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5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林业   795篇
农学   799篇
基础科学   424篇
  5394篇
综合类   4813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323篇
畜牧兽医   732篇
园艺   280篇
植物保护   577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727篇
  2016年   808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1027篇
  2012年   1179篇
  2011年   894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纯度茶氨酸分离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星海  周晓红  王岳飞 《茶叶》2006,32(4):206-209
本文研究一种从提取茶多酚后的残留液中提纯茶氨酸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ZTC—型天然澄清剂对茶多酚生产废液絮凝处理,随后应用一种特制的弱极性大孔树脂(JAD-1000)对处理液进行初步分离,制备含量在50%以上的茶氨酸粗品,再通过C18层析柱,按照正交实验技术筛选的分离纯化工艺参数,对茶氨酸粗品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茶氨酸;结果表明用pH值3.0的水按照60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收集11.4min-13.5min段的洗脱馏份,浓缩冻干,检测知茶氨酸的回收率为78.4%,茶氨酸含量达98.2%。  相似文献   
102.
Observable differences in particle size, smoothness and compaction between cap site (slope 2·8 per cent) and batter site (slope 20·7 per cent) surfaces on the waste rock dump at Ranger Uranium Mine were quantified in terms of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parameter values. Cap site surface material had a Km (erodibility corrected for sediment density) of 0·030 and batter site surface material had a Km of 0·0056. Using these Km values (derived from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slope length and steepness (LS) factors of 0·36 for the cap site and 3·66 for the batter site, and a cover (C) factor of 0·45 for the cap site and 0·16 for the batter site, the RUSLE predicts an erosion rate from the cap site that is 1·9 times greater than erosion from the much steeper batter site. The RUSLE indicates that the finer particle size and blocky soil structure of the cap site (D50 = 0·91 mm) compared with the looser granular structure of the batter site (D50 = 1·74 mm) strongly influence erosion. The predictions are similar to observed soil losses from erosion plots on these sites under rainfall simulation events, for which the measured erosion rate from the cap site was approximately twice that from the batter site. For the RUSLE to predict the observed erosion rates, the support practice (P) factor for the cap site would have to be approximately 30 per cent greater than the P factor for the batter site. The higher cap site P factor probably results from smoothing and compaction caused by vehicle movement across the surface. Compaction is considered to have greatly reduced infiltration capacity, thus increasing the erodibility of the cap site. Vehicles probably also crushed the surface material at the cap site, creating the observed finer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urther increasing the erodibility. Compaction, through its effects on erodibility (Km) and surface roughness (P), is concluded to be the major cause of higher erosion from the cap site, even though the slope steepness is 10 times less. Parameterisation of the RUSLE quantif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ites and explains the unexpected erosion rates observed.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careful management of rehabilitated sites to avoid increases in erosion which may arise from compaction by machinery.  相似文献   
103.
有机肥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有机肥(667m2用清粪水1000~2000kg)作高粱移栽底肥,在高粱拔节期和孕穗期限量追肥(667m2用尿素8~32kg)。结果表明:不施化肥,只施有机肥1000kg/667m2的高粱产量最低(285.51kg/667m2);施有机肥2000kg/667m2、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追施尿素8kg/667m2的高粱产量最高(435.24kg/667m2);施有机肥1500~2000kg/667m2、追尿素12~20kg的高粱产量达398.58~435.24kg。经品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分析,符合高粱卫生安全指标要求,说明施肥对高粱籽粒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根据茅台酒有机原料基地旱耕地存在的土壤干旱、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土壤瘠薄等问题,分析了发展有机农业的潜力,提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强化固土蓄水综合技术,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农耕农艺保持型生态农业,广辟有机肥源,促进地力增加,提高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等持续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5.
烟草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种植的烟草主要用作卷烟原料,但烟草栽培上的副产物以及卷烟工业中的废次物占其生物学产量一半以上,如何合理综合利用烟草关系到我国烟草农业以及卷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烟草各个部位、卷烟工业废次物以及转基因烟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烟草综合利用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并对烟草的综合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6.
摘要:【目的】苹果树修剪掉的枝条是果园最常见的废弃物,探究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用直接还田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提高果园废弃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以14年生乔砧红富士果树为对象,将冬季修剪无病虫害的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连续开展了2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主要养分含量,苹果废弃枝条L5(10kg/棵+有机肥60kg/棵)和L6(苹果废弃枝条10kg/棵+有机肥70kg/棵)对果园有机质、碱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最高,且L5和L6之间差异性不显著;2)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普遍提高单果重、单株结果量和单株产量,2年定位试验中均是L5和L6提高量最高;3)与对照比,苹果废弃枝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2年定位试验处理相比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提高范围不显著,L5和L6提高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94%~12.86%、L5提高量最高。【结论】苹果废弃枝条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改善,L5为最佳配比比例。  相似文献   
107.
为揭示典型潮土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试验地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态网络等方法,阐明秸秆掩埋配施不同氮肥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细菌网络共存关系以及与土壤养分的关联。结果表明:(1)与秸秆移除且不施氮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P < 0.05)。秸秆掩埋配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处理的细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H、SOC和TN等因子驱动了细菌群落结构变异。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潮土细菌群落的主要优势菌门。(3)共现网络分析得到4个主要的生态集群,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相关性。模块1中物种丰度与SOC、TN、TP、NO3- -N、AP和AK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01),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模块2和模块3中物种丰度与大部分养分含量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以通过调节细菌互作关系,从而调控土壤肥力。研究结果可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土壤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利用GC-MS对3个柠檬品种和2个贵州地方特色宽皮柑橘(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牛肉红朱橘、朱红橘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可溶性糖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3种主要的可溶性糖在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中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倍、2.18倍和1.68倍。有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3个柠檬柠檬酸和奎宁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个宽皮柑橘的12.18倍和10.05倍。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橘品种的种质特征,且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109.
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病虫害防治是制约有机猕猴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湖北猕猴桃害虫的调查研究,发现湖北省猕猴桃主要害虫有十多种,主要包括:金龟甲、隆背花薪甲、介壳虫、斑衣腊蝉、叶蝉、茶翅蝽、鸟嘴壶夜蛾、蝙蝠蛾等;文章分别对其生活习性及其OPM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常规与有机‘脐红’猕猴桃,从刚采收的鲜果(可溶性固形物>6.5)在常温条件下贮存到腐烂,每间隔7天测定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和Vc含量,分析‘脐红’猕猴桃在后熟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动态,有利于指导人们在果实营养品质最佳时食用。结果显示,猕猴桃果实在从采收成熟度向生理成熟度过渡时,果实硬度和总酸都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Vc含量先升高再降低;有机栽培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贮藏品质都优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