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1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056篇
林业   3047篇
农学   824篇
基础科学   639篇
  3267篇
综合类   5914篇
农作物   408篇
水产渔业   899篇
畜牧兽医   1461篇
园艺   355篇
植物保护   1125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553篇
  2021年   616篇
  2020年   645篇
  2019年   741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779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865篇
  2013年   932篇
  2012年   1157篇
  2011年   1192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949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932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针对宁夏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以宁夏重点湖泊为对象,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价法,建立宁夏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湖泊综合评判方法,对宁夏重点湖泊进行生态健康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沙湖、星海湖、阅海、腾格里湖为亚健康状态,鸣翠湖和宝湖为健康状态.同时根据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分析各湖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2.
夏秋反季节莴苣的营养吸收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夏秋反季节莴苣营养吸收规律的试验结果表明,莴苣的生物量随莴苣的生长进程逐渐增加。移栽45 d后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的80%以上;氮、磷、钾的吸收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的45~60 d,吸收强度分别达22.47 mg/株.d、8.01 mg/株.d和35.61 mg/株.d。  相似文献   
173.
稻瘟病是道真县水稻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从1995~2005年11年的调查资料显示,稻瘟病常年在道真的发生情况为:苗瘟轻发生,叶瘟中等发生,穗瘟偏重发生。稻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4.
以云烟87为对照,通过中川208、湘烟7号在攀枝花烟区的适应性比较试验表明:1.中川208、湘烟7号品种较云烟87还苗快,长势强,生长迅速,下部叶发育充分,整体表现较好。2.中川208、湘烟7号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表现总体优于云烟87,单湘烟7号品种需要在生产中进一步研究栽培技术措施以提升烟叶化学品质。3.中川208、湘烟7号可适当扩大试种面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攀枝花烟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索软枣猕猴桃试管苗移栽后的最宜生长条件,提高成活率,缩短成活时间。[方法]通过测试不同炼苗季节、预处理方法、栽培基质、温度、湿度、光照对试管苗成活、移栽效果影响,得出最佳移栽炼苗程序。[结果]将生长健壮,苗高5cm以上的组培苗移至室温光照2000-3000lx,10h/d的栽培条件下经4d炼苗后,清水洗苗,蘸生根粉移栽至沙土∶黄棕壤∶腐叶土∶园土(1∶1∶1∶1)的基质中盆栽、套袋后置于棚高50cm的小拱棚内,拉2层遮阴网(透光率40-50%,温度20-24℃,土壤含水量80-90%)培养出的幼苗,成活率高达92%,叶数7,整体生长整齐,是软枣猕猴桃最佳驯化移栽方式。[结论]实验所得方法可为大田生产提供基础,极大程度上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成活时间。  相似文献   
176.
在木枣白熟期分别用ABA、H2O2与NO供体硝普纳(SNP)喷洒果实,对其调控木枣果实成熟的生理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的ABA,H2O2与SNP处理,枣果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100 mg?L-1浓度时MDA含量为最高;Ca、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其中75 mg?L-1浓度时Vc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50 mg?L-1时Ca含量最高;CAT和APX活性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5 mg?L-1时CAT和APX活性均最大;DNA含量的变化呈现先缓慢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ABA比H2O2、SNP处理对DNA含量影响更明显,100 mg?L-1时DNA含量最高。结论:ABA、H2O2与SNP对木枣果实发育成熟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其生理效果在多方面表现基本一致,有加快木枣果实成熟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7.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3 670.37亿元上涨至4 661.55亿元,耕地生态外溢价值缓慢上升,由1 353.82亿元上涨至1 970.77亿元。(2)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整体处于盈余状态,耕地生态价值总体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态势,四川省耕地生态价值和盈余量最高,上海市耕地生态价值最低。(3)2011-2021年间,浙江省和上海市处于耕地生态赤字区,四川省处于耕地生态高盈余区,重庆市和贵州省处于耕地生态平衡状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耕地生态盈亏无显著变化,云南省和湖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上升,湖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下降。基于此,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的耕地保护策略,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8.
实现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为助推粮食安全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同步实现,本研究立足粮食安全视域,阐释生态低碳农业的科学内涵,厘清粮食安全与生态低碳农业的辩证关系,剖析粮食安全战略下生态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提出发展战略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在“大食物观”“大产业观”“大农业观”指导下,生态低碳农业涉及全食物品类、全产业流程、全生活环节。粮食安全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的底线要求,生态低碳农业是可持续保障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当前,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面临自然资源约束、科学技术瓶颈、小农生产模式、居民观念局限等现实困难,亟需探索水地资源拓展、技术创新应用、居民素质提升等有效路径,推动生态低碳农业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相似文献   
179.
为研究红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组成对不同调酸剂的响应,分析影响碳/氮关键代谢过程微生物的变化,通过盆栽实验,设置不施肥(CK)、钙镁复合剂(L)、钙镁复合剂配施猪粪(ML)和钙镁复合剂配施秸秆(SL)4个处理,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以及碳/氮代谢关键过程微生物。结果表明:L、ML和SL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镁,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调酸剂增加了细菌优势菌中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真菌优势菌中的毛霉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古菌优势菌中的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pH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关键因子。碳代谢过程的贡献度方面,变形菌门的贡献度在SL处理中最高,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贡献度在ML处理中最高。氮代谢过程中,各处理绿弯菌门对硝化作用的贡献率均超过80%。调酸降低了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在反硝化与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中的贡献度,L与SL处理的变形菌门贡献度低于ML处理,而ML处理的放线菌门贡献度高于L与SL处...  相似文献   
180.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