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49篇
  452篇
综合类   611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雪青梨适宜冬季修剪量及枝条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六年生雪青梨树冬季修剪量(去枝量)以40%左右为宜。冬季修剪后,树上总留枝量平均为216.7个,果枝留量121.3个,生长枝与结果枝比例为1:1.3。全树平均花序留量为207.7个,按照丰产优质标准,疏果后每株平均留果85.3个,当年平均产量26.4 kg/株,达到了幼树早期丰产的要求。在结果的同时,当年果枝形成率可达到47.1%,完全能够满足翌年丰产的需求。采用上述程度冬剪后,生长季枝条再生率(新生枝增加的比率)达到61.4%,生长季枝果比为4.1:1。冬剪对枝类比有一定的影响。冬季修剪前树冠长、中、短枝比率为24.8%、14.9和59.9%;冬剪后人为变化为15.7%、18.2%和66.2%,冬剪相对去枝量分别占原长枝、中枝和短枝数量的61.6%、26.0%和33.0%。然而,由于生长季新生枝条的出现和增加,长、中、短枝比例又恢复为25.5%、13.8%和60.7%,基本与上年冬剪前相同。采用上述方法修剪后,当年发生的新梢总数与上年修剪前枝条总数基本持平,说明若仅从维持生长与结果相对平衡的角度考虑,上述修剪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2.
畜禽粪便堆肥养分释放及其合理施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岩  山本克己 《土壤通报》2003,34(6):521-524
本文采用室内培养法和田间埋设玻璃滤纸包法研究了粉状畜禽粪便堆肥和颗粒堆肥的养分释放。结果表明,粉状堆肥经颗粒化处理后,养分释放速度变缓,适合在生长期较长的农作物上施用。在一个生长季中牛粪、猪粪和鸡粪颗粒堆肥N素释放率分别为30~35%,35%~45%和45~55%,但其中60~80%的N素释放主要集中在施用后的前二个月内。  相似文献   
33.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34.
污泥农用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累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3 a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3种不同处理的污泥肥料(消化污泥、污泥堆肥及污泥复混肥)农田施用下土壤养分、土壤和作物籽粒中Mn、Cu、Zn、Pb、Cd 5种重金属的积累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以阐明污泥农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污泥肥料提高了土壤中氮素和有机质的含量;与空白和普通化肥处理相比,3种污泥肥料增加了土壤中Mn和Cu的含量,而对土壤交换态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影响;3种污泥处理均增加了小麦籽粒中Zn的含量;相对普通化肥处理,3种污泥肥料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合理施用污泥肥料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污泥肥料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有一定累积效应,但短期施用对土壤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5.
堆肥发酵是农业废弃物基质化、肥料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影响着发酵堆的发酵速率、发酵质量,因此研究发酵堆内部的温度分布对于发酵堆的精准管控至关重要。但由于不同堆置方式的发酵堆体积、高度不同导致传统固定探针式传感器难以灵活、便捷地进行针对性测量,给农业废弃物发酵过程的精准管控带来极大不便。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杆体模块化、可拼接的低功耗组合式多层温度监测系统。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检测模块自适应识别,基于JSON封装与关系数据库的配置信息同步与自适应匹配,以及系统现场端、服务器端、微信小程序端人机界面自适应生成。经过功能、功耗以及系统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监测系统可以实现连续监测过程中实时数据监测、低功耗运行,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实现了系统硬件、服务器端、微信小程序端的同步配置、信息显示等功能,满足废弃物堆肥发酵过程的温度多层长期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36.
城市污泥与稻草堆肥的腐熟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翻堆方式将稻草与未消化城市污泥进行堆肥,测定常见几种化学和生物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作为腐熟度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N)终点/(C/N)起始比值和铵态氮可作为堆肥腐熟度的指标,当(C/N)终点/(C/N)起始小于0.6和铵态氮浓度低于400mg·kg-1时,堆肥基本腐熟。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铵态氮之比值也可作为堆肥腐熟度的新的复合指标,当比值大于9时,堆肥基本腐熟。挥发性固体重、C/N、pH及NO3--N与堆肥原料有关,只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37.
堆肥制作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征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通过人模拟堆制和同位素交叉标记,研究了以稻草和禽畜类为主体材料的堆肥制作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分解初期(0~25d)的快速分解阶段和中后期(25~90d)的缓慢分解阶段,不同材料组合中以稻草加鸡粪处理分解最快,堆肥制作过程中全碳,全主C/N比值不断下降,但全氮相对含量上升,以稻草加鸡粪处理最明显,堆肥制作过程中,碳,氮的腐殖化作用明显,不同材料组合,氮的微生物同化和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38.
城市垃圾堆肥技术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堆肥系统的分类、堆肥的条件控制和堆肥腐熟度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城市垃圾堆肥的使用效果,并展望了城市垃圾堆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9.
采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及添加材料的分解特性和堆制过程中氨气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大约504h牛粪中有机物的分解基本趋于稳定,因此1次发酵时间可定为504h。但由于据末、稻壳等材料分解性较差,添加这些材料后堆肥1次发酵时间可推迟为672h。牛粪堆 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主要出现在前期,尤其是最初的100h,因此在该期间采取适当措施可防止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40.
鸡粪中添加微生物制剂EM,堆制20d堆肥腐熟,较传统堆制法腐熟进程明显加快,堆制9d后堆肥散发出酿酒的芳香。NH4+-N含量下降41.94%~56.74%,除臭效果显著。EM能显著提高堆肥中有机质和氮素的保留率,减少氮的气态损失。EM的除臭功能与其促进堆肥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芳香有机物和NH4+-N向其他形态氮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