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2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690篇
林业   747篇
农学   563篇
基础科学   140篇
  2972篇
综合类   3281篇
农作物   477篇
水产渔业   355篇
畜牧兽医   1306篇
园艺   280篇
植物保护   29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其苏氨酸需要量。【方法】试验选用22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1 600只,根据体重相同的原则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肉鸡(公母各半)。采用玉米-花生粕型基础饲粮,5个处理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饲粮,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2只鸡屠宰采样,测定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公鸡、母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对于母鸡,0.88%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对于公鸡,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与黄羽肉公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公、母鸡料重比呈显著的二次线性相关(P<0.05);根据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1%和0.83%;根据料重比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母鸡和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3%和0.86%。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黄羽肉公鸡全净膛率和腹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0.81%苏氨酸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0.60%和0.74%苏氨酸组,0.88%苏氨酸组腹脂率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母鸡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其中0.60%苏氨酸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0.81%苏氨酸组,0.81%和0.88%苏氨酸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0.60%苏氨酸组(P<0.05);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胰岛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60%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苏氨酸组(P<0.05);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适量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22~42日龄黄羽肉母鸡饲粮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3%,黄羽肉公鸡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1%。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对育成期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12头7月龄雄性梅花鹿仔鹿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额外添加1.25(Ⅱ组)、2.50(Ⅲ组)和5.00 g·kg-1(Ⅳ组)过瘤胃半胱氨酸(有效成分51.70%)的试验饲粮。试验预饲期15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Ⅲ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Ⅲ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各组粗蛋白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Ⅲ组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Ⅰ组相比,添加过瘤胃半胱氨酸Ⅱ组和Ⅲ组甘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半胱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  相似文献   
73.
74.
对塔里木海岛棉生育全程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表明:(1)塔河种业高产海岛棉田土壤养分比塔河滩地高出6.58%~37.42%,特别是全钾、速效钾比塔河滩地高出29.02%~37.42%。(2)微生物数量变化呈现如下变化趋势:细菌类群在夏季有生长高峰,秋季略有回升;真菌在春季存在生长高峰,夏季处于低谷,秋季生物活性开始回升;放线菌生长高峰位于夏季,春秋季处于低谷。在土壤微生物区系构成中,细菌占据绝对优势,暗示土壤养分的转化主要靠细菌完成。(3)塔河种业高产海岛棉田土壤酶中的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75.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无土栽培以其优质、高产、高品质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关注.介绍了国内外无土栽培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无土栽培的栽培方式、自动化程度、营养液的调控和管理技术,并分析了国内无土栽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徐华  马明建 《农机化研究》2007,(10):168-170
将步长加速法与混沌优化方法结合,解决了混沌优化方法收敛速度慢和步长加速法只适合于局部寻优的缺陷.为此,介绍了无糖组培营养液循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构成,并采用混沌-步长加速法针对无糖组培营养液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参数寻优,以实现营养液的自动调配.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搜索效率高,所得参数较好地满足了系统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7.
计算机视觉描述缺素番茄叶片颜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代替人眼对番茄缺素进行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对缺素番茄叶片彩色图像的分析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中的颜色分析方法,分析缺N和正常叶片的特征量随着缺素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用G体均值、H色调均值来定量描述缺N叶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视觉能定量描述缺N叶片颜色随缺素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78.
79.
对球茎草芦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球茎草芦的蛋白质、灰分含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后呈线性下降(P<0.05),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随生育时期的推后呈线性上升(P<0.05),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与生育期无明显相关,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年限的推后逐渐下降,而磷、钙含量则以4年生最高;1~4年生分蘖期至抽穗期粗蛋白含量在13.42%~16.96%,而粗纤维含量在21.03%~32.88%,是西南地区优质地方牧草品种,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以8个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米良1号’、‘徐香’、‘金香’、‘哑特’、‘翠香’、‘农大金猕’、‘金魁’)为试材,连续两年分析猕猴桃叶片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等10种元素含量的生长期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海沃德’叶片氮、磷含量较高,钙、镁含量较低;‘米良1号’叶片氮、钙含量较高;‘翠香’叶片钙含量较高,氮、磷、钾含量较低;‘农大金猕’和‘金魁’叶片氮、钾均较低。猕猴桃叶片氮、磷、钾含量从坐果期至果实快速膨大期不断下降,之后在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充实成熟期氮持续下降,钾维持稳定,磷则有所回升;叶片钙、镁、铁、锰、锌、硼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推进而呈升高趋势,但不同元素初始升高和后期稳定的时间点略有差别。叶片氮、磷与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钙、镁、铁、锌、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钙、镁、铁、锰、铜、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之间多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生产上不同猕猴桃品种的科学施肥和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