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35篇 |
免费 | 1310篇 |
国内免费 | 27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85篇 |
农学 | 1379篇 |
基础科学 | 4262篇 |
7382篇 | |
综合类 | 11446篇 |
农作物 | 609篇 |
水产渔业 | 415篇 |
畜牧兽医 | 856篇 |
园艺 | 348篇 |
植物保护 | 8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5篇 |
2023年 | 705篇 |
2022年 | 926篇 |
2021年 | 944篇 |
2020年 | 1030篇 |
2019年 | 1050篇 |
2018年 | 752篇 |
2017年 | 1128篇 |
2016年 | 1364篇 |
2015年 | 1111篇 |
2014年 | 1514篇 |
2013年 | 1650篇 |
2012年 | 2292篇 |
2011年 | 2034篇 |
2010年 | 1425篇 |
2009年 | 1385篇 |
2008年 | 1236篇 |
2007年 | 1688篇 |
2006年 | 1324篇 |
2005年 | 1025篇 |
2004年 | 777篇 |
2003年 | 605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315篇 |
2000年 | 287篇 |
1999年 | 218篇 |
1998年 | 180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农田水分在"土壤-作物-大气"连续系统内,通过降水、灌溉、土壤蒸发、作物蒸腾、下渗、地下水补给等形式进行着复杂的交换。本文从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出发,以农田表层为原型,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建立农业干旱两层动态模拟模型,模拟农作物生长期农田水分循环过程及土壤墒情信息,为旱情预警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92.
993.
新时期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江苏省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开展三项创新、坚持四个面向”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94.
在对湘潭市农业产业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调整思路。提出了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发展奶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拓展家庭养殖种类,扩大鹅鸭业向纵深产业发展;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促进小城镇发展;利用生态优势,适当增加特种种植和养殖规模等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农业机械的推广是否能够减少收获损失,本研究基于2016年中国20个省市1 032户农户水稻产后收获损失调研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农业机械的使用对水稻产后收获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水稻的产后收割、脱粒、田间运输和清粮的总损失率为3.92%;2)不同环节的机械减损效果不同。在收获环节使用联合收割机可以降低农户的水稻损失率。在田间运输环节使用机械可以降低水稻的产后收获损失率。在清粮环节使用机械会加大水稻的产后收获损失率;3)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降低联合收获中水稻收获损失率较低的农户损失率,同时也会降低分段收获中水稻收获损失率较高的农户损失率。 相似文献
996.
以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内的1个支沟为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坡向和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碳氮比(C/N)和有机碳氮密度(SOCD、TND)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向对0—20cm土壤SOC和TN含量及0—60cm C/N均有显著影响。SOC、TN含量及C/N分别表现为:半阴坡半阳坡沟头半阴坡半阳坡=沟头及半阳坡半阴坡≥沟头的趋势;(2)植物群落对0—10cm SOC和TN含量及0—20cm C/N均有显著影响。半阴坡分布的3种豆科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紫花苜蓿及白花草木樨间土壤碳氮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禾本科的长芒草群落;半阳坡分布的达乌里胡枝子和紫花苜蓿群落SOC和TN含量相当,均显著高于茵陈蒿群落(菊科)和长芒草群落;沟头的达乌里胡枝子群落SOC、TN显著高于长芒草。豆科草本植物更有利于促进土壤碳氮的积累;(3)坡向主要影响表层0—20cm SOCD和TND,其对60cm剖面SOCD和TND贡献率分别为45%~55%和47%~53%。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表层及整个剖面SOCD和TND均有显著差异。研究支沟内SOCD平均为2.13kg/m2,远低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上述结果对于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碳氮储量的精确评估及植被合理建造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7.
998.
水稻土和湿地土壤有机碳测定的CNS元素分析仪法与湿消化容量法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土壤固碳研究中需要精确的(有机)C计量,而常规的湿氧化法与CNS元素分析仪法测定结果的吻合性足C计量中的问题.国外对旱地土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可以对比,但是否同样对于湿地土壤也适用还不清楚.采用CNS元素分析仪(仪器法)和重铬酸钾外加热湿氧化法(容量法)对20个水稻土样品,26个淡水湿地土壤样品和20个沿海湿地土壤样品进行了总有机C(TOC)的对比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土壤的表土样品还是剖面样品,仪器法测定结果约低于容量法10%以下.两种方法对淡水湿地土壤和水稻土的有机C含量的测定可以对比,但是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对于含氯化物较高的沿海湿地土壤有机C的测定可能不精确.CNS元素分析仪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各种湿地土壤的C计量. 相似文献
999.
长期施肥下褐土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探讨了24年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有机碳(TOC)、有机碳储量(TOCs)、净固碳效率(NCSE)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为评价褐土土壤碳库变化与质量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褐土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9个处理[A组:不施肥处理(N_0P_0、CK);B组:单施无机肥处理(N_1P_1、N_2P_2、N_3P_3和N_4P_4);C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N_2P_1M_1、N_3P_2M_3和N_4P_2M_2);D组: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M_6)]测定土壤TOC与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并计算TOCs、NCSE及CPMI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不同时期施用较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及施用高量有机肥(N_3P_2M_3、N_4P_2M_2和M_6)均可提高TOC和ROOC含量,且随土层深度加深提升作用减弱。TOCs、NCSE与0~20 cm土层TOC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施用高量有机肥(C组、D组)可有效提高TOCs,A组、B组的TOCs均值分别比C组、D组低76.77%与17.36%。长期施肥处理可提高NCSE,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NCSE。NCSE为D组C组A组=B组;D组NCSE为1 152.27 kg·hm~(-2)·a~(-1),是C组的2.51倍,B组的16.20倍。与试验前相比,C组和D组的CPMI无显著变化,且C组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但A组与B组比试验前降低16.38~40.02。与A组(CK)相比,B组中N1P1处理与C、D组处理显著影响CPMI,提高了23.30~45.67。在0~40 cm土层CPMI与RO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PMI可以很好地指示有机碳的变化。可见,施用高量有机肥或者较高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极显著提高褐土土壤TOCs、NCSE和CPMI,即施用高量有机肥或者较高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N_3P_2M_3和N_4P_2M_2)有利于褐土有机碳的固存,可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量,使土壤性质向良性方向发展,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000.
为实现农业机械全田块高效自主作业,提出一种增益系数自适应的Stanley模型路径跟踪算法。以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为输入变量构建隶属度函数,设计模糊推理和解模糊化过程实时确定控制模型增益系数,提高Stanley模型对不同曲率路径的自适应能力。为验证所提算法有效性,以移动小车为平台开展联合收获机回字形全田块自主作业路径跟踪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显著改善Stanley模型路径跟踪精度,直线作业速度2.5m/s、转弯速度1m/s时,直线段和曲线段最大跟踪误差均小于3cm。大初始横向偏差路径跟踪试验表明,模糊Stanley模型较Stanley模型大幅度减小路径跟踪上线距离,满足农业机械全田块高效自动导航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