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310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643篇
畜牧兽医   610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rtificial diets on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root maggot Bradysia impatiens, its population growth parameters were assayed on eight artificial diets (Diet 1, D2, D3, D4, D5, D6, D7, and D8). Results showed that developmental duration from egg to pupa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on all eight artificial diets. However, the egg to pupal duration was shortest, while the survival rate of four insect stages was lowest when B. impatiens was reared on D1. When B. impatiens was reared on D7 and D8, the survival rate, female longevity, and female oviposi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reared on other diets. When B. impatiens was reared on D7,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rm = 0.19/d), net reproductive rate (R0 = 39.88 offspring per individual), and finite rate of increase (λ = 1.21/d) were higher for its population growth with shorter generation time (T = 19.49 d) and doubling time (Dt = 3.67 d).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7 artificial diet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B. impatiens and can be used an indoor breeding food for population expansion as well as further research. We propose that vitamin C supplement added to the D7 is critic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 impatiens growth.  相似文献   
32.
齐口裂腹鱼日粮中钙和磷及适宜钙磷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齐口裂腹鱼日粮中适宜钙磷含量及其钙磷比,试验分2期进行,第Ⅰ期饵料中钙磷总量不同,在基础饵料钙磷比为1:0.54的基础上调整钙磷比梯度为1:0.5,1:0.54,1:1,1:2,1:3,1:4;第Ⅱ期饵料中钙磷比梯度基本保持不变,而钙磷总量均为6.66%。试验时间2个月,以鱼的增重率为试验指标。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对钙的需要量为1.48%-3.33%,对磷的需要量为1.48%-4.995%,对钙、磷总需要量为2.96%-6.66%,随钙的增加磷应以1:3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33.
黄颡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半精制饲料饲喂黄颡鱼幼鱼8周,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0.37kg/kg时,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34.
全纯人工营养液饲养蚜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蚜虫高度特化的取食习性和平衡营养的需求,本文报道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全纯营养液配方(由氨基酸、维生素、糖、盐类及微量元素等构成)和优化的人工饲养蚜虫技术体系。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蚜虫生理代谢、测定杀虫剂效果和探讨作物抗蚜生理生化机理等奠定了实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5.
甘蔗条螟半纯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8个因素4个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评价了干酪素(A)、蔗糖(B)、面包酵母(C)、麦胚(D)、抗坏血酸(E)、蔗茎粉与蔗叶粉比例(F)、含水量(G)、琼脂(H)等因素对甘蔗条螟雌蛹重、存活率、雌幼虫和蛹历期等3个指标的影响,筛选出一个简易、经济、实用,能大量饲养甘蔗条螟的半纯人工饲料配方,其组合为A_1B2_C_2D_2E_2F_3G_4H_3,配制1000ml饲料、用干酪素40g、蔗糖10g、面包酵母50g、麦胚20g,抗坏血酸5g,蔗茎粉和蔗叶粉各38g、琼脂18g和水1000ml,用该配方饲养甘蔗条螟的存活率为83%±0.04.  相似文献   
36.
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平均体重为11.4g的850尾黄颡鱼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17组,以饲料蛋白质水平和动物性蛋白百分含量为试验因子,采用2因子5水平的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鱼粉、豆粕为动、植物蛋白源得到9种试验饲料,与16组试验动物相对应,进行68d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5%,动物性蛋白质百分含量为67%时,黄颡鱼生长最快,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也最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采用机率值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D50。用喷洒药剂悬浮液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使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对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0.58 μg/g,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1.12 μg/g,四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较高,但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差异不显著。药后3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7.5和10 mL/667m2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5.00%和87.87%,显著高于5.0 mL/667m2 药剂处理,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7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 3个浓度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 14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5.0和7.5 mL/667m2药剂处理,但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增高其防效增大。  相似文献   
38.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历史,并着重从主食竹种的分类与分布、生理生化特征、生态生物学特性、营林技术、大熊猫对主食竹种的食用、主食竹种病虫害以及高新技术在竹类研究中的应用等7个方面综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环保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排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添加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NSP)和氨基酸微量元素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排泄量的影响,选用90头平均初始体重为(41.92±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分为5组,设置1组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低蛋白饲粮,试验2组为添加植酸酶处理;试验3组为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植酸酶处理,试验4组为添加植酸酶+NSP酶处理,试验5组为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植酸酶+NSP酶,试验期38d。结果表明,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分别比1组提高7.64%和1.94%(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粪N浓度2、3、4、5组比1组分别降低18.58%、20.65%、23.01%和21.24%(P0.05);粪P浓度2、3、4、5组比1组分别降低40.23%、38.31%、39.08%和39.85%(P0.01);粪Cu、Fe浓度2、3、4、5组与1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粪Zn浓度2、3、4、5组与1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饲粮添加植酸酶处理,能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减少粪中氮、锌含量,极显著减少粪磷、铜、铁含量;在此基础上,继续应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量替代相应的无机硫酸盐及添加NSP酶均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0.
以桑叶粉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在35%~55%之间为宜,大豆粉含量不宜低于30%;桑叶粉与大豆粉的质量对人工饲料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饲育稚蚕,春叶与秋叶均可,若要饲育壮蚕,则春叶成绩明显优于秋叶;经乙醇浸提大豆粉可明显提高疏毛率,但2龄后最好改为普通大豆粉饲料;人工饲料育的中系蚕个体的壮蚕饲育成绩优于日系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