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57篇
  免费   1141篇
  国内免费   2154篇
林业   814篇
农学   1672篇
基础科学   655篇
  6602篇
综合类   7141篇
农作物   1117篇
水产渔业   663篇
畜牧兽医   1514篇
园艺   269篇
植物保护   1105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44篇
  2022年   827篇
  2021年   868篇
  2020年   910篇
  2019年   968篇
  2018年   818篇
  2017年   1104篇
  2016年   1251篇
  2015年   999篇
  2014年   1060篇
  2013年   1575篇
  2012年   1580篇
  2011年   1298篇
  2010年   1013篇
  2009年   946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838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低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颗粒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山茶园土壤氮素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对提高茶园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及茶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蒙顶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0/(C0+C)分别为35·5%和28·5%,自相关距离分别达到了843和1149m,结构性因子是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二者的空间变异方向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在东南方向有明显的空间变异,在东北方向的变异较小。②Kriging插值分析说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均在东北至西南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在垂直方向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③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0·0001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001~0·0005mm粒径土壤颗粒相关不显著,与0·0005~0·01mm粒径土壤颗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氮、钾、硅肥对水稻苗生长和抗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稻瘟病菌人工接种法,研究了氮、钾、硅肥5个不同用量对3个不同抗瘟水平的水稻品种幼苗生长及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的对照相比,增施氮、钾肥能明显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加叶长和叶宽。氮肥用量与水稻品种特优627(R)、D奇宝优527(MR)和汕优63(MS)苗瘟病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钾肥和硅肥用量与品种汕优63苗瘟病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个水稻品种的叶宽与苗瘟病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增施氮肥有利于苗瘟的发生,而增施钾肥和硅肥能提高中感品种的抗瘟性。  相似文献   
993.
在四川稻-油轮作制的免耕条件下,川香优9838不同生育期吸收养分的总量差异较大。氮(N)在整个生育期以拔节期的吸收量为最高;其次是成熟期,第三是分蘖期;对磷的吸收从苗期至成熟期表现为小幅持续升高;对钾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拔节期到抽穗期,占了全生育期吸收量的73.4%。在土壤养分管理上,川香优9838的氮肥施用宜早,主要在拔节期前。如果水稻在抽穗后土壤供氮不足,应考虑追施粒肥以保证高产优质。磷肥宜作底肥施用。如遇保肥能力很差的沙质土壤或对磷固定能力很强的强酸性/强碱性的土壤,在磷肥施用上则需要分次施用,保证中后期的磷素供应。钾肥的施用应主要在前中期。如遇土壤质地较轻,也可在抽穗期补施少量K肥。免耕栽培川香优9838产量为11t/hm^2时的最适施氮量为165kg左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强筋小麦豫麦34和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 设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并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在小麦开花后定期取样,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籽粒中IAA、GA3、ABA和ZR含量。【结果】酰胺态氮处理下,豫麦34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ABA,GA3含量较高,灌浆速率较早达到高峰,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相比,粒重分别增加9.16%和5.74%。铵态氮处理下,豫麦50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GA3含量高;籽粒灌浆后期,IAA含量仍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且下降较为平缓,与酰胺态氮和硝态氮相比,粒重分别增加3.88%和11.52%。【结论】氮素形态对两个品种的影响不同,酰胺态氮有利于调节豫麦34内源激素水平,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而铵态氮对豫麦50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95.
新鲜烟叶不同处理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K326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杀青与液氮研磨两种处理后烟叶4种质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虽然液氮研磨与新鲜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与杀青相比,液氮研磨烟叶更接近新鲜烟叶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可见对于新鲜烟叶质体色素含童的测定,液氮研磨要比杀青处理结果更接近真实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半旱地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了补灌、覆草和垄沟等栽培模式及0,120,240 kg/hm2施氮水平,对冬小麦连续2年(2004和2005年)不同生长期各部位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在补灌模式下,2004和2005年成熟期冬小麦叶片和茎秆的氮素累积量较其他模式低,氮素分配率也较低,而籽粒的氮素分配率较高;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各生长时期冬小麦叶片、茎秆、颖壳和穗轴以及籽粒的氮素累积量,当氮肥施用量由120增加到240 kg/hm2时,除籽粒外,成熟期冬小麦叶片、茎秆、颖壳和穗轴的氮素残留量均随之明显增加。与不同栽培模式相比,施用氮肥对冬小麦不同器官中氮素分配的影响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呈降低趋势。在不同栽培模式中,连续2年补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生理效率均较高,而其他栽培模式下这3个指标年际间的变化较大。【结论】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各生长时期不同器官的氮素累积量,但对氮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与施用氮肥相比,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氮素的累积、分布无明显影响;冬季补灌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氮素效率。  相似文献   
997.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两系杂交籼稻皖稻15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栽插密度对皖稻153的产量有着显著影响;225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此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不施氮处理的极显著增产;栽插密度以22.5×104 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0.0×104 hm2,以下依次为15.0×104 hm2、37.5×104 hm2和7.5×104 hm2.(2)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3)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足量的群体颖花量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是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皖稻153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栽插密度为22.5×104 hm2.  相似文献   
998.
以黄河包头段干、支流的6个站位0~20cm柱状沉积物为例,计算了分层位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并对其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和K riging插值重建,以此揭示研究尺度上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层位都发生了轻微和轻微以上生态风险,排污支流站位F的风险达到中等乃至强;各站位间重金属垂向潜在生态风险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变异;其中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占主导地位,表明各站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整体的垂向空间分布结构性相对较强;空间变异比与相关尺度的对应揭示出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越高,则空间自相关尺度越小;阐明了潜在风险空间分异现实存在性和进行分层计算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9.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肥力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湘阴县稻田为例,探讨了23年来典型湖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的9个代表性稻田土壤,与1980年比较,2003年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6%和2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8%和5.6%,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67.2%和23.2%,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保持基本稳定.研究的稻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 8*,n=18),而土壤有效氮与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842 6**,n=18).该区稻田氮和钾投入量基本适宜,但磷素投入量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造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我国内蒙古磴口地区的甘草、紫花苜蓿、樟子松、苦豆、刺槐、紫穗槐、沙棘等盐碱地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固氮微生物10株,从中筛选出3株固氮芽孢杆菌.经鉴定,1株(96-10)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株(96-02;96-05)为蜂房芽孢杆菌(Baeillus alve).以草炭为载体制备成微生物菌剂,分别在内蒙古磴口地区和陕西榆林试验区,对10种树种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获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