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59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9篇
  75篇
综合类   523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钝顶螺旋藻进行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分离筛选,获得一直线形变异藻株(Sp-L)。长期观察培养发现,分纯得到的直线形藻株能保持稳定遗传。对其形态、生长曲线、产量、上浮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常见金属元素(Fe、Mn、Cu、Zn、Ca、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直线形变异藻株具有藻丝体长、蛋白质和常见金属元素含量与正常螺旋藻接近及易于采收等特点,为研究直线形螺旋藻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自然观指导.本文挖掘整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中的自然观,明确了景颇族朴素自然观表征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这对把握滇西景颇族维系生态平衡的民族传统,合理利用地方性知识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现实意义,也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指出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共存是当今生态发展文明时代的奋斗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美丽中国,就要围绕这些方面的要求来进行。简要地探讨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东巴文承载了纳西族古老的美学传统,其文化精神契合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纳西先民以“林泉之心”直接观照自然,继而创造出具有和造化自然一样性质的审美意象,亦即所谓的“同自然之妙有”;同时把任自然的生活形态与精神境界都铸化在这种文字之中,体现了纳西东巴文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取法自然正是东巴文以主体之心体悟自然生命的结果,也是其最重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5.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总结了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与文体文化。蒙古族牧民乌琦大皮极为适应高原日温差大的自然环境,耐贮藏富营养的肉、奶、面食品和蒙古包最适合游牧生活方式。总之,蒙古族牧民的衣、食、住、行都与环境相适应。蒙古族牧民能歌善舞,创造了称为"草原文化三宝"的长调、马头琴、呼麦。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第1个文化遗产日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格斯尔、乌力格尔、安代舞、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祭敖包、那达慕等17项。蒙古族的竞技体育活动包括骑马、摔跤、射箭、赛跑、游泳、抛套索"等,这些活动也与狩猎、游牧活动密切相关。蒙古族牧民创造的鹿棋、蒙古象棋、嘎拉哈、古尔等游戏丰富了中华牧业文化遗产宝库。  相似文献   
56.
浅论茶席插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艳  徐仲溪 《茶叶通讯》2014,41(3):40-44
传统茶席插花艺术受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以及园艺、美学、诗、绘画、书法、音乐、文学等艺术的滋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本文从茶席与插花、茶席插花的内涵及茶席插花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索茶席插花艺术,为泡茶、品饮增添韵味。  相似文献   
57.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的调整,原有工业用地性质变更的地块越来越多,因土壤污染原因造成规划项目选址矛盾的问题日渐显现。为避免招拍挂取得的土地无法直接开发利用,防止矛盾纠纷及经济损失,维护各方权益,应在土地出让前进行土壤环境影响预评价。该文在分析城市工业用地土壤污染成因的基础上,选择南京某关停企业原址用地,对其土壤进行采样与污染因子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地块再次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说明土地出让前进行土壤环境预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随着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也不断加快。本文通过阐述“近自然林业”的含义、经营方法和“近自然林业”森林经营理念,并对森林公园经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可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9.
对宁夏南华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适度景点、景区的开发与利用,从整合、挖掘现有生态资源的角度进行规划研究。通过旅游资源评价,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分析,进行旅游发展前景预测、客源和市场分析,规划出"四圈一带"旅游空间格局,并进行旅游效益分析,以期为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持续性提供规划样本。  相似文献   
60.
广西大容山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大容山自然保护区是珠江和南流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森林类型简单、水源涵养能力较低、管理机构不完善,对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