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21篇
  免费   2994篇
  国内免费   3495篇
林业   3107篇
农学   2287篇
基础科学   2355篇
  22251篇
综合类   15093篇
农作物   1084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463篇
园艺   523篇
植物保护   3276篇
  2024年   329篇
  2023年   1208篇
  2022年   1605篇
  2021年   1639篇
  2020年   1712篇
  2019年   1926篇
  2018年   1575篇
  2017年   2413篇
  2016年   2821篇
  2015年   1952篇
  2014年   2161篇
  2013年   3134篇
  2012年   3985篇
  2011年   2933篇
  2010年   2292篇
  2009年   2379篇
  2008年   2140篇
  2007年   2338篇
  2006年   2025篇
  2005年   1705篇
  2004年   1333篇
  2003年   1144篇
  2002年   898篇
  2001年   872篇
  2000年   749篇
  1999年   557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422篇
  1995年   449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11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61.
浑善达克沙地植物蒸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 L i-1 60 0型气孔仪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主要建群乡土植物种不同季节的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的日进程 ,结果表明 :浑善达克沙地中榆树、黄柳、圆叶桦、砂杞柳、羊草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而叉分蓼和楔叶茶子呈双峰曲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样地土壤水分条件下 ,蒸腾速率不同。各植物种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明显 ,7、8月份蒸腾速率高 ,6月份最低。各植物种中 ,黄柳为低蒸腾植物。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蒸腾速率最主要的因子为光照强度 ,其次为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 ;蒸腾速率与各因子呈线性相关 ,其关系可用方程 Tr=a+b RH+c T+d Q表示。通过蒸腾速率的比较 ,提出了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应以建立“人工疏林草原”为主。  相似文献   
62.
土壤水分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回顾了土壤水分研究的进程及取得的一些成就:从最初的形态学观点到现在的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同时注重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扩展等等。同时指出了当前土壤水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土壤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我国防沙治沙科研的突破口初探-以河西走廊沙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科研在我国广大沙区具有代表性。河西走廊防沙治沙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⑴宏观战略研究薄弱 ,研究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 :治沙措施散件得不到优化组合 ,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研究客体之间互相割裂 ,缺乏从总体上控制沙漠化的研究 ;农业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的结合点问题没有解决 ;研究课题重复。⑵散件成果多属定性结论 ,缺乏操作性。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治沙科技发展的突破口 :只有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处理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三方面的关系 ,才能实现各种防沙治沙措施的优化配置 ,才能实现治理结果的持续稳定。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数学模型才能科学处理多系统的复杂关系。现代数学方法是系统科学的主要方法。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现代数学方法是治沙科技发展必须达到的 ,是治沙科技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4.
沙漠化过程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野外定点取样与室内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 4种不同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特征 ,主要结论是 :(1)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沙漠化发展阶段下降速率不同 ,从固定到半固定沙地是种子库密度衰减最快的时期 ;(2 )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从固定到半流动沙地变化很小 ,半流动到流动沙地衰减速度明显加快 ,是种子库植物种数衰减最快的时期 ;(3) 4种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 1、2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所占比例 79%~ 88%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占比例很小 ;(4 )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并非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其中半流动沙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 ;(5 ) 4种类型退化沙地土壤种子库组成上的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 0 .82 9~ 1.0 0 0 ,表现出较小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5.
Colletotrichum coccodes is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potato blemish disease black dot. Two PCR primer sets were designed to sequences of the 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1 and ITS2) regions for use in a nested PCR. The genus-specific outer primers (Cc1F1/Cc2R1) were designed to regions common to Colletotrichum spp., and the species-specific nested primers (Cc1NF1/Cc2NR1) were designed to sequences unique to C . coccodes . The primer sets amplified single products of 447 bp (Cc1F1/Cc2R1) and 349 bp (Cc1NF1/Cc2NR1) with DNA extracted from 33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isolates of C. coccodes. The specificity of primers Cc1NF1/Cc2NR1 was confirmed by the absence of amplified product with DNA of other species representing the six phylogenetic groups of the genus Colletotrichum and 46 other eukaryotic and prokaryotic plant pathogenic species. A rapid procedure for the direct extraction of DNA from soil and potato tubers was used to verify the PCR assay for detecting C. coccode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The limit of sensitivity of PCR for the specific detection of C. coccodes when inoculum was added to soils was 3·0 spores per g, or the equivalent of 0·06 microsclerotia per g soil, the lowest level of inoculum tested. Colletotrichum coccodes was also detected by PCR in naturally infested soil and from both potato peel and peel extract from infected and apparently healthy tubers. Specific primers and a TaqMan fluorogenic probe were designed to perform quantitative real-time (TaqMan) PCR to obtain the same levels of sensitivity for detection of C. coccodes in soil and tubers during a first-round PCR as with conventional nested PCR and gel electrophoresis. This rapid and quantitative PCR diagnostic assay allows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uber and soil contamination by C. coccodes .  相似文献   
66.
黑河流域荒漠地区梭梭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梭梭林地土壤剖面的含水量与裸沙地含水量显著不同 ,裸沙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林地在 30~ 12 0cm范围内有较高的含水量 ;林地 0~ 30cm的上层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及蒸发的剧烈影响 ,30~ 2 0 0cm范围内的林地土壤各测量层平均含水量与其标准差有二次函数的关系 ;降雨对每月的 0~ 2 0 0cm的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说明降雨多数在当月就被蒸散和深层渗漏所消耗 ;认为梭梭人工林这种脆弱生态系统能够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存在 ,其根系对土壤水和地下水有吸水和释水的再分配功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7.
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通过研究处于沙漠化过程中的科尔沁沙地旱作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基础土壤呼吸活性,分析了土壤质量生物学特性的沙漠化演变。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基础土壤呼吸对沙漠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随着沙漠化程度增加,与土壤物理化学肥力因素有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呼吸活性随之下降。土壤酶活性和呼吸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有极显著的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酶活性和呼吸强度表征有机质和养分的状况及其数量的变异,因此,可以作为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质量特征变化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8.
库布齐沙漠穿沙公路沙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库布齐穿沙公路修建在库布齐沙漠高大的流动沙丘区 ,风沙流侵袭与沙丘整体前移埋压公路是主要沙害形式。现有防沙措施是沙障保护下的人工植被及天然植被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 ,固沙及阻沙效益明显。目前要解决的是尽快形成公路两侧稳定的植被群落 ,以保证公路的长期畅通  相似文献   
69.
以稗草为生物测定材料,运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土壤湿度和除草剂用量二因子为决策变量,对稗草的抑制率为目标函数,研究土壤湿度对三氮苯类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土壤水分是三氮苯类除草剂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药效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土壤湿度对不同除草剂药效影响各异,高湿条件下,湿度差异对药效影响大小依次为嗪草酮、西草净、扑草净、莠去津,低湿条件下则相反。除草剂用量与土壤湿度存在最佳发挥药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70.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犹他州对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不含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Cheyanne,播种前用溴甲烷对试验小区进行了熏蒸。接种物为含有多种致病型的冬孢子悬浮液,采用土壤表面喷洒冬孢子悬浮液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密度为每cm20、0.88、8.84、88.45、884.49、8844.89、88449个孢子。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每cm20.88个孢子时即可产生0.21%的穗发病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规律符合侵染概率理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单个孢子的侵染概率为0.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