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5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383篇
林业   636篇
农学   323篇
基础科学   278篇
  1326篇
综合类   1527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黄土塬区不同地膜覆盖度下土壤水热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优化覆膜种植模式、了解作物增产机制,比较了黄土塬区无作物种植的旱作农田垄沟条件下土壤水热状况对不同地膜覆盖度(30%,50%,70%,85%,100%,CK即0%)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保水效果(Y,4—9月土壤贮水增量)与覆盖度(X)呈正相关关系,拟合方程为Y=1.65 X+42.60,相关系数R=0.98;地膜覆盖度越大,5m土层内有效蓄积降水量越多;覆膜条件下降水入渗土壤的深度已到3m以下。(2)土壤表层温度随覆盖度的增大而升高,有助于低温季节作物出苗;85%膜地温与全膜基本相近。地膜覆盖度从30%增加到85%过程中,白天地温达到峰值的速度加快,峰值加大。(3)综合考虑农田覆膜栽培的土壤水热状况及经济效益,以85%地膜覆盖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2.
Large-scale microwave rapid pyrolysis of cellulosic materials has been investigated. Levoglucosan (1,6-anhydro--d-glucopyranose) was obtained from a larch log as the main anhydrosugar in 2.6% yield on the basis of dry wood weight. This yield would b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btainable by conventional pyrolysis in the largescale reaction. Levoglucosenone (1,6-anhydro-3,4-dideoxy--D-glycero-hex-3-enopyranos-2-ulose) was found to be produced in one-quarter the amount of levoglucosan. Other anhydrosugars, such as mannosan (1,6-anhydro--D-mannopyranose), galactosan (1,6-anhydro--d-galactopyranose), and xylosan (1,4-anhydro--d-xylopyranose), were also confirmed to be produced as minor components depending 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monosaccharide content in the larch. When microwave pyrolysis of used papers and filter papers was performed, the yields of levoglucosan were about 6% and 12%,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a higher content of cellulose gives a larger amount of levoglucosan.  相似文献   
993.
闽北马尾松造纸原料林适宜密度及轮伐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造纸原料林造林密度以3750株/hm~2较为合理,17年生时可保留2600—2700株/hm~2。轮伐期以26—30年为宜。  相似文献   
994.
渭北刺槐和油松人工林林分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质量等级组成和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量被作为表达渭北黄土高原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林分质量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没有利用价值的林木占总林木株数的50%以上;龄级间各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均值趋于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但波动较大,特别是在好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刺槐乔林;油松和刺槐矮林在好的立地条件下,期望成材的蓄积量高于其在并的立地条件下的值,对刺槐乔林来说则截然相反;在相同龄级内刺槐乔林的期望成材蓄积量高于刺槐矮林和油松林;由于林分间变异系数太大,因而龄级和好坏立地条件之间各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量差异并不显著,仅有个别龄级在好和差的立地条件下可见微小的差异;这是由无规则的抚育间代利用造成的,立地越好,采伐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995.
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种分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影响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种分离成活率、初始菌丝萌发速度、菌丝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通过对培养基、分离材料、分离环境、培养方法4个方面10种因素研究表明,培养基以制作到分离时间10d的MMN配方为好,材料以阴、晴天采集的中、幼子实体的菌肉、菌管最好,分离环境可以野外就地、可以室内接种箱,培养方法以分离后试管斜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高原不同整地方法造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地是黄土高原抗旱造林中应用的重要技术措施。试验通过在坡地应用燕翅形、鱼鳞坑、反坡梯田3种不同整地方法,主要研究了对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以及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燕翅形优于鱼鳞坑,反坡梯田较差。  相似文献   
997.
对岚县、五寨在不同年度、不同立地条件下飞播造林的成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飞播造林成效差的原因,以便为今后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竹材的PH值和缓冲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国产21种竹材基、中、梢三部分的pH值和缓冲容量。结果表明,21种竹材的pH值为4.80~6.66,平均值为5.698,其中12种散生竹在5.42—6.66之间,9种丛生竹在4.80—5.72之间;同竹种不同部位的pH值有变异,散生竹的大部分是基部较梢部为大,而丛生竹的大部分却是梢部较基部为大;12种散生竹材的碱缓冲容量为0.1522~0.5568 meq,9种丛生竹材的为0.0919~0.2534meq,变化范围较散生竹材为小。  相似文献   
999.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条件下的土壤干化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土壤干化的概念及其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和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不利影响 ,说明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化现象的出现是树 (草 )种选择不当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几十年来没有取得成效的原因在于人类活动的逆向作用 ,包括植被类型选择失当 ,群落生产力过高 ,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在植被恢复演替中的重要作用等。这些不合理的措施一方面导致了大面积低效低产林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恶化了植被赖以生存的水分生态条件 ,加速了土壤干化现象的出现。由于其对植被建设的严重不良影响 ,必然影响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建 ,在此意义上 ,解决土壤干化问题是目前退耕还林 (草 )工程面临的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在广泛调查、收集闽南地区巨桉、尾叶桉、巨尾桉等按树新品种引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现有林分的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提出我省闽南地区建设桉村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