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1.132、0.373、0.508、0.696、0.347和 0.304 mg·L-1·d-1,各包膜肥料氨挥发峰值的出现时间迟于普通尿素,说明包膜肥料的包裹层可以有效地阻碍外界水分同其内部的尿素核心相接触,使尿素溶解时间延长,减缓尿素溶出速率。氨挥发速率呈现先快后趋于平稳的趋势。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氨挥发总量分别为104.0、88.2、93.4、95.6、81.9和79.4 mg,Ag、Af、Ac、Ap和As肥料氨挥发总量较普通尿素CK分别降低了15%、10%、8%、21%和23%。包膜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特征与氨挥发相似,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与氨挥发相比明显后移。排放高峰期出现在第6-23天,CK、Ag、Af、Ac、Ap和As肥料的氮氧化物排放速率峰值分别为 0.092、0.033、0.039、0.051、0.027和0.022 mg·L-1·d-1,其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5.8、11.1、12.4、13.2、10.3和8.5 mg,包膜肥处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低于普通尿素处理。各处理氨挥发占氮素气态损失总量的80%-90%。施用包膜肥料的油菜产量与普通尿素(CK)相比均有提高,提高量分别为 47%(Ag)、37%(Af)、31%(Ac)、52 %(Ap)、63%(As)。【结论】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形式,发生在施肥后的前两周。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和硫磺与改性聚乙烯醇制备的包膜肥料对氨气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973.
纳帕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帕海区域土壤有机碳(SOC)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容重的相关关系,为该区域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猪拱地、农田、灌丛和森林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SO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0~50 cm土层深度内,SO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田(26.43 g/kg)、猪拱地(20.95 g/kg)、灌丛(20.16 g/kg)、森林(17.25 g/kg);猪拱地、农田、灌丛和森林均为0~10 cm土层SOC含量最高,是主要的碳储层,分别占0~50 cm土层的37.42%、28.07%、49.81%和30.10%,随土壤深度的加深,SOC含量呈减少趋势;SOC密度与SOC储量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各样地表层SOC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2=0.50,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2=0.60,P0.01)。[结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其SOC含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同,湿地的退化会不同程度地导致SOC流失,表层SOC含量很大程度上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制约。  相似文献   
974.
糖厂滤泥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采用糖厂滤泥经功能菌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广西蔗区糖料蔗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农业种植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广西重要蔗糖生产区(来宾市兴宾区和崇左市大新县)开展以糖厂滤泥为原料、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糖厂滤泥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特征及肥效.[结果]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腐熟速度快,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发酵效果稳定,发酵温度最高达77.2℃,且70.0~77.2℃的维持时间长达12 d;发酵后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分别较传统(自然)发酵提高30.2%和12.3%(绝对值).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对水稻、黄瓜和甘蔗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对应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971.5、76705.5和118780.5 kg/ha,较施等量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7.83%、41.19%和6.91%.施用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高于施用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5.75 g/kg、67 mg/kg、14 mg/kg和69 mg/kg,而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结论]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较传统(自然)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更具优势,具体表现为腐熟速度快、发酵温度高且保持时间长、发酵后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同时具有增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作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5.
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密度和~(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定能力及其稳定性,揭示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选择典型黑土区旱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旱田改稻田前种植历史基本相同,均为大豆),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田改稻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旱田改稻田25年间,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在改种的前3年迅速下降,降幅分别为13.60%—43.27%和10.40%—40.60%,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20—60 cm土层出现累积,但在3—5年期间增加幅度较大,在5—25年期间增加较为缓慢,在改种17—25年期间,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旱田土壤;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改种的3年间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分别降低了26.53%和21.89%,在改种5—25年间0—60 cm土层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均大于旱田土壤,增幅分别为9.87%—21.48%和10.2%—19.3%;旱田改稻田后,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变化密切相关,土壤全氮与有机碳的含量、密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在0—60 cm土层,土壤δ~(13)C值在改种的3年间明显上升,在3—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大于5年的稻田土壤δ~(13)C值均低于旱田土壤,而土壤δ~(15)N值在改种的25年间随改种年限延长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限稻田土壤δ~(15)N值均低于旱田土壤,相同年限土壤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0—40 cm土层土壤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但各土层土壤δ~(15)N值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东北黑土区旱田改稻田大于5年后,稻田土壤具有明显的固碳(氮)能力,稳定性碳(氮)在20—60 cm土层累积;改种稻田年限小于5年,应注重有机碳(氮)的补充,以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水平。  相似文献   
976.
为研究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渭北旱地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苹果树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单施生物炭(B)、单施有机肥(OF)和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B+OF)4个处理。通过3a野外果园定位施肥试验,分层采集0~100cm土层的土样,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施生物炭或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均可显著增加0~40cm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在0~20cm表层土壤中,与CK相比,B、B+OF处理ROC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5%和58%。B+OF、B及OF处理0~20cm土层中,土壤颗粒P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增加0.44、0.24和0.138g·kg~(-1)。B+OF、B及OF处理耕层土壤T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提高60.1%、38%和6.5%。土壤pH由7.49(CK)增至7.89(B)和7.79(B+OF)。各处理的株高、茎粗和1a生枝条长度均显著高于CK,B+OF、B及OF处理的株高分别较CK提高26.4%、19.4%和15.7%,主干直径分别比CK增大49.5%、12.9%和5%。施肥处理均有利于苹果树成花,其中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成花量最高。与CK相比,B+OF、OF和B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3.3%、33.6%和20.4%。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有助于苹果植株生长及产量提高,其中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生物炭与有机肥混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77.
王允青  唐杉  赵娜  胡润  叶北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69-8971
[目的]探明沿江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沼肥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下水稻优质高产氮肥运筹技术。[方法]将不同比例的有机肥(紫云英、沼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并设计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观测各施肥处理对早稻茎蘖动态、生育进程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早稻茎蘖生长,但与有机肥及其种类关系不大,而以氮肥运筹方式影响明显,施用紫云英后氮肥运筹方式为5∶3∶2萌蘖苗最多,氮肥后移水稻灌浆时期增长。施用紫云英或沼肥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与单质化肥氮肥运筹结果一致,基、蘖、穗肥为5∶3∶2产量最高。[结论]早稻施用紫云英情况下,氮肥运筹方式宜采用基、蘖、穗肥比例为5∶3∶2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78.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2,他引:36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刚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在为期3 a秸秆还出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 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 kg·hm-2(高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 kg·hm-2(低L)、9000 kg·hm-2(中M)、13 500kg·hm-2(高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各处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大小为中、高量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提高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重.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在宁南半旱区采用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79.
在山东两年生幼龄茶园中分别施用金正大茶树专用控释肥CRF1(N—P2O5-K2O=25—4-11)、CRF2(N—P2O5-K2O=20—6—14)和普通肥料CCF(尿素+复合肥+碳酸氢铵),其中CCF处理年施入纯氮量为100.8kg/hm2,CRF1处理设置3个水平CRF1—1、CRF1—2和CRF1—3,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80%、50%;CRF2处理设置2个水平CRF2—1、CRF2—2,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5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CRF1—1和CRF2—1在春、夏季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但在秋季,所有处理均表现出营养元素供应不足的现象;(2)、控释肥处理能显著增强茶树光合速率,增加百芽重,同时提高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进一步提高山东绿茶品质;(3)、山东幼龄茶园肥料施用量偏少.席在CR砣-1处坪的基础上继续试验来确定最佳浓肥量.  相似文献   
980.
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筛选能够在高渗透压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将其作为功能微生物发酵生产出生物有机肥,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同化学改良法比较得出,在投入相同的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改良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生物量碳、土壤的呼吸作用和酶活性也有一定增加;玉米长势良好,植株健壮,叶色浓绿,未出现盐碱化症状,增产幅度明显。试验表明,利用生物有机肥进行盐碱地改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