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4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1732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526篇
基础科学   637篇
  1783篇
综合类   4983篇
农作物   108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47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889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磷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体内磷循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杂交玉米蠡玉16和冀单28为供试作物,采用供高磷(250 mol/L)和低磷(5 mol/L)营养液的石英砂培养方法,研究2个玉米品种的各器官干重和磷积累与分配、体内磷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循环、流动及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供高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的2个玉米品种各营养器官的干重、磷含量和木质部中运输的磷量显著降低; 而磷在体内韧皮部的再循环显著增加,并且玉米各部位叶片活化出的磷主要是通过韧皮部循环至根中后,再经过木质部向上部新生叶运输的; 体内光合产物与磷向上部叶的运输是不同步的过程。低磷时,与冀单28相比,蠡玉16的根冠比高010,整株干重和磷含量增加269%和120%,磷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121%和133%,木质部总磷向上部叶运输的比例高306%。说明低磷条件下,磷高效玉米品种生物量大是由于具有较大的根冠比,木质部中更大比例的磷被分配到上部新生叶以及其具有较高的磷吸收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42.
田间条件下控制玉米开花前后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原位条件下,利用根系形态差异显著的自交系掖478和武312为亲本构建的BC4F3群体,采用改进的PLABQTL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抽雄期(开花前10 d)和灌浆初期(开花后15 d)玉米根系性状的变化和地上部生物量进行QTL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机制。结果表明,花前花后对根干重、总根长、侧根长、轴根长、轴根数等根系性状共检测出27个QTL,单个QTL贡献率为52%157%,其中在染色体臂602和1004区域同时检测到控制着地上部生物量、总根长、侧根长和轴根数等性状的QTLs,两个不同生育时期检测到的共同QTL共有8个。玉米花前花后控制根系生长的QTL因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存在着特异性,而且对地上部生物量形成有重要贡献,这为了解田间条件下根系的生长发育和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43.
为提高凤城地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根据当地的农业基本情况,探讨在该地区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总结该地区实施该技术的具体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4.
以郑单958、丹玉39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玉米生育期、籽粒灌浆速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郑单958均比丹玉39生育期少12d左右,且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两品种相同播期的灌浆速率变化规律一致;郑单958的千粒质量、穗粒数、株高、穗位均低于丹玉39;5月14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45.
张芳 《北方园艺》2011,(7):40-42
对5个甘蓝自交系(09335#、09336#、09337#、09338#、09340#)的植株形态、物候期、开花结荚、果实特征以及亲和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09335#和09337#的各物候期早,植株生长势强,侧枝数多,花期授粉与蕾期授粉结荚率高、花期和蕾期亲和指数也较高,为较优良自交系;09336#和09340#居中,09338#较差。  相似文献   
946.
五十二份南瓜自交系材料病毒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群体抗性标准,对课题组选育的52份南瓜自交系材料进行病毒病的田间发病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南瓜自交系对病毒病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未发现病毒病免疫和高抗类型材料;抗病类型材料4份,为甜面瓜、112-2、042-1、360-3,占供试材料总数的7.69%;中抗类型材料22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2.31%;感病26个,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0%.  相似文献   
947.
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排水式蒸渗仪,通过设置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5、1.0、1.5、2.0、2.5 m和3.0 m)试验,探讨了太原盆地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生产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冬小麦干.物质重影响显著(P=0...  相似文献   
948.
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玉米群体结构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不同玉米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要素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均呈抛物线型,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光合速率与经济产量相关极显著;两种带型中,6行小麦2行玉米,玉米密度为6.75万株/hm2的玉米群体平均光合速率最大,经济产量最高,6行小麦3行玉米,...  相似文献   
949.
在玉米拔节期对1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喷施200 mg/L的乙烯利,探讨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节间伸长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后,除郑58、L6M、K12、豫自87-1和8085泰5个自交系各性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自交系表现为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基部第3、4、5节间长度缩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含量、赤霉素(GA4)与脱落酸(ABA)的比值降低,ABA含量升高,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GA4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形态指标(株高、穗位高和第3、4、5节间长度)和内源激素(IAA含量、ABA含量及GA4/ABA比值)均存在很大差异,相对变化百分数从6.41%到102.64%不等。各指标均能反映出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对乙烯利的敏感性,其中,敏感性相对较强的有昌7-2、浚928、Mo17和丹340;相对较弱的有郑58、L6M、K12、豫自87-1和8085泰。  相似文献   
950.
Conidial ger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he so‐called prepenetration processes, of the barley powdery mildew fungus (Blumeria graminis f.sp. hordei) are triggered in vitro by very‐long‐chain aldehydes, minor constituents of barley leaf wax. However, until now it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cuticle‐derived molecules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fungal prepenetration processes in vivo, on the surface of a living plant leaf. In the maize (Zea mays) wax mutant glossy11, which is completely devoid of cuticular very‐long‐chain aldehydes, germination and appressorial differentiation of B. graminis were strongly impeded. Spraying the mutant leaf surface with aldehyde‐containing wild‐type wax or pure n‐hexacosanal (C26‐aldehyde) fully restored fungal prepenetration, whereas maize wild‐type leaf surfaces coated with n‐docosanoic acid exhibited reduced conidial germination rates of 23%, and only 5% of the conidia differentiated infection structures. In vitro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further corroborate the extensive prevention of fungal ger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response to artificial surfaces coated with aldehyde‐deficient maize wax. Because of its phenotype affecting the B. graminis prepenetration processes, the glossy11 mutation of maize may become a valuable molecular target and genetic tool that could provide a means of developing basal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the globally important crops wheat and barl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