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5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897篇
林业   781篇
农学   1224篇
基础科学   378篇
  990篇
综合类   4239篇
农作物   948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91篇
园艺   470篇
植物保护   104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Genetic resistance is the most economical method of reducing yield losses caused by wheat leaf rust. To identify the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s in commonly used parental germplasm and released cultivars become very important for utilizing the genetic resistance tc wheat leaf rust fully. Up to date, about 90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s have been found,of which 51 genes have been located and mapped to special chromosomes, and 56 genes have been designated officiall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set forth in the Catalogue of Gene Symbols for wheat. Twenty-four wheat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ir molecular marker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solate, characterize, and map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s due to the resistance losses of the genes caused by the pathogen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902.
高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品种小麦(弱春性品种淮麦30、半春性品种郑麦9023和半冬性品种烟农19),研究花后7d和花后15d高温对旗叶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9d (T1)高温24 ℃/34℃(夜/昼)处理后,烟农19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光系统Ⅱ(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淮麦30和郑麦9023;郑麦9023的Pn、Ci和Fo显著高于淮麦30,胞间CO2浓度(Ci)显著高于烟农19;淮麦30的Ci、qp和qn显著高于郑麦9023.花后15d高温26 ℃/36℃(夜/昼)处理后,烟农19的Pn、Gs、Ci、Fv/Fm、qP、qn和ETR显著高于淮麦30和郑麦9023;郑麦9023的Pn、Gs、G、Fv/Fm、qP和ETR显著高于淮麦30;淮麦30的R显著高于郑麦9023和烟农19.花后7d和花后15d高温胁迫下,半冬性品种烟农19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和较强的自我保护机制,春性品种郑麦9023最低.  相似文献   
903.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5)分蘖期和齐穗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成熟期,则表现为手插机插抛栽。6)水稻各个生育期,叶片蒸腾速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早稻分别比机插增产1 203.3~1 346.7和776.7~1 045.4kg/hm2,晚稻分别比机插增产2 128.7~2 212.2和1 574.2~1 603.9kg/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处理提高水稻粒叶比,改善源库关系,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04.
以江苏地区3个细柱五加居群(汤山、宝华山、铁山寺)为材料,分别观察叶片形态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为细柱五加人工栽培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3个居群叶片结构均具阴生植物特征;光补偿点分别为24、18和21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555、309和348μmol.m-2.s-1;CO2补偿点分别为72.5、82.5和67.6μmol.mol-1,CO2饱和点分别为1 500、2 550和1 490μmol.mol-1;叶绿素a/b均较低。认为3个居群细柱五加均为阴生植物,人工栽培需遮阴处理。  相似文献   
905.
蔬菜潜叶蝇的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5种蔬菜潜叶蝇的形态特征,以天津地区为例,调查了其发生情况,并总结了潜叶蝇的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906.
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探索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点播密度对水稻抽穗期群体的有效穗、单茎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点播密度将形成抽穗期群体适宜的有效穗、较高的单茎重和茎鞘重/叶重比值。通过改进旱作技术,可使旱作水稻群体形成适宜的有效穗,个体充分生长,并促进抽穗前群体合成的净光合物质由叶流向茎,形成壮蘖、大穗,并控制叶的生长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907.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接种4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分析水稻幼苗叶片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对照健叶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抗病性无关;接菌后病叶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相应品种的对照健叶.在抗病品种中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在发病早期增加迅速,而感病品种中的则在发病早期变化不大,到后期才有较大积累.接菌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主要酚类物质的种类相同,共4种,其中2种为黄酮类化合物.抗病品种酚类物质各组分的同体积分离液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比感病品种大,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08.
水稻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对在江西省3个不同生态地区进行的4个品种(或杂优组合)的播种期试验的水稻出叶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吻合较好,该叶龄模型对水稻生长条件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用于预测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出叶动态。  相似文献   
909.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叶片定长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分为缓降期和速降期。在缓降期中,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输出速率,以及较低的呼吸速率,缓降期越长,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时间越长;在速降期中,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缓降期可用来代表叶片一生中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速降期可代表衰老期。本文还讨论了与叶片光合特性有关的其它生理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1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花青素含量,研究了4个桃(Prunuspersica(L.)Batsch.)品种在生长季中一年生枝条与叶花青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个桃品种在生长季中一年生枝条的平均花青素含量在0.52~0.59mg/g鲜重之间,以品种“杨屯巨桃”最高,“颐红水蜜”次之,“大仙桃”最低,且4个品种一年生枝条的花青素含量在8月中旬均达到最低值,8月中旬以后逐渐呈上升趋势;4个桃品种在生长季中叶的平均花青素含量在0.64~0.69mg/g鲜重之间,以品种“杨屯巨桃”最高,“颐红水蜜”次之,“大仙桃”最低,且4个品种叶的花青素含量在8月中旬均达到最高值,8月中旬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