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9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25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转口期是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早期育苗的重要时期,本研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皱纹盘鲍转口前(T0)、转口后第4天(T4)、第10天(T10)、第35天(T35)和第40天(T40)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结果显示,皱纹盘鲍T35和T40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T0和T4。主成分分析(PCA)显示,T0~T4、T35~T40肠道菌群结构相似度高,T10属于转口期肠道菌群演替变化的过渡阶段。鲍转口期肠道内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在转口期不同阶段呈现明显的变化,到后期逐渐趋于稳定。Lentilitoribacter是T0和T4的主要优势菌属;到了T10,弓形菌属(Arcobacter)和弧菌属(Vibrio)的相对丰度增加,Lentilitoribacter减少;在转口后期(T35和T40),弧菌属和Formosa则占绝对优势。LEfSe分析共获得59个生物标志物,各个组的生物标志物与其阶段的优势菌群相对应。共发生网络图结果显示,T35阶段的网络关系最为复杂,皱纹盘鲍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随着转口期的进行发生改变。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随着转口期的进行,稚鲍肠道菌群所编码的基因多与代谢有关。本研究首次以微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转口期皱纹盘鲍对饵料的适应机制,为皱纹盘鲍的健康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12.
为分析早期断奶对沂蒙黑山羊羔羊生长性能、盲肠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影响,选用0d沂蒙黑山羊羔羊36只,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只羔羊.母乳组(B组)羔羊哺喂母乳,代乳粉组(R组)于8 d起断奶,10 d完全哺喂代乳粉,15 d开始两组均饲喂开食料.在8、10、15、25、45和75 d时每组随机屠宰3头羊...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究藏猪和DLY猪结肠的消化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2种猪的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5头同一天分娩的藏仔猪和杜洛克×长白×约克三元杂交猪(DLY猪),饲养至210日龄,称量藏猪和DLY猪的体质量,并计算2种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将藏猪和DLY猪屠宰后采集结肠粪便样品,分别利用Elisa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藏猪和DLY猪结肠消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析2种猪结肠中以上差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Y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藏猪与DLY猪结肠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藏猪结肠的6种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DLY猪(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相较于DLY猪,藏猪结肠中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科分类水平上,藏猪的普雷沃氏菌科、月形单胞菌科、红螺菌科、弯曲菌科、阿克曼氏菌科和紫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瘤胃球菌科、梭菌科、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和浮霉状菌科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属和种分类水平上,共有8个菌属和4个菌种在藏猪和DLY猪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藏猪的月形单胞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弯曲杆菌属、马赛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以及纤维杆菌、普拉梭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梭菌属、艰难梭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藏猪结肠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藏猪和DLY猪结肠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厚壁菌门和梭菌属相对丰度与乙酸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月形单胞菌属相对丰度与丙酸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藏猪和DLY猪结肠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表明藏猪和DLY猪结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影响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14.
复合菌系预处理稻秆半连续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菌系预处理稻秆进行半连续厌氧发酵,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技术,研究复合菌系降解稻秆产酸效果,并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进而将其用于半连续厌氧发酵产甲烷。结果表明:复合菌系对稻秆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前3 d,稻秆的降解率达到64.05%,复合菌系预处理稻秆12 d,稻秆的降解率达到89.02%,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8.73%、80.51%和62.68%;复合菌系预处理稻秆的代谢产物以乙酸和丁酸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VFAs挥发性脂肪酸的54.51%和29.02%。复合菌系主要由Cellulosilyticum、Prevotella、Pseudomonas、Mobilitalea、Lysinibacillus、Clostridium和Oscillibacter等组成,它们对碳代谢的相对贡献度均在45%以上,其中,Prevotella和Cellulosilyticum对果糖、甘露糖代谢和戊糖转化的相对贡献度最大,分别达到20.90%和11.98%,Pseudomonas对木质素降解的相对贡献度最大,达到7.5%。利用复合菌系预处理稻秆进行半连续厌氧发酵,日产气量、甲烷含量和日甲烷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34%、25.24%和34.10%,日甲烷产量始终保持在200 mL/d左右。复合菌系预处理稻秆能有效提高稻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效率。  相似文献   
215.
林能锋  龚晖  许斌福  潘滢  曾红 《水产学报》2022,46(9):1701-1712
为探究海水养殖石首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及宿主遗传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采用基于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福建宁德三都澳养殖的5种石首鱼类(大黄鱼、黄姑鱼、状黄姑鱼、和眼斑拟石首鱼)的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各样本得到unique tags的数目为20 351~43 347个,上述5种鱼类分别得到479、626、603、518和556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类注释结果显示,这些OTUs可划归33门273属。5种石首鱼类肠道内容物和肠道壁样品均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主要优势菌群,约占总菌量的70%,在大黄鱼肠道菌群中,螺旋菌门细菌占比达26.19%,也是其主要优势菌群。在属分类水平上,芽孢杆菌属、发光杆菌属、弧菌属、金黄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及假单胞菌属等属细菌是5种养殖石首鱼类的主要类别。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分析表明,Shannon多样性指数:黄姑鱼>状黄姑鱼>眼斑拟石首鱼>>大黄鱼,这些养殖石首鱼类的肠道内容物菌群的多样性均高于肠道壁。对上述鱼类种间的肠道菌群差异性分...  相似文献   
216.
试验探究了短期灌喂民猪源贝莱斯芽孢杆菌M2对SD大鼠生长、血液生化与免疫、肠道菌群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拟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畜禽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SPF级健康SD雌性大鼠共24只,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预饲期3 d。试验期,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0.2 mL/d,试验组灌喂猪源贝莱斯芽孢杆菌M2菌液0.2 mL/d;每天灌喂1次,连续灌喂7 d。35和45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大鼠处死采样。结果表明,短期灌喂贝莱斯芽孢杆菌M2有增加末重和日增重、降低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趋势(P>0.05)。短期灌喂贝莱斯芽孢杆菌M2显著降低了35日龄大鼠血浆中甘油三酯浓度和IgA、TNF-α的水平(P<0.05),以及45日龄大鼠血浆中IL-6的浓度(P<0.05),并显著提高35日龄大鼠血浆中IgM的浓度(P<0.05);对35日龄大鼠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P>0.05),可显著降低45日龄大鼠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比例(P<0.05)。综上所述,短期灌喂贝莱斯芽孢杆菌M2可以调控SD大鼠的脂代谢、免疫力和肠道多种菌群的丰度。  相似文献   
217.
218.
日粮蛋白质水平时黄羽鹌鹑饲料消化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了解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黄羽鹌鹑饲料消化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75%、19.95%、21.85%、24.08%的日粮作为4个处理,选用35日龄蛋用黄羽鹌鹑120只作为试验动物,完全随机地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预试期10d,正试期30d,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为分析不同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黄羽鹌鹑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粗蛋白利用率的影响。消化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2只,每处理抽取6只鹌鹑,处死后取盲肠内容物检测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析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黄羽鹌鹑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处理,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粗脂肪和总有机物的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粗蛋白质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有下降的趋势,而乳酸杆菌则有上升的趋势,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日粮粗蛋白水平对黄羽鹌鹑饲料消化率有显著影响,对肠道菌群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葛根素和橙皮苷对热应激条件下锦江黄牛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选取4头健康、体况良好、体重在250 kg左右的锦江黄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葛根素组、橙皮苷组和复合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葛根素、0.20%橙皮苷和0.04%葛根素+0.20%橙皮苷。全程共分为4个试验期,每个试验期时长为16 d。结果显示:1)试验期间,环境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表明试验牛处于热应激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组的体温显著下降(P<0.05),葛根素组、橙皮苷组的呼吸频率显著下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橙皮苷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复合组的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的Simpson指数显著下降(P<0.05),橙皮苷组的Shannon、Sobs指数显著升高(P<0.05),Simpson指数显著下降(P<0.05);葛根素...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