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20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为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以白果壳为植物模板、羟基磷灰石(HAP)为改性材料,制备了白果壳遗态HAP/C复合材料(PBGC-HAP/C-G),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等对其去除水中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PBGC-HAP/C-G是一种大孔材料,孔径主要介于35~200 μm之间。在溶液pH=5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氨氮的去除;粒径大小不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在氨氮初始浓度为20、50、100 mg·L-1时,拟合计算得到的理论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45、1.10、2.15 mg·g-1,与实验测定值0.46、1.15、2.18 mg·g-1相近,可见PBGC-HAP/C-G可用作去除氨氮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32.
采用给小鼠颈后皮下注射D 半乳糖水溶液,同时灌胃不同浓度的纳米硒混悬液,10d后测定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D 半乳糖可使小鼠血浆LPO含量显著升高(P<0 05),GSH 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 05);给予纳米硒后血浆中LPO含量显著降低(P<0 05),而SOD和GSH PX活性显著升高(P<0 05).说明D 半乳糖可导致小鼠氧化损伤,纳米硒可通过提高GSH PX和SOD的活性保护D 半乳糖所致小鼠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3.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尺寸效应和优异的光电性质,已在传感分析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传感分析技术的性能。近年来,智慧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传感技术的灵敏度、稳定性和检测通量等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本综述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纳米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包括碳基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重点论述了基于纳米材料的化学传感、生物传感、电化学传感和光谱传感等常用传感分析技术和器件,以及纳米传感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尤其在克伦特罗和三聚氰胺等危害物,甲硝唑、二噁英类化合物,违禁添加物,真菌毒素,锌、镉、铅等目标物,丙烯酰胺、呋喃类、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修饰技术扔需要进一步提升,多目标、高通量纳米传感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广受关注,在线传感分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控方面有迫切需求需要快速、实时、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34.
为研制一种高效、快捷、灵敏的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检测试剂盒,本研究根据FAdV-4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及探针,并在下游引物标记FITC,探针标记Biotin,应用纳米PCR技术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LFD),优化反应及杂交条件后建立了检测FAdV-4的纳米PCR-LFD方法,并组装了FAdV-4纳米PCR检测试剂盒。同时对试剂盒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批内批间可重复性、稳定性、保存期评估等试验及临床样品检测。特异性试验表明,此试剂盒能够特异性检测出FAdV-4,而对于禽的其他主要病毒性及细菌性病原如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马立克病病毒(MDV)、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鸭瘟病毒(DPV)、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H9亚型(AIV(H9))、禽呼肠孤病毒(ARV)、FAdV标准株(FAdV-1、FAdV-2、FAdV-8a、FAdV-8b和FAdV-11)、鸡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鸡白痢沙门氏菌(SP)、鸡毒支原体(MG)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此试剂盒的敏感性比常规PCR方法敏感10倍,最低核酸拷贝数检出量可以达到56.0拷贝/μL。试剂盒的批内、批间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稳定性试验结果说明试剂盒至少可以耐受20次的反复冻融,依然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保存期试验证实,试剂盒在4 ℃条件下至少可以保存3个月,在-20 ℃条件下至少可保存12个月。此试剂盒实现了对FAdV-4检测结果的可视化,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对天津及周边地区临床送检的117份样品检测结果显示,FAdV-4阳性率为17.95%(21/117)。本试验研制的试剂盒可用于FAdV-4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养禽场FAdV-4感染的早期检测与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为了针对性地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台州主要猕猴桃种植果园分离到1株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ae,Psa)。用生物型(biovar)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试验分离到的Psa菌株是biovar 3型。通过抑菌圈大小比较,对23种农用杀菌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农用杀菌剂对Psa菌株的抑菌效果相差很大,且以四环素、乙蒜素和丁子香酚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15 mm)。此外,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时间-杀菌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Psa菌株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的MIC值为50 μg·mL-1,且杀菌效果随纳米氧化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6.
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肝脏免疫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负载纳米氧化锌(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肝脏免疫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10头21日龄体重相近[(6.30±0.51)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组,基础饲粮+100mg/kg50%喹乙醇+150mg/kg15%金霉素+50mg/kg10%硫酸黏菌素)、氧化锌组(ZO组,基础饲粮+3000mg/kg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组(NZO组,基础饲粮+800mg/kg纳米氧化锌)、低凹土纳米氧化锌组(LA-ZO组,基础饲粮+700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中凹土纳米氧化锌组(MA-ZO组,基础饲粮+1000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和高凹土纳米氧化锌组(HA-ZO组,基础饲粮+1300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结果表明:1)LA-ZO组仔猪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ZO、MA-ZO和CON组(P<0.05),相比CON和NZO组,LA-ZO和MA-ZO组仔猪肝脏中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提高(P<0.05),HA-ZO组仔猪肝脏中细胞因子含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2)NZO和LA-ZO组仔猪肝脏中TNF-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HA-ZO仔猪肝脏中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3)LA-ZO和MA-ZO组仔猪肝脏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CON和ANT组(P<0.05),LA-ZO和NZO组仔猪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CON、ANT和ZO组(P<0.05),HA-ZO组仔猪肝脏中脂代谢相关产物含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4)LA-ZO、ANT和MA-ZO组仔猪肝脏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显著低于CON、ZO和NZO组(P<0.05),且LA-ZO组仔猪肝脏激素敏感脂肪酶表达量显著高于CON、ANT和ZO组(P<0.05);HA-ZO组仔猪肝脏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相比对照组,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仔猪肝脏免疫功能和脂代谢,且以700mg/kg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7.
采用超声波法将5种纳米耐磨材料分散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树脂),制备浸渍装饰纸层压板;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改性的MF树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散4次最合适;MF树脂最低耐磨转数为1600转,最高耐磨转数为2500转;耐磨材料的加入使得MF树脂的粘度、接触角增大,耐磨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饲粮中添加纳米铜、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育雏阶段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肉鸡生产中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 200只1日龄清远麻鸡母鸡分成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3个处理组(NC、GLS及SI)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500 mg/kg纳米铜、600 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 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期30天。试验结束后,采集试验鸡血浆、空肠黏膜样品,测定血液抗氧化相关生化指标及肠道免疫因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饲粮添加纳米铜、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清远麻鸡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灵芝孢子粉显著提高了30日龄清远麻鸡的胸腺比例(P<0.05)。③纳米铜显著提高了清远麻鸡的空肠绒毛隐窝比(P<0.05)。④纳米铜、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均显著增加了清远麻鸡血浆和空肠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纳米铜显著增加了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P<0.05)、降低了空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血浆与空肠MDA含量(P<0.05)。⑤纳米铜组清远麻鸡空肠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灵芝孢子粉组清远麻鸡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肠中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纳米铜、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清远麻鸡肉仔鸡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均可改善抗氧化性能指标;纳米铜可提高空肠绒毛隐窝比,纳米铜与灵芝孢子粉可调节免疫因子分泌。其中纳米铜对抗氧化性能的调节作用最优,灵芝孢子粉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39.
以‘XR4347’品种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步入式气候室内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种叶面喷施剂型和3个灌溉水平,剂型为市售三十烷醇微乳剂(TRIA,T1)、水滑石负载三十烷醇纳米制剂(TRIA-LDH,T2)和助剂条件对照(T3);灌溉水平分别设置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90%(充分灌溉,W1)、60%(中度水分胁迫,W2)和40%(重度水分胁迫,W3)。结果表明:(1)在相同水分处理下,喷施TRIA和TRIA-LDH对小麦叶片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中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和TRIA-LDH的小麦地上部干质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69.9%和32.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2.2%和16.4%;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耗水量比喷施TRIA显著降低24.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因此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3.6%。(2)中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喷施TRIA处理显著增加2倍,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叶片SOD活性比喷施TRIA处理显著增加1倍,表明喷施TRIA-LDH比喷施TRIA对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更好。(3)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与TRIA的小麦叶片ABA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21.8%和30.9%,表明重度水分胁迫下外源施用三十烷醇可通过降低叶片ABA含量有效缓解水分胁迫对于植株生长的抑制。(4)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的小麦叶片保卫细胞Ca2+大量外流,而喷施TRIA-LDH的叶片保卫细胞Ca2+内流,可见植物对TRIA-LDH的吸收利用效果更好。在水分胁迫下,三十烷醇纳米制剂增强了植株的抗旱能力,提高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水滑石纳米载体可用于负载三十烷醇,实现三十烷醇对植物高效、可持续的调控。  相似文献   
4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ood/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th montmorillonite (MMT) organically modified as organophilic MMT (OMMT) and water-soluble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PF) as intermediate,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wood/MMT nanocomposites (WMNC) were prepared via nano intercalation compounding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and FTIR.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eparation of OMMT is very successful; 2) the self-made PF can effectively intercalate into MMT to increase markably its gallery distance and even exfoliate its nano silicate laminae; 3) the XRD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ome exfoliated MMT enters the non-crystallized region of microfibrils in wood cell walls and the crystallinity degree of wood in WMNC decreases; 4) the SEM graphs show that multiform MMT exists in WMNC. Some grains block in wood cell lumen, some layers adhere to the wood surface of the inner cell wall and some exfoliated nanolaminae even insert into wood cell walls; and 5) the FTI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MMT and wood in WMNC perhaps interact via certain chemical bo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