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9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25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对两种市售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物粉剂中微生物菌种进行鉴定。利用平板分离技术对粉剂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进行了形态学观察、16S rDNA和2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粉剂中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S1粉剂中鉴定出5株芽孢杆菌和2株酵母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或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葡萄牙棒孢酵母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S2粉剂中鉴定出3株芽孢杆菌、1株放线菌、2株酵母菌和3株肠球菌,分别为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或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芬氏纤维微菌、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鹑鸡肠球菌、屎肠球菌或乳酸肠球菌。明确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物粉剂的菌群结构为同类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2.
仔猪消化道菌群变化与仔猪腹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健康和腹泻仔猪消化道内(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7个部位菌群取样后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研究健康和腹泻仔猪间不同菌群关系的差异,揭示维持仔猪的正常消化代谢优势菌群的组成、比例和结构。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是健康仔猪消化道内数量最多的菌群,为优势菌群;韦荣氏球菌、肠杆菌、肠球菌在仔猪发生腹泻时明显增多,为有害菌群。有害菌群的增多抑制了有益优势菌群的生长,从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探究藏猪和DLY猪结肠的消化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2种猪的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5头同一天分娩的藏仔猪和杜洛克×长白×约克三元杂交猪(DLY猪),饲养至210日龄,称量藏猪和DLY猪的体质量,并计算2种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将藏猪和DLY猪屠宰后采集结肠粪便样品,分别利用Elisa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藏猪和DLY猪结肠消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析2种猪结肠中以上差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Y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藏猪与DLY猪结肠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藏猪结肠的6种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DLY猪(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相较于DLY猪,藏猪结肠中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科分类水平上,藏猪的普雷沃氏菌科、月形单胞菌科、红螺菌科、弯曲菌科、阿克曼氏菌科和紫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瘤胃球菌科、梭菌科、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和浮霉状菌科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属和种分类水平上,共有8个菌属和4个菌种在藏猪和DLY猪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藏猪的月形单胞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弯曲杆菌属、马赛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以及纤维杆菌、普拉梭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梭菌属、艰难梭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藏猪结肠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藏猪和DLY猪结肠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厚壁菌门和梭菌属相对丰度与乙酸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月形单胞菌属相对丰度与丙酸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藏猪和DLY猪结肠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表明藏猪和DLY猪结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影响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4.
A microcosm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endogeic earthworm Aporrectodea caliginosa (Savigny) on the use of C by microorganisms in a calcareous beech forest soil and its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5–25%C). Inclusion of 14C-labelled beech leaf litter made it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C use by litter-colonizing microflora and by autochthonous soil microflora.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12C was confin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t 15 and 20°C. The size of the 14C-labelled microbial biomass, in contras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The 12C mineralization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temper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4C mineraliz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contrast, followed a logistic curve. Significant main effects of A. caliginosa were confined to 12C mineralization, reflecting an increase in 12CO2–C production in the earthworm treatments. The earthworm effects on 12CO2–C production and on 14C incorporation of the microflora were not linear. The effect of A. caliginosa on 12CO2–C production was most pronouned a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emperature alterations affect the microbial use of different C sources in different ways and that the temperature effects can be significantly modified by endogeic earthworms.  相似文献   
205.
免耕对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姜勇  梁文举  闻大中 《土壤通报》2004,35(3):347-351
农业管理对土壤群落水平下各种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土壤生物和酶活性在改善土壤结构、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和保持中起重要作用。与常规耕作系统比,免耕系统中作物残体和土壤矿物质的机械混合要少得多,因此免耕系统更接近于未受扰动的自然生态系统,可能更加依赖于土壤生物体的固有作用。综合有关文献讨论了耕作实践对一些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总体看来,土壤线虫总量及功能类群对免耕既可能是正响应也可能是负响应,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或生物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呼吸作用减弱。最后还对免耕系统中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206.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针对哈尔滨黑土27年长期定位施肥现状进行微生物数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肥料不仅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而且也使细菌、真菌数增加。其中,施用有机肥是引起微生物数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也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7.
通过不同培养基对南海底层鱼突额鹦嘴鱼ScantsovifrousTemmincketSchlegel,1846肠道微生物进行分离与16S、18SrDNA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然后结合选择性培养基进行产蛋白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微生物的筛选。结果表明,从突额鹦嘴鱼肠道分离纯化出23株微生物,其中14株产酶,以产蛋白酶与淀粉酶为主,部分产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产酶微生物主要为Bacillussp.;分离出3株菌(H-16、J-13与Y-13G)其16S、18SrDNA序列与模式种相似度低于97%,为潜在的新种。研究表明,南海底层鱼突额鹦嘴鱼肠道含有大量产酶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8.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带鱼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该文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分别分析290 MPa、6 min超高压处理前后于4℃冷藏12 d内的带鱼菌相变化,最终分离筛选到24株不同特征的纯化菌株。结果显示,带鱼初始菌相中出现的布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enneri)、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菌株,经超高压处理后的样品中未能筛选到;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隆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ndensis)、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等微生物在超高压处理后的贮藏期间数量逐渐减少至消失;另有一些微生物在贮藏期间逐渐恢复生长,如Rhizobium larrymoorei、Microbacterium halimionae、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而奥斯陆莫拉菌(Moraxella osloensis)、藤黄微球菌(Kocuria rhizophila)、产乳酸菌素的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西宫皮肤球菌(Dermacoccus nishinomiyaensis)等受超高压的影响较小,尤其是产乳酸菌素的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占好氧菌和厌氧菌菌落总数的比例均较高;Leucobacter aerolatus、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结肠炎耶尔森杆菌palearctica亚种(Yersinia enterocolitica subsp.palearctica)、Chryseobacterium vrystaatense、鼠李糖短杆菌(Brachybacterium rhamnosum)在贮藏末期出现。从带鱼冷藏过程中细菌的组成与变化分析可见,超高压处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较好,而革兰氏阳性菌对超高压处理的耐受性较强。在超高压技术的影响下,致腐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被抑制,腐败能力稍弱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这可能是超高压技术能够有效延长带鱼货架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9.
本试验旨在研究双层包被植物乳杆菌和屎肠球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44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1 g/kg包被植物乳杆菌(活菌数为1.0×1010CFU/g)(ELP组)、1 g/kg包被屎肠球菌(活菌数为1.0×1010CFU/g)(EEF组)和1 g/kg包被植物乳杆菌+1 g/kg包被屎肠球菌(ELE组)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1~21日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其中ELP组末重和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77%和13.86%。2)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ELE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EEF组血清Ig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21和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210.
为研究疾病发生情况下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感染腹水病和皮肤溃疡病的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病鱼及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半滑舌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要明显少于环境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养殖池进水和颗粒饲料中细菌种类总数的14.3%~44.7%。在疾病发生后,病鱼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数量仅是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数量的45.8%和64.5%,病鱼肠道中细菌多样性下降非常明显。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发现,虽然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超过60%的细菌种类不相同,但优势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不明显,丰度最高的前10种细菌种类基本相同,其比例超过肠道相对总菌量的80%。不同疾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也不同,腹水病会造成肠道中优势菌株的种类和相对丰度都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而皮肤溃疡病发生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养殖半滑舌鳎的肠道菌群结构相对比较保守,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疾病种类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