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6篇
  免费   696篇
  国内免费   1283篇
林业   478篇
农学   1273篇
基础科学   636篇
  3286篇
综合类   6829篇
农作物   1253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443篇
园艺   561篇
植物保护   399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680篇
  2016年   824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1066篇
  2011年   950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01.
SYJ-2型液肥变量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量施肥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农业生产要求设计了与轮式拖拉机配套的SYJ-2型三点悬挂式液肥变量施肥机。以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以电磁比例调节阀为执行部件,设计编写了液肥变量控制系统以及与硬件配套的上位机软件,用于采集数据与发送命令;关键部件内腔式旋转扎穴机构采用5个全等椭圆齿轮传动,液肥在内腔流动,在减少外部连接软管的同时,防止了管路缠绕;液肥分配器的功能是适时开启和关闭,实现液肥的不连续射出,进而完成穴施作业;同时对内腔式旋转扎穴机构和液肥分配器进行了结构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为地表12~15 cm,施肥精度为99.1%,满足液态变量施肥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家畜排泄物综合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广大农村家畜排泄物常规处理存在的利弊进行了调查研究,最终揭示出厌氧发酵制沼气、好氧发酵制复混肥的一套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家畜粪便处理的科学、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应用非线性优化理论 ,并基于 Philip入渗方程和其它边界约束条件 ,建立了引水补源区优化运行数学模型。模型目标是确定在补源区自然物理条件、地下水流运动、入渗以及连续方程等约束下 ,使得入渗量最大的运行准则 ,应用非线性优化规划法对模型求解 ,得到了满意效果。以黄河下游陈垓引黄灌区 1 993年 3月对灌区下游补源区一个单周期引水补源过程为例 ,计算了一次引黄最大优化入渗补源量 ,本方法对开辟学术研究新思路 ,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U形混凝土衬砌渠道断面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明渠衬砌U形断面渠道设计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以总费用(或投资)最小为目标,建立了U形渠道断面优化设计模型,采用比例系数法,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简化,用PC—1500计算机求解了衬砌U形断面渠道在工程费用较小时的断面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5.
辛舟  杨志儒 《排灌机械》2007,25(3):31-33,63
碟式分离机的转鼓是一个复杂的锥体,按照传统算法进行其强度计算,得到的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质量富余,从而影响到分离机的综合经济指标.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有限元应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转鼓的总质量为目标函数,以其部分结构参数为优化参数,建立了转鼓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为多维约束优化问题,选取了惩罚函数内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了算法流程图.对实际转鼓的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强度、刚度的前提下,可使分离机的转鼓质量减小24.2%,可提高机械效率,延长转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论述了三种肥料结构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磷钾养分状况的影响。土壤中的生物学有效性氮、氨基酸态氮、氨基酸、速效磷和活性有机磷的含量变化趋势是,以作物残体+灶灰+猪粪+化肥处理>作物残体+灶灰+化肥处理>绿肥+化肥处理。在各处理中,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变化不大,但采取秸杆、灶灰、菜籽饼和猪粪还田的措施,在节约化学钾肥提高作物产量中起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林敏灵 《茶叶通讯》2006,33(2):31-32
采用RH植物液肥800倍进行苗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茎粗、株高等性状有显著作用,茶苗生长较为健壮。  相似文献   
108.
氮磷钾底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依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影响的规律.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为负效应,降低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钾肥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负效应,其降低幅度随钾的增加而提高.施尿素量为1.93~4.70g/盆,施重过磷酸钙量为8.13~20.59g/盆,施硫酸钾量为1.27~3.37g/盆,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蛋白质含量高于43.5%.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氮肥减量增效潜力,构建适宜的作物养分管理体系,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并配施不同肥料对麦玉复种体系作物生长状况、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作物产量以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氮(225 kg·hm-2,N100);减氮20%(180 kg·hm-2 ,N80);减氮配施生物炭(18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N80+BC);减氮配施缓释肥(180 kg·hm-2,尿素∶缓释肥=1∶1,N80+S);减氮配施微生物菌肥(180 kg·hm-2,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 ,N80+BF)。结果表明:减氮及其配施不同肥料对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后株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N80+BF促进了夏玉米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N80+BC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且较N8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3%和20.1%;减氮下三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夏玉米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且以N80+BC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43.3%和29.0%,较N80分别显著提高45.8%和8.3% ;N80+BC和N80+BF还能显著提高夏玉米氮肥表观表观回收率,二者较N100显著增加18.1%和10.7% ,较N80处理显著增加26.9%和19.0%。与N80相比,N80+BF有效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分蘖数、茎蘖成穗率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产量,增幅分别为13.7%和16.2%。减氮下3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其中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N80+BF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了31.2%和28.4%,较N80分别显著提高了33.7%和16.2%,氮素利用率在N80+S处理表现最佳。综上所述,减氮及其配施处理中,180 kg·hm-2配施生物炭(22 500 kg·hm-2)和180 kg·hm-2配施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更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氮素积累与分配,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实现关中地区麦玉复种体系氮肥管理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110.
油研9号氮、钾、硼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油研9号进行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比例、钾肥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的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以基肥:苗肥:薹肥为3:4:3时产量最高,与5:3:2和6:2:2 的施用比例达显著性差异;与4:3:3的施用比例差异不显著。不同钾肥施用量以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产量最高,底施氯化钾均与不施氯化钾达极显著性差异,但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比底施氯化钾7.5 kg/667m2增产不显著。不同硼肥的施用方式,以薹施硼肥1 kg/667m2产量最高,薹施(1kg/667m2)、底施(1 kg/667m2)、花喷(100g/667m2)硼肥分别比不施硼肥增产 31.5%、22.8%、5.5%,施用硼肥与不施硼肥均达显著性差异,薹施和底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花喷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